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青落馬:一年操辦30個展,開銷一億多

“平素躬耕源自強,積德養心祈安康。

忽降重任誠惶恐,崑崙肝膽士敢當。

孩提臨書練功課,哪知中年起墨香。

風雨來時暖陽照,襟懷道義化吉祥。”

這首《赴中國書協報到感懷》,是2005年趙長青赴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時的有感而發。殊不知這一去,原以為墨香“養心祈安康”的職位,卻成了他的搖錢樹,讓他大發橫財,什麼“崑崙肝膽”“襟懷道義”,早已九霄雲外。

半個月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佈消息,趙長青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央宣傳部紀檢監察組紀律審查和山東省監委監察調查。他成了中書協落馬“第一虎”,也把書協,這個老百姓所認為的清水衙門推上了風口浪尖。誰也不成想,“任內發生千萬賄選風波”“一年30個展開銷一億多”“作品單幅估價曾超十萬”……這些數字,竟能和一個書協主席掛上鉤?

“書法水平一般”,作品價值不菲

公開資料顯示,趙長青出生於1953年7月,遼寧義縣人,生於黑龍江巴彥縣,曾長期在黑龍江工作,歷任團省委副書記、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兼省文聯黨組書記等職。

2002年11月,其赴京履新,歷任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主任,書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書協顧問等職,去年6月退休。

趙長青落馬:一年操辦30個展,開銷一億多

盤踞中國書法家協會領導層十年,被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書法水平一般”的趙長青卻將自己塑造成為“著名書法家”。

他曾發表過一篇口述文章《書法家趙長青:寫好字做好人》,文章稱,“我步入書法藝術的神聖殿堂,並在中國書協擔任領導職務,就有義務把中國的書法藝術弘揚光大,讓它得到最大範圍的普及和推廣,吸引更多的人來寫書法。‘全民書法,漢墨天下’是我們的理念,‘從小寫好中國字,長大做好中國人’也是我們的追求。”

趙長青落馬:一年操辦30個展,開銷一億多

說此話時不知是否出於真心,但其在位時還真是練了不少字,也寫了不少字,更是辦了大量的展覽活動,讓書法名噪一時。

中書協實際掌權人,曾多次被舉報

  新京報記者檢索公開報道,趙長青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是在落馬消息公佈10天以前,即10月18日,他參加了家鄉遼寧的一次採風活動。

  綜合當地媒體報道,當日,由趙長青帶隊的16名書畫家來到北票市大黑山旅遊景區進行採風,並創作了50餘米的書法長卷、幾十幅書法美術作品。

  趙長青有多年文化宣傳領域的工作經歷。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趙長青生於1953年7月,遼寧義縣人,曾任黑龍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兼省文聯黨組書記等職。2002年,趙長青離開黑龍江進京,擔任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主任。

趙長青落馬:一年操辦30個展,開銷一億多

▲2019年10月2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消息,趙長青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調查。

熱衷於辦展、搞評選

2007年,第九屆全國書法篆刻展在廣州舉行。這是中國書法界最高級別的展覽,業內俗稱“國展”,每四年一次,這也是趙長青上任後操持的首屆國展。

蔡祥麟回憶,最初辦展覽拉贊助要“跑斷腿、磨破嘴皮子”。但到了2000年後,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各地對文化活動越來越重視,“越來越多地方政府和企業找上門來,要求承辦展覽”“就跟爭奧運會一樣”。

  

第九屆國展花落廣東。時任廣東書協副主席張桂光告訴新京報記者,為了拿下舉辦權,時任廣東書協主席陳紹基親自去北京商談,交了300多萬保證金才簽了辦展合約。

公開信息顯示,第九屆國展評選出一等獎5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20名。這些獲獎作品會被印製成精美的作品集。

“第九屆國展光展覽作品集印刷費就花了228萬”,張桂光至今記憶深刻,“當時所有的印刷廠都說滿打滿算也就60萬”。除了印刷費,第九屆國展還花了場地租金300萬,“遠超合理價位”。

張桂光說,他從時任廣東書協副主席紀光明處得知,各項費用加起來,第九屆國展的花費超過2000萬。

除了張桂光,亦有多位受訪對象表示,當時聽說過第九屆國展花了2000多萬。劉佑局是中書協老會員,曾擔任第五屆國展評委、第四屆創作委員,在廣東書法界威望甚高。他告訴新京報記者,第九屆國展是花錢最多的一次,“滿打滿算幾百萬就夠了,哪用得著兩千多萬?”他表示,第九屆國展後已經有人在質疑趙長青了。

蔡祥麟告訴新京報記者,1999年第七屆國展,是自己一手操辦的,展覽名字叫“世紀之交”,是當時新中國書法史上規模最大的展,總共花銷不過200萬,“等於短短几年間翻了10倍,按常理,即便價格再升,1千萬也用不了。”

趙長青落馬:一年操辦30個展,開銷一億多

書法家、資深策展人秦觀告訴新京報記者,辦展的花銷主要包括場地費、畫冊費、宣傳費等,“其中可以撈錢的地方多了”。

“重點是出畫冊,每一幅作品要拍照、租攝影棚、印刷,都是外包給公司,單說印刷,如果要花50萬,印刷廠可能就要給主辦方25萬回扣。還有的通過把經費放大,通過拉贊助從中牟利。”秦觀介紹,有些展覽有部分是國家補貼,比如一個展覽要800萬,財政支持120萬,還有680萬缺口,主辦方讓地方政府找找企業家,變相把字賣給他們,錢就成了展覽的預算,“800萬的活動估計300萬能輕輕鬆鬆進入主辦方的口袋。”

第九屆國展的經費使用在書法界爭議不止。“在一次理事會上,有人寫信給所有理事,提到了經費使用問題,但沒有人給出合理的解釋。”張桂光說。

2013年,趙長青主持書協工作的最後一年。張桂光說,那一年,全國大小書法展超過30個,“一個展覽總體開銷沒有500萬拿不下來,一年30個展也就是一億多。”

趙長青落馬:一年操辦30個展,開銷一億多

▲國內某拍賣網站,趙長青作於2012年一幅字以11.5萬元拍賣價成交。網絡截圖

  

除了辦展,趙長青還熱衷於舉辦各類書法主題評選活動。中國書法名山、書法名城、書法之鄉、書法公園等活動都是在趙長青擔任駐會副主席後發起的。

泰山是中書協頒發的首個“中國書法名山”,在泰安天地廣場,矗立著一座“中國書法名山碑”,2007年落成,碑文由多位書法家共同書丹,其中“登泰山之巔,覽自然風光……書壇盛舉,承揚千秋書道,寄寓萬世流芳!”136字出自趙長青之手。

雲峰山是第二座“中國書法名山”。據《煙臺日報》2012年的報道,當時萊州負責申報書法名山的工作人員介紹,“歷時5年,五上北京,三下濟南,兩次申報,兩次評審,一次大修,可謂費盡周折。”

趙長青落馬:一年操辦30個展,開銷一億多

“中國書法之鄉”的申報同樣如此。

2009年11月14日,中書協考察團對廣西巴馬縣申報“中國書法之鄉”進行實地考察,據當時媒體報道,早在2006年,巴馬縣委、縣政府便著手準備這項申報工作,經過一年時間的精心籌備,2008年該縣正式把申報工作列入縣委、縣政府重點工作。

廣東書協原副主席紀光明曾是考察團成員之一,他介紹,地方政府都很重視這項評選,“政府主要領導作彙報,規格蠻高,就跟文明城市、衛生城市這種評比類似,掛一個文化戰線上的牌子。”

紀光明說,一般先由各地書協主席、副主席組成的考察團到候選城市去考察,“考察團打完分後就撤了,事後由中書協領導決定是否合格,赴當地授牌”。

新京報記者檢索發現,趙長青曾為安徽宿州埇橋區、山東新泰等地授牌“中國書法之鄉”。且趙長青帶隊考察期間,一般都有省級幹部、市裡主要領導出面接待。

“不過,自趙長青(從駐會副主席)退下來之後,書法之鄉和名城評選就沒有開展了。”紀光明說。

任期內發生“賄選”風波

近期,在書協圈內,除趙長青接受調查外,中國書協理事、原安徽書協主席李士傑也被有關部門帶走。新京報記者從多處信源獲悉,在趙長青接受調查前,李士傑就已經被帶走了。11月11日,澎湃新聞報道稱“李士傑已失聯20多天”。

李士傑和趙長青存在不少交集。

新京報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現,2009年5月,中國書協五屆五次理事會在合肥召開,趙長青時任分黨組書記兼駐會副主席,李士傑被增補為第五屆中國書協理事,隨後李士傑連續當選第六、七屆中國書協理事,與趙長青共同出席多場活動。2013年底,李士傑當選安徽書協主席。

趙長青落馬:一年操辦30個展,開銷一億多

▲中國書法大廈網站對李士傑的介紹。網路截圖

 

中書協一位退休領導告訴新京報記者,中書協的主席、副主席都是兼職,實際的領導班子是分黨組書記領銜的黨組,“所有工作是黨組決定的”,一般由書記和幾個副書記、黨組成員組成。

在地方書協,主席也是兼職,如廣東書協主席張桂光本職是華南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由專職副主席負責書協行政日常事務。

“按照以往慣例,分黨組書記兼駐會副主席,副書記兼任秘書長。”上述退休領導說,而趙長青同時擔任中書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這種情況異常少見,被業內稱為“三位一體”,“這意味著大權掌握在他一人之手。”

趙長青落馬:一年操辦30個展,開銷一億多

附:趙長青簡歷

趙長青,男,1953年7月生,漢族,遼寧義縣人,研究生學歷,1970年12月參加工作,1971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黑龍江團省委副書記、黑龍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黑龍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兼省文聯黨組書記等職。2002年11月任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主任,2005年12月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2014年4月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2015年12月任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2018年6月退休。

版權聲明:《中國封面》在推介傳播過程中難免出現部分文章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的情況。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謝謝!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