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區:給汙水裝上“淨水器”

記者 靳瑾

水是生命之源。不加節制、沒有處理的汙水,卻會成為汙染之源。在汙水處理中,淮上區不光大力興建汙水處理設施,還因地制宜創新防汙控汙方式,點面結合做好水文章。

走進位於曹老集的路東小區汙水處理站,佔地僅四五十平方米,第一感覺是不起眼。然而,就是這個“不起眼”的汙水處理站,能將周邊迎河灣小區、新新家園等小區產生的汙水“變”回清水。“現在運行的是一期項目,日處理汙水200噸。未來還要上二期項目,把路東新村和金莊也包括進來,服務人口四五千人。”負責汙水處理站運維的工作人員王化強一邊忙碌,一邊介紹,處理站是去年12月開始運行的。周邊小區產生的生活汙水經過管網接入站裡的窨井,之後經格柵池、調節池、曝氣池和一體化裝置反覆淨化處理,就可以對外排放了。“你來看看水有多清。”帶著記者在汙水處理站走了一圈,王化強特地在出水口用塑料瓶接了一瓶水,“出水的COD在50以內,能達到城鎮汙水一級A類標準。看著是不是感覺像自來水?”

像這樣的汙水治理站,淮上區已建成了7個,能服務2萬餘人。“目前在建的有3個,明年還計劃再建5個。”淮上區副區長馬懷洪介紹,在治理農村環境中,汙水處理是繞不過去的坎。在集中居住區建設汙水處理站,能直接改變汙水直接外排的現狀,從源頭消滅黑臭水體,有效改善農村生活環境。

不光農村汙水要治理,工業園區的汙水更要治理好。位於沫河口的蚌埠第三汙水處理有限公司,要直接面對沫河口工業園區內70多家企業的工業廢水。除了用更先進的設備和工藝,該公司還對園區18家排汙大戶實施單管單送,變埋在地下的汙水管道為架空管線,在管道中安裝在線監測設施並與汙水處理廠中控信息平臺聯網。“每個廠子只有一個汙水出口,走架空管線不僅避免了管網滲漏等問題,而且能大大減少企業汙水偷排和雨汙混流的可能。”蚌埠第三汙水處理有限公司負責運維的工作人員介紹,在線監測系統可以即時監測企業的汙水排放情況。一旦發現指數異常,還能立即向汙水處理廠發出警報,以便及時調整工藝運行參數的設置,降低運營成本,也始終保持出水在一級A的標準。

地處淮河北岸,淮上區也守護著蚌埠的母親河淮河。據淮上區生態環境分局監測,目前蚌埠閘上(飲用水源地)、沫河口斷面水質達到III類標準,淮河流域內水質優良斷面比例達到75%;地下水質量考核點位水質級別保持穩定。與此同時,對梅橋二號溝、吳小街中溝、三浦大溝等開展黑臭水體整治,嚴懲企業違法排汙行為。多措並舉,為全區的水資源安裝了“淨水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