足協限薪令看似嚴要求,實則換湯不換藥,欺負廣大球迷不懂球?

11月20日,中國足協一紙通告再次讓輿論聚焦到了中國足球上。足協通知要求中超、中甲、中乙各俱樂部暫緩與國內球員簽署個人工作合同。就在廣大媒體紛紛猜測下賽季可能實行限薪時,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權威媒體相繼發佈國足限薪政策,中超1000萬、中甲500萬、中乙300萬。

看似出臺了限薪政策,符合了球迷和媒體不滿國足現狀所作出的反應,似乎展現了足球改革的決心,實則換湯不換藥,矇蔽喜歡看熱鬧並不真正瞭解中國足球的人。在明眼人來看,足協這份公告毫無誠意,反而讓撫平輿論的期望適得其反。

足協限薪令看似嚴要求,實則換湯不換藥,欺負廣大球迷不懂球?

國足的年薪與中國人均收入相差離譜

《2018年全球體育薪資報告》顯示,中超足球運動員的年收入約為10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43萬元),而中國普通工人的年收入約為6千5百美元。中超球員收入是全國平均工資的160倍以上,這一數據居世界第一,換而言之,中超球員兩天多就能獲得全國平均工資。

足協限薪令看似嚴要求,實則換湯不換藥,欺負廣大球迷不懂球?

我們不可否認,作為世界第一運動的足球,會比其他運動項目有更多的收入;我們也不否認,在國外足球聯賽中,沒有頂尖的聯賽實施限薪令;我們更不會否認,中超有一些企業有著超過多數國外俱樂部的資金實力。但是,這些都不能成為我國足球運動員年薪與國民收入的差距是世界第一的緣由。

更為可悲的是,這種差距是建立在國足的成績一次不如一次的屈辱上,是建立在億萬國人因為成績而一次又一次的憤怒中,是建立在足球運動不思進取一次次花天酒地上。在這樣的事實面前,中國足協這份限薪令究竟有多少實際作用,我想只會再次激發國人的不滿。

足協限薪令看似嚴要求,實則換湯不換藥,欺負廣大球迷不懂球?

限薪令是表面文章,毫無實際意義

首先,限薪令只限制了簽約薪資最高收入不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然而,現在球員的獎金少則幾百萬多則幾千萬,完全沒有影響。同時,現在球員還有一筆價格不菲的簽字費,同樣不在限制之內,因此這個限薪令對99%的足球運動員沒有任何意義。

足協限薪令看似嚴要求,實則換湯不換藥,欺負廣大球迷不懂球?

其次,最高年薪一千萬,到底限制了幾個人?真是情況是,除了恆大球員外,只有任航一人年薪超過了1000萬,達到了1500萬。在這樣的情況下,幾乎所有俱樂部都沒有任何實際的影響,似乎只是幫助恆大減負起到了作用。

另外,最高年薪一千萬,到底哪些球員才有資格拿?是以參加國家隊集訓的大名單為標準?還是以世界盃預選賽主力陣容為主?還是各隊自由定價?同樣在後續執行中會產生新的問題。

足協限薪令看似嚴要求,實則換湯不換藥,欺負廣大球迷不懂球?

限薪令附加條款將加劇國足內部矛盾

除了正式通知外,足協在年初曾對本年底即將實行的限薪令有一個附加條款:參加卡塔爾世界盃預選賽的球員上浮20%,這又會引起很大麻煩。首當其衝的便是國足人選的公平公正。在國腳身份與個人收入掛鉤後,勢必會有大量球員為了國足非主力位置而費盡心思。只要進入23人大名單就算達成目的,這背後將滋生更多的權錢交易。

足協限薪令看似嚴要求,實則換湯不換藥,欺負廣大球迷不懂球?

同時,歸化球員的地位將進一步下降。在目前的國足陣容中,球迷們明顯感受到了艾克森和李可受到排擠,被孤立的趨勢非常明顯,這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國內球員不滿裡皮和足協所做出的的決定,也認為歸化球員會侵佔他們的權益。而在越來越多球員完成了歸化,即將進入國家隊的時候,限薪令附加條款將推動國內球員對歸化球員的敵意,國足內部氛圍會進一步惡化。

足協限薪令看似嚴要求,實則換湯不換藥,欺負廣大球迷不懂球?

從2010年到2019年,這十年是金元足球的年代,越來越瘋狂的過度投資和不理性競爭,給中國職業聯賽健康發展帶來的危害,正在逐漸顯現。四五年前,一支中超球隊投入億元還能爭冠,到如今,七八億元的投入還不一定能保級,其中的大頭,就是球員的工資獎金。

限薪本應勢在必行,本應成為推動中國足球改革的一個助推器。然而,在現有政策下的限薪令,效果甚微,給人更多的感覺是敷衍和欺騙,再次傷了球迷的心。中國足球想要真正進步,恐怕不僅僅是球員需要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