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王堅:從被認為是忽悠馬雲的騙子,他是如何榮獲院士稱號的

近日,中國工程院開展了第14次院士增選和第13次外籍院士增選,共選舉產生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其中,阿里巴巴集團阿里雲創始人王堅當選。

阿里雲王堅:從被認為是忽悠馬雲的騙子,他是如何榮獲院士稱號的

對於即將港股上市的阿里巴巴來說,這個消息可以說是雙喜臨門。提起王堅,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他是誰,但是他卻被稱為近十年來“中國最好的首席技術官”,在他進入阿里之後,阿里才漸漸擺脫了對雅虎的技術依賴,走上了自己有核心技術的發展道路。

阿里雲對如今以及未來的阿里有多重要呢,看一組數據應該就能有直觀的印象了,拿不久前的雙十一來說,訂單創新峰值達到54.4萬筆/秒,單日數據處理量達到970PB,依靠今年阿里巴巴核心系統100%上雲,才撐住了雙11的世界級流量洪峰,支撐2019年天貓雙11成交額2684億元創新高的記錄背後,阿里雲功不可沒

對於這位新科工程院院士,向陽君無疑是十足的好奇,王堅博士職業生涯的履歷可謂十足的精彩,促使他成功的因素很多,但貫穿其中的,一定有職業規劃。

01

個人職業生涯和行業發展密不可分

有人說,王堅的職業歷程幾乎是一部中國互聯網的變革史。

王堅在加入阿里巴巴之前任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負責用戶界面、機器學習、大規模數據處理等研究及北京adCenter實驗室,曾負責研究與數據驅動軟件相關的關鍵技術和系統,微軟廣告平臺的相關技術及無縫個人計算。

進入阿里巴巴之後,擔任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是阿里雲的創始人,最早在中國互聯網領域推動了雲的革命。

眾所周知,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在進入21世紀之後,飛速發展不斷迭代,一次次出現的突破性的技術,都在打破我們過去固有的認知,隨著技術的發展,已經讓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數據其實和石油、煤炭一樣,是不可以被忽略的,決定未來發展致勝的關鍵生產要素。

阿里雲王堅:從被認為是忽悠馬雲的騙子,他是如何榮獲院士稱號的

2008年,阿里找到了當時還在微軟任職的王堅,願意一年投10個億,要連著投十年請他去做項目,這個項目就是“雲計算”,阿里為了在技術上擺脫依賴不惜重金髮展技術,王堅抓住了這個機遇,堅持了下來,為整個行業帶來了變革。

2017年年底,我國已經明確提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這樣一個概念,對於企業來說,數字化水平高不高、掌握數據資源的程度,以及計算能力,將成為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如今的5G網絡,也作為一種重要基礎設施,給大數據、雲計算等等技術創造更大的可能性。

作為全球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領域最頂級的科學家之一,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無異於乘上了發展的東風,而他已經跑在了技術的前沿,這樣的人怎麼會不成功呢?

事實也證明了他的成功,11月1日,阿里巴巴公佈了2020財年第二財季報告。從營收構成具體來看,阿里雲智能板塊業績增長最為亮眼,增速最快。財報數據顯示,阿里雲智能當季實現營業收入92.9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6.24億元,增速達到64%;相較於上一季度營收77.87億,環比增長19.3%。

榮獲工程院院士是他的職業生涯裡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但一定不會是最後一個。

02

走在對的路上,堅持一定會有結果

2009年雲計算橫空出世的時候,行業內外其實對這個新技術都沒有清晰的認知,李彥宏也不看好,馬化騰更是說太遙遠,連公司內部都有人說王堅是忽悠馬雲的騙子。

新的技術註定沒法 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只能自己踩出一條新的路,但這是一個非常漫長和艱苦的過程,系統從思想的雛形到最後成熟花了就將近5年的時間,期間經歷一次次的推翻,各種質疑接踵而至,團隊有70%以上的員工堅持不了選擇離職。

王堅說自己曾經假裝聽不到外界的聲音,但堅定如他也有在2012年阿里年會當眾失聲痛哭的時候。再回想這段艱苦歲月,他在《朗讀者》節目中也說,就像攀登珠峰,每一個想去攀珠峰的人都做好了思想準備,但現實的考驗還是會讓人承受不住。

在節目中他分享了美國作家喬恩·克拉考爾的小說《進入空氣稀薄地帶》節選,第一句就是“

有一種人,越是做不到的事情對他們越有吸引力,決心和信念是他們最強大的武器,說得客氣點,這種人叫怪人,說得不好聽,那就是瘋子...”他說這本書彷彿是專門為他寫的感悟。

從09年開始雲計算的研究,到現在19年獲得國家工程院院士稱號,王堅大概是和“十年磨一劍”這句話最契合的人了,他的選擇是對的,他堅持了下來,才能等到摘取勝利的果實的那一刻。

其實職業規劃也是在幫助人們做自己喜歡的、有成就感的工作,找對了方向的人在面對困難時才更有堅持的勇氣,同時,因為走在對的路上,他們的堅持一定會有回報。

阿里雲王堅:從被認為是忽悠馬雲的騙子,他是如何榮獲院士稱號的

03

積累中探索出前瞻的視角

從職業規劃的層面來說,在一個行業的時間越長,積累的經驗、技術就越多,不止如此紮根一個行業多年,對於行業的認知積累到一定的程度,還會有敏銳的嗅覺感知未來發展的趨勢。

王堅就是這樣的人,敢於去阿里挑戰“雲計算”技術,是對自己前十年在微軟積累的經驗能力的自信,也是長時間積累之後對於整個行業發展的預判。

誤打誤撞進入一個嶄新的風口上的行業的人,我們說他運氣好,但這樣的運氣不是人人可以擁有的,而積累確實實打實的我們可以通過自身的規劃得到的。

王堅曾受邀參加《朗讀者》節目,在他與董卿的交談中,他談及雲計算,說所謂的“城市大腦”,就是把不合理的資源使用變得更合理,向陽君覺得這句話放在個人職業規劃上一樣受用。很多人工作不順心,上班沒動力其實就是把自己的定位放錯了地方,一旦找到了合適的方向,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這就意味著每個人在做自己的職業規劃時都需要前瞻的視角,但多數人會陷入當局者迷的尷尬而走不出去,自己想不明白其實還可以求助職業規劃師,以向陽生涯平臺的職業規劃師來說,他們不僅有學歷、工齡上的硬性要求,同時也經過了CCDM中國職業規劃師課程的系統培訓,這才是保證他們能給諮詢客戶前瞻性建議的根本原因。

個人的成功也許是不可複製的,但是找準方向,堅持不懈,這樣成功的方法,是所有人共通的,成功者對自己的人生都有規劃,這才是每個嚮往成功的職場人最需要學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