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的一些思考

我之前是做教育培訓行業的,兩年前,我帶著滿腔熱血進入知識付費行業,希望能夠探索出全新的教育形式。但是,我很快發現,這個行業承擔不起這樣的使命,這個行業叫線上出版,根本不算教育,尤其是,這個行業本質上是被一群媒體人主導的,我並沒有對媒體人有任何不敬,但他們確實不懂教育。

關於媒體行業和教育行業有什麼區別,我之前打個一個比方:媒體行業和教育行業都存在一個東西,叫“認知差”,但是,二者給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媒體行業是“你不用過來,我到你身邊去”,教育行業是“我給你搭一個梯子,你沿著這個梯子,來到我身邊,甚至超越我”。那麼,出版是什麼呢?出版是“我不用過去,也不給你梯子,你自己過來,我們能不能遇上,隨緣”。所以,媒體和教育比出版行業大得多。

知識付費行業是幹嘛的?知識付費是用媒體的思路做出版。表面上看,這種思路能夠擴大出版行業,但事實是,知識付費連傳統出版都不如,因為,傳統出版雖然有缺陷,但起碼保持著高姿態,而當你把身段降下來,用戶就要拿你和媒體級內容去比,而媒體級內容是免費的。

當然,聰明一點的從業者肯定要避免被人拿去和媒體行業去比,而是努力往教育上靠,但是,你以為你把東西講得通俗易懂,就叫做教育啦?你把教育想得太簡單啦。

事實上,很多教育行業的從業者都不懂教育。先不說,很多人是因為在社會上混不下去才去當老師的,就算有些人確實有教育情懷,但情懷和能力是兩碼事,如果教育方法錯了,可能越努力越糟糕。如果一個行業不能廣泛吸納這個社會上的頂級人才,那麼,這個行業只能是平庸的。

一個平庸的行業是如何維持表面的繁榮的?很簡單,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什麼意思呢?就是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有一群人學習某些知識的能力相比於其他人強一些,所有的老師都特別愛教這樣的學生,尤其是當這些學生扎堆出現的時候,他們之間的互相學習又能讓老師省力不少,最後,學生成績越來越好,老師因此成為名師。那麼,什麼叫名校呢?名校就是能招到最優質學生的學校。當然,我不否認,確實有一些優秀的老師,能夠給學生搭一個梯子,讓最普通的學生也能沿著這個梯子向上走,達到很高的水平,但這樣的老師太少了,大多數老師的作用聊勝於無。

不過,我們也不應該如此悲觀,教育行業還是會培養一些東西的,但不一定是學習能力,而是紀律和服從。我們不能說這個叫“愚民教育”,而不得不承認,這是工業社會的需要。工業社會需要篩選出哪些人“勞心”,哪些人“勞力”,然後,所有人都要服從紀律,這是社會化協作的需要。

但是,當我們進入後工業化社會,那些需要紀律和服從的工作正逐漸被機器取代,我們需要認真思考:人,何以為人?教育的功能也將因此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今天的教育肯定是不對的,但幾乎沒有人知道,未來的教育,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一定要問一個問題:學習,到底反不反人性?

我曾經無數次反駁“學習反人性”這個觀點,截止到目前,沒有什麼效果,但我不介意再反駁一次。

如果學習反人性,我們可以大膽預言:未來,教育行業會消失。所幸的是,學習不僅不反人性,學習還是內置於我們基因底層的一種能力,換句話說,我們從來都沒有“不學習”這個選項,我們只能選擇“學什麼”以及“怎麼學”。

一說到“基因”,我們就要從進化的角度談一下這個問題,我們的問題就變成了:我們為什麼要演化出“學習能力”?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定義:什麼叫“學習能力”?很多人以為,學習能力嘛,就是別人說個啥,你能記住,再牛逼點兒,你還能模仿出來。對不起,這不是核心,學習能力的核心是“你能不能運用已知知識解決未知問題”。

生命“進化”出某種能力,有且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這種能力對生存有幫助。記憶能力對生存有幫助嗎?有,但遠遠不夠。我們把大腦看成一個黑箱,一頭輸入信息,一頭輸出信息,如果大腦的工作機制是把信息原封不動地存儲起來,需要的時候,再原封不動調取出來,這就是很多人希望擁有的“過目不忘”的能力,很顯然,這樣的能力根本不會增加我們的生存優勢,因為,你怎麼知道下一次出現的情況和上一次一樣,所以,你得有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

那麼,怎麼解決未知問題呢?還是回到剛才說的“大腦黑箱”,如果大腦不是原封不動存儲,而是對信息重新加工,尤其是對某一類信息進行合併,抽象出它們的共性,我們可以把抽象後的結果看成一個模型,然後,大腦不再存儲信息,而是存儲模型,這樣的話,再遇到之前從來沒見過但是和模型有共性的東西,大腦就可以對其進行識別啦。很顯然,這才是我們需要的能力。

但是,這種能力有個問題,就是,這種抽象出來的模型不一定是靠譜的,所以,就需要一種機制淘汰掉錯誤的模型,這種機制就是“遺忘”,如果一個模型總結出來之後,再也用不上了,則說明不靠譜,而那些反覆使用的模型,就是好模型。我們把原始輸入的東西叫做信息,抽象成模型的東西叫做知識,那麼,我們的知識每天都在更新,這個過程就叫“學習”,我們的生存能力也因此變得更強。

我們甚至可以說,人類天生熱愛學習,因為,那些不愛學習的同類,他們的祖先早就被殘酷的自然法則淘汰啦。你如果還是感覺自己不愛學習,那麼,一定是因為你用錯了方法,以及,你沒有遇到好老師。

那麼,什麼是好的學習方法呢?適應大腦原本的學習機制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反之,就是最差的方法。

剛才我們只是用極其不規範的語言非常簡單地提了一下大腦的學習機制,很多人一定發現了當年的自己和自己的老師犯下過多少錯誤,至少知道了死記硬背是多麼不合理以及遺忘是多麼正常。

大腦真正的秘密,可遠比我們想象得多,而且,截止到目前,這些秘密還遠遠沒有被揭開。但我們不能因為沒有完全解開,就無視這些秘密,恰恰相反,我們的認知科學、腦科學每向前走一步,我們的教育都應該發生一次革命。事實上,這些革命發生了嗎?並沒有,整個教育行業似乎覺得,這些事情和自己沒有關係,無數老師依然沿著過去的道路誤人子弟,無數學生依然活在痛苦之中,一個最該變革的行業,卻堅定地保持著自己的落後和愚昧。

除了基礎科學的進步,我們還有一個機會去了解大腦的秘密,那就是“人工智能”。我們的一個假設是:想了解大腦的運行原理,最好的方法就是親自寫一遍。

當我們思考“人工智能”怎樣用在教育行業中的時候,我們頑固地保持著自己無比落後的教育理念,只是希望人工智能幫我們乾點雜活兒。事實上,人工智能最大的價值,就是直接告訴我們:學習這件事,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如果這還不足以衝擊到我們的教育理念,我們就真的太頑固啦。如果問人工智能還能幫我們做什麼事,那就是直接取代老師,至於怎麼做,我們會在下篇文章中討論。

關於教育的一些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