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坪街道探索新模式破解党员管理难题

陈坪街道探索新模式破解党员管理难题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陈坪街道党工委针对党员队伍新特点,积极探索和实践党员分类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破解党员"学习不经常、作用难发挥、队伍无活力"等问题,着力激发党员争优内生动力、激活基层党员作用发挥"微能量"。

对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一是规范报到程序,建立双重身份。单位党组织负责组织、督促本单位在职党员到家庭居住地所在的社区党支部报到、领岗社区党支部根据领岗情况进行分类登记。二是严格组织生活,纳入双重管理。社区党支部每月开展组织生活前,提前通知社区单位在职党员,确保每年能参加2次社区党组织生活,并把党员参加社区党组织生活情况如实反馈给原单位党组织,以便将党员参加社区党组织组织生活情况纳入年度党员民主评议。三是开展评议反馈,进行双重考核。每年组织社区居民群众代表和党员代表对在职党员表现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在涉及考察工作时听取社区党组织意见,将党员八小时以外在社区的表现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依托在职党员"双管双评双提升"活动,积极组织在职党员开展以"申领一个岗位、献一份爱心、出一个主意、结一个对子、办一件实事"为内容的"五个一"活动,通过开展家政服务、帮助残疾孤寡老人和特困居民等便民利民服务,营造全方位参与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对无职党员实行"定岗管理"。积极探索"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有效做法,切实为无职党员干事创业、履行义务、发挥作用搭建平台。针对东湾社区党总支无职党员"无权管事、无章理事、无法办事"的问题,从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入手,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办法,通过建立党员履职手册,设立政策法律宣传岗、村情民意调查岗等10个岗位,让辖区53名党员自行选择认领,实现党员全覆盖。其他各党(总)支部积极借鉴东湾社区优秀做法,自主增设岗位,明确岗位职责,规范上岗程序,搞好上岗培训,监督履职情况,力争每名无职党员都有一个岗位,既可一岗多人,也可一人多岗,顺应了广大无职党员不当干部也能很好地为群众服务的愿望,也为展示个人特长提供了广阔空间,在基层组织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对流动党员实行"动态管理"。一是根据流动党员规模、数量及工作量,各村(社区)统一悬挂"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牌,让流动党员找到归属,同时开通咨询服务电话、服务窗口,安排专人受理咨询服务,为流动党员提供必要服务和帮助。二是

建立工作台帐,动态掌握辖区内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流入单位或现居住地、是否在流入地基层党组织参加组织生活、联系方式等信息。三是探索实行"双重管理"机制,使流动党员既有"婆家",又有"娘家",从根本上消除了流动党员管理盲区。同时,健全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切实保障党员在参与、管理、决定党内事务的各项权利。四是采取送学上门方式,每天网上信息发布、每周活动短信宣教、每月电话跟踪服务、每季度基本信息登记更新,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信件寄发等方式将方案措施、学习资料以及最新政策发送给流动党员。

对退休党员实行"关怀管理"。一是将所有老年党员划归各党(总)支部统一管理,明确组织归属,"化繁为简"减轻和简化党建工作。组织召开老年党员民主生活会,组织党员学习党的有关方针政策,通报单位重点工作情况,并听取意见和建议,定期保持组织联系,切实夯实老年党员队伍党建工作的组织基础和保障基础。二是老年党员离开工作岗位后,大部分精力转移到闲情逸致上,喜欢旅游参观、琴棋书画、强身健体等。因此,各级党组织要重视抓好非在职党员思想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使他们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是根据老年党员身体状况和个人特长,成立老年书画艺术、舞蹈、太极拳剑等特色学习班,为发挥作用多方面提供舞台。同时,在老年党员中广泛开展争当"优秀党员"、"老有所为奉献标兵"等活动,组织善调解的老党员,帮助社区居民解除邻里家庭纠纷,让老年党员发挥余热,不断强化老年党员离岗不离心、退岗不褪色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意识。

对困难党员实行"温暖管理"。一是积极开展"城乡困难群众大走访、大排查"活动,对辖区内困难党员进行信息摸排、救助等工作,建立困难党员档案,详细记录个人及家庭的基本情况、困难原因,关心其生活困难,关注其思想变化,全面掌握街道困难党员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为其提供帮助。二是积极创新党内关爱工作载体,不断拓宽党员救助范畴,重点将建国前老党员,因灾致困、因灾致残导致生活困难的党员,抗灾救灾因公牺牲党员家属,困难党员家庭子女考上大学等4类群体纳入救助范围。同时长期做好困难党员帮扶工作,积极为致富无门型党员送技能、为疾病困扰型党员送医保、为思想守旧型党员送观念、为无依无靠型党员送补助、为条件制约型党员送信息,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广泛参与5项基本原则,做到重点帮助与普遍关爱相结合,应急救助和长效扶持相结合,定点服务和主动走访相结合,灵活采用"定期补助+技能培训+结对帮扶"等复合型的帮扶方式,强化帮扶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