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的别称很多,“山阳”就是其中之一,汉献帝曾被贬此处

山南水北谓之阳,因而,云台山的南面就称为山阳,筑城即名“山阳城”,在此主事为官者就尊称“山阳公”。

山阳城最早建于战国时期,鉴于此地为太行山东西南北交通要道和战争咽喉之地,魏国就在此筑城设邑,西可拒秦、韩,北可达燕、赵,真可谓“七雄争疆之道”。魏国封江尹为山阳君;秦统一六国后,仍在山阳设邑;汉改邑设县,汉景帝时封张当居为山阳侯;东汉时封刘荆为山阳公;曹丕称帝后封汉献帝刘协为山阳公,其孙曾孙借世袭此位;直至西晋,皆有之。

焦作的别称很多,“山阳”就是其中之一,汉献帝曾被贬此处

山阳城遗址

山阳城为何废除,原因不明,但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两千多年前,山阳城建成后,朝廷就派来官员。然而,所有来此当官的时间都不长,多则八个月,少则半年,要么死掉,要么身患重病做不成官,因此,谁也不敢来山阳为官。后来,有位会看风水的官来到山阳,上任伊始,他走出北门,登上北山,察看地形地脉。结果发现,山的形状酷似一只虎,而山阳城正位于“虎口”,他对随从说:山阳者,山羊也,虎岂有不吃之理。随从忙问怎么办?此官狡黠一笑,便命人在城的北门中间埋没一块石头,并取名为“垫牙石”,说是这样就可以把“虎牙”撑住,“虎”就吃不得“山羊”了。从此还真的未出现短命官。许多年以后,又来了个县官,首次坐轿出北门,那块“垫牙石”蹭到了他的轿底,他十分不快,一声令下,将“垫牙石”挖走。三个月后,这位县官莫名其妙地死去了,人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又找到那块石头重新在原地埋上,但已经不灵了。有人建议,干脆将北门堵死,可照样死县官,从此再也没人来这里当官了,于是,朝廷干脆将山阳县并入修武,山阳城遂废。

在诸多“山阳公”中,刘协因其皇帝身份和为民治病的德行,在焦作一带留下了许多故事和传说……。

焦作的别称很多,“山阳”就是其中之一,汉献帝曾被贬此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