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小渣碩的求職血淚史

海歸小渣碩的求職血淚史

距離上次寫文已經快一個月了,人吧就是不能懶,一犯懶呀就勤快不起來了。這篇文章不是美妝向,是對本人接近一年的求職過程的小總結,分享一下自己的求職心得,希望給沒畢業的小夥伴一點借鑑,畢業了的大佬看個樂呵~

先說背景:本科211,碩士某北美top30,理工科專業非金融/計算機相關。

說到找工作,還得從去年七月說起。那個時候我在一個小互聯網公司實習,彼時完全不知道秋招春招為何物,也不知道找工作要提前一年找。當時完全就是因為實習能做的事情不多,空閒時間在網上衝浪才發現原來正值秋招,然後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情開始投簡歷。在那之前我完全沒有任何求職經歷,唯一一次投過網易實習,當時簡歷都沒有,就在課堂上開了個小差,二十分鐘就給求職信息填完投遞出去了。結局當然是連筆試機會都沒給。在這裡建議國外留學的朋友投秋招提前批,基本在開學之前都能結束招聘流程,而且hc比較多。像我到七月底才開始投遞,提前批已經結束了,只能投秋招的正式批,就得拖到9月10月才開始面試。

我投遞的基本都是互聯網公司的產品/運營的崗位,九月回了美國之後陸陸續續收到了很多筆試,騰訊,網易,頭條,大疆,京東,迅雷,蝦皮,vivo等等,當然也有沒有給我發筆試的比如華為,百度,小米。每天起早貪黑地做各種各樣的筆試,通過率大概有60%吧,但是提供遠程面試或者來紐約現場招聘的只有兩家,一個是騰訊一個是網易。

第一個給我面試機會的公司是網易,三輪都是遠程的1對1面試。無論如何,我還是很感謝網易的,畢竟有個公司願意給遠程面試機會有多難得!!當時真的沒有任何面試技巧,對行業和崗位都沒有深入瞭解,很多問題都回答得非常幼稚,當然那個時候自己心裡是沒點acd數的。一面二面都還算順利通過,國慶後收到了hr面的通知,當時以為自己有點穩了。然後那天我等面試等了一個多小時,而且hr問的很多問題都和前兩輪面試的問題高度重合,比如你對崗位的認識啊,為什麼選擇這個行業之類的,我感覺自己有點說倦了,整體狀態都不如前兩次。結局當然就是一封感謝信了。現在想想,以我當時的水平,涼了也是很正常,能走到hr面已經是走了狗屎運。

騰訊一直都是我最最最最想去的公司,所以我很看重騰訊的招聘。當時騰訊在海外招人有兩個崗位,一個是產品培訓生,一個是遊戲發行/運營培訓生。聽說產品的競爭力那不是一般的大,全球只招十個,我就慫了。而且當時剛剛經歷過頭條產品崗筆試沒通過的打擊,我就投了遊戲運營崗,想著成功的概率能大一點。其實我還算是一個喜歡玩遊戲的人,但是絕對談不上對遊戲如數家珍,感覺去面試真的是憑著一股盲目自信… 一面是群面,也是我找工作以來的第一場群面,感覺就是神仙打架。整個討論時間40分鐘,完全不存在冷場問題,每一秒鐘都有人急著要表達自己的意見,第一次見這個場面的我簡直驚呆了。我只能說盡量地表達自己,但是面試表現並不突出,心想自己應該是涼涼了。臨走的時候大家建了個群,約定如果有什麼消息群內共享,然後那個群就再也沒有響起過。啊,我眼中的神仙打架居然是團滅的結局嗎。前途堪憂啊。

至此我的秋招就全部結束了,總結來說就是筆試一堆,面試兩個,0offer, 非常受打擊。但是我很快就把這事拋諸腦後,畢竟畢業才是第一大計,也覺得自己積累積累經驗,春招還是可以再戰的。

年底畢業回國之後,我也沒有太大危機感,開開心心過了個年,三月開始再戰春招。春招我也算是有點經驗了,各大求職網站的求職信息一頓亂投,寧可投錯不可放過。但是大多數春招畢竟是秋招的補招,大企業不多,崗位就更少,基本沒什麼可投的。hc的數量和秋招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BAT三家連個筆試機會都沒給。於是我不能再只把眼光放在互聯網了,什麼地產,銀行,國企,外企,只要base深圳的先投了再說。互聯網公司的筆試只收到京東,大疆,搜狗,頭條,vivo。最後去面試的只有京東和頭條。大疆我筆試掛了兩次我真的是跪了,傳說中的筆試就刷掉3/4的公司名不虛傳。

先說頭條的面試,我真挺想去頭條的,但是他在深圳只招“商務拓展”這個崗位,我一看崗位需求跟我還挺合適的就報了。但是事先沒有太瞭解崗位具體的工作內容,這就給我涼涼埋下了伏筆。直接去的頭條深圳公司1v1 hr面試,前面都還算輕鬆愉快。Hr小姐姐說,挺好的,你還有什麼問題問我嗎。我沒準備這一趴,當時就愣住了。然後她就問我,你的職業規劃是什麼,你有什麼夢想?我又愣了兩分鐘。這時候hr開始套路我了,她跟我說,別緊張,我們這個就是閒聊,不會計入你這次的面試成績的。Hr的嘴,騙人的鬼啊,我居然信了啊。然後我就很坦然地暴露出了自己對於這個崗位其實根本不瞭解的事實,就差沒講因為深圳只招這個崗位所以我才投這句話了。然後就看到hr的臉色明顯變了,還和我argue不要因為外界原因放棄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還有,hr小姐姐說她們公司不是211/985的簡歷就會被淘汰。我只能強顏歡笑,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京東的面試我本來是不想去的,首先崗位是let,京東物流華南的管培項目,我一看到管培兩個字我的腿都哆嗦,感覺就是去當炮灰的。然後,面試地點還是在廣州山旮旯的地方,我去一次來回要七八個小時,還得經歷死亡廣州地鐵的蹂躪。最後看了看0offer的自己,那還是去吧。一面是群面,150個人左右,簽到的時候看了下幾乎都是中大/香港各知名學校/海歸碩士,一看就是簡歷做了嚴格篩選。

群面通過的秘訣就是要自信,然後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的同時最好簡要分析點評一下你前面的人說的內容。切忌講廢話,儘快小組之內達成統一意見,不要和大多數人唱反調。其實按照我的經驗,只要你講話有說服力,會有很多人支持你的,基本就不會有爭執的局面。產生爭執不外乎兩個原因,你自己的觀點經不起推敲,或者對方太強勢,無論是哪種情況,自己都不宜表現得更加強勢了。

群面過了快兩週收到二面通知,二面30人左右,我們群面小組13進4。二面依舊群面,六名面試者對六名面試官,半結構化面試,面試前我把創京東看完了,也算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從自我介紹開始就要全副武裝,各種講你喜歡並且瞭解公司以及崗位,問你的所有問題都往具體公司上面靠就沒啥問題了。結果順利通過,進入終面。去終面那天早上我還趕了個寧波銀行的終面,起得比雞都早,到了廣州趕緊打車去京東華南公司,路上還在的士上睡著了,心也是夠大的。

最後一輪面試有9個人,分為兩組。先ppt自我介紹,然後抽題做三分鐘現場演講,大概一個小時結束。然後就回家等消息,一週後收到hr電話通知終面通過,進入offer審批環節,審批了一個半月才拿到最終的offer。和小夥伴溝通最後大概錄取了4個人。京東這個offer本來是我的首選,畢竟是我春招僅存的一家互聯網公司的崗位了,而且也是我在面試過程中花了最多時間和精力得來的一個offer,可以說得來非常不易。但是因為這個審批過程過於冗長,中間發生了很多事,導致我最後忍痛拒絕了,我真的內心都在滴血。估計你們是不能理解。

後來,我面了三家銀行兩家國企,過程不詳細說了,基本都很順利。面試最多兩輪,問的問題也都是圍繞著簡歷,相當常規,最後也全部成功拿到了offer。總的感覺就是學歷到位了,人沒什麼問題,拿國企銀行offer是相對容易的。關於國企銀行我要給的tips就是,簡歷上獲獎經歷請給夠,尤其是獎學金什麼的,總之他們就是要學歷高背景好成績也好的人,至於個人能力怎麼樣,是否匹配崗位,我感覺都不是很重要。如果你是北大清華的,成績還很好,那管你是什麼專業哦,馬上錄取。這回我終於明白為啥我爹說,只要學校好,不愁找不到工作了。但是互聯網公司的話,就別想打這個算盤了。畢竟他們希望招你進來就能用,創造出幾倍的價值。

在這裡有幾個心得想要分享。

1、選擇正確的崗位。這點很重要,需要從幾個不同的方面進行考量。第一個就是這個崗位的競爭壓力。眾所周知,互聯網企業競爭最激烈的非技術崗就是產品經理,所以你投遞產品經理這個崗位的時候就要做好萬里挑一的準備,如果你實在想去這家公司的話,不妨選擇一個競爭壓力沒有這麼大的崗位,機會就會大很多了。但是,你選擇的崗位最好是你喜歡並且有了解的。

面試的時候基本都會問的幾大問題:為什麼要來我們公司,對這個崗位有什麼瞭解,職業規劃是什麼。我經常被這些問題問倒,內心的os就是:投你們公司當然是因為你們是互聯網大廠,崗位選了一個看起來不錯競爭壓力也小的,至於職業規劃,我都還沒入職我哪知道啊。然後就開始和麵試官大眼對小眼了。面試官是很看重崗位適配度的,你是否真的想要做這份工作,以及有沒有勝任這個崗位的資質,都不是簡歷上的幾行字能看出來的。所以投遞崗位請慎之又慎!我就因為騰訊沒選對崗位,後來春招直接被鎖簡歷了,筆試都沒給,後悔到腸青。

2、謹言慎行。互聯網大廠不缺人,除非你是技術大牛,(很明顯咱也不是),不然就還是得夾著尾巴做人。我每次去互聯網公司面試,都感覺在走鋼絲,一句話都不敢說錯,真是一句錯句句錯。面試官們真的很“陰險“,經常跟你說就是隨便聊聊,不計入面試成績這樣的鬼話,讓你放鬆警惕,暴露自己的缺點。我就經常上當啊!!千萬不要說出任何讓他們覺得你對這個崗位瞭解不夠的話,不能把它說得太low,不然他們會覺得你眼高手低,看不起這份工作,也不能說得太高大上,他們會覺得你把這個崗位想得太好,現實會讓你失望。總之就是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寶寶心裡苦。如果你能將被問到的每個問題都帶入到你應聘的具體公司和崗位上來回答,展現出你對行業和崗位的瞭解,那麼就成功一大半了。至少讓面試官讓你覺得,你是真的做過功課,非常想加入他們公司了。

3、不要放棄任何一個機會。有好多次面試其實我都沒打算去的,要不就覺得太遠了,去也是當炮灰,要不就是覺得自己沒有特別想去這個公司。但是最後我還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了,最後居然也都意外拿到offer。所以說,多嘗試一次多一個機會這話是真的。

4、對工資待遇有個基本的瞭解。簡單的說就是心裡大概有點數自己現在的資質能匹配什麼樣的薪水,不要過高期望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低。我剛開始找工作的時候,去一家創業公司面產品,當時說內心期望月薪是8-10k,結果被批評要的太多,根本不是應屆畢業生的薪酬。當時內心就產生了懷疑,以至於後來拿到年薪15w的工作就已經覺得很不錯了。但往後再找找會發現之前是被忽悠了,反正我有好幾個offer月薪都到了10k以上。

春招也算是結束了,我也只能接受正式和互聯網公司說拜拜的結局。誰讓自己沒本事呢。不參加一次秋招或者春招都不知道自己有多菜,只有經歷了社會毒打才會發現有一個稱心如意的offer有多不容易。多的不說了,準備去搬磚了。希望大家都能在秋招拿到滿意的offer~


本文轉載一零雜談(ID:iris10_story)| 小仙女一零

本文僅做分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