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博士生的求學與求職感悟

一個博士生的求學與求職感悟

我2007年本科畢業於西部某211高校(高考學校與專業都是調劑的),同年考研調劑到中部某二本高校(考研複試被刷被調劑學校),2009年碩士提前畢業考博到東部某211高校(考博因為名額被調劑導師),2011年通過國家公派聯培到美國某理工學院。一路順長江而下,以至跳入太平洋。論文已送盲審,就等回國立即答辯。現已拿到國內1個985高校與2個211高校教職offer,且985高校同意提供一間60平米獨立實驗室,另2個211高校答應解決家屬工作,等回國與導師商量後再做最後抉擇。當然我這個工作不是最好的,實驗室的童鞋們都留上海了,進了非常不錯的單位。

回想起這碩士兩年、博士三年的日子,既有剛到實驗室面對陌生的師兄師姐師弟師妹們以及全新的研究課題時的那份絲絲膽怯與恐懼;也有課題組大夥經常出去聚餐K歌時的那份甜甜歡歌與笑語;既有在實驗室連續幾個月實驗都得不出有用數據而無比沮喪以至想把整個實驗室都全部砸掉的那份想哭的衝動;也有課題在不經意間取得丁點突破而無比興奮以至慶幸自己當初堅持而沒有放棄的那份喜悅。以下是小蟲的一些碩博感悟,與各位蟲子共享。

1、不宜妄自菲薄,要腳踏實地做事

與很多蟲子的情況不一樣,很多蟲子是第一學歷為二本,之後為211或985,小蟲我讀研卻是從211到普通二本。剛開始心裡也接受不了,但經過慢慢調整,也就覺得不要太在乎這些211名頭(也許是實屬無奈了),二是要自己多學會做一些事情。在碩士期間也很幸運遇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導師,無論交代我什麼事情,小蟲我總是儘快盡好地完成,很多時候午飯都顧不上吃,有時候回宿舍大門都已經關了。這樣導師就發現讓我做事情很有效率,於是項目中的小課題都讓我來做,並且導師有很多好的idea都讓我去實現一下,各種實驗接觸得越多,很多問題就會發現,自己的想法也就慢慢產生且會越來越多。

剛讀博士的時候,系裡一個全國百優博士論文獲得者給我們新生講科研分享,說我們現在不要去想畢業以後怎樣?好不好找工作?只需埋頭做科研,多出成果,畢業的時候自然offer就來了。當時我也很不以為然,覺得她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吧。現在發現確實是這樣,對於一個普通的沒有背景的博士生來說,只需多出成果。只要你畢業的時候足夠優秀,很多用人單位還是很歡迎你的。對於出身不好的博士生,你就更需要多出成果,如果你不只是優秀,而是卓越,用人單位估計就不會太在乎你的出身了。

2、主動學習,不要計較吃虧

小蟲剛上研究生的時候,看到其他同門(本科也是本校的)都已經在做一些事情,自己卻只是上上課而已。就找到導師要求分一些事情給我,當時導師也不是很瞭解我,就讓我在頂樓用粉碎機把羊毛磨成粉,很簡單但也很辛苦的工作,因為粉塵很多。當時我只要是有事情做就很高興了。就這樣磨了一個多月,同時當我看到有師兄師姐忙的時候也都主動去幫忙。

記得08年初那場雪災,有一天很早導師叫我去外面買一瓶試劑,一個師兄做實驗急需的,我走了好久卻找不到那個代理處,而那麼厚的雪使我的鞋底裂開了,兩隻腳完全浸在雪裡,很痛。一個大男生,打一把傘,眼淚也止不住嘩啦啦地流,心裡也感覺很委屈,不過後來想想師兄也是走不開,自己辛苦一下也沒什麼。其實這樣自己是累了點,但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同時師兄師姐也會記得你的好,以後也會給你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的,當時確實是做自己的實驗時師兄師姐總會給我很多非常好的建議。有時候去其他學校做測試,總是要看看有沒有需要我幫他們做測試的,學生階段就是要以多學東西為己任,而不要太在乎吃虧神馬的。

讀博士的時候,很多新東西都不是很瞭解,更是要主動向實驗室的其他同門請教。絕大多數人都會將心比心的,人家如何待你也就是你如何待得別人。

3、循序漸進,早發文章

有些人很鄙視文章多的人,總感覺人家在灌水,他們覺得不發則已,要發就發nature、science之類。每個人的背景、經歷與學術水平不同,看發文章角度也自然不同,不能說誰對誰錯,而是要找一條適合自己的發文章之道來。博士畢業除了很牛的背景之外,還能看什麼?只有文章。文章的質量與數量雖然不是唯一評判標準,但絕對是很重要的一條標準。

對於普通的碩博研究生,大多數的導師也都很普通,畢竟院士、千人啥的是少數。發文章可以慢慢來,從很普通的期刊到很普通的SCI期刊一直到學科頂級期刊,因為一口能吃成胖子的很少很少。小蟲我碩博階段一共有10來篇一作SCI,在研一下學期發了第一篇普通中文期刊,讓自己也受了很大鼓勵。因為做的實驗不少,自己也想了很多idea,投了幾篇中文後就想試試SCI,在各位師兄師姐的指點下,在研二上學期開始投第一篇SCI,影響因子很低的期刊,幾經波折,結果還好。慢慢後來又投了幾篇,在碩士幾篇SCI期刊雖然很一般,但卻讓我明白瞭如何寫SCI。因為有了一定的寫作基礎,在博士階段SCI都基本上發表在領域top期刊上。如果沒有碩士的基礎,博士階段又如何能比較容易發top期刊呢?所以發文章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一定非要一開始就要發top期刊,當然能發固然最好了。

對於早發文章,絕大多數博士生畢業都有SCI發表要求,所以心中一定要有早發文章的打算,待實驗有一定結果就儘快地整理與分析,儘快撰寫論文,而不是等導師說你可以寫文章了才開始下筆。現在直博生越來越多,剛開始寫文章的時候估計覺得很難,但首先要克服心理障礙,先寫,再多做修改。有了第一篇文章後,會讓你覺得發文章也不過如此,從而讓自己少了畢業壓力之外,還可以讓自己越發自信,從而劍指top期刊。

4、多看paper多交流會產生idea

現在有一個非常具有突破性的idea機會已經很小了,絕大多數創新都是小敲小打。畢業課題需要有創新性,投SCI文章也要有創新性,那麼這些idea從哪裡來呢?除了導師的指點外,一個很好的途徑就是多看paper,多和其他人交流。多看領域內online的最新文章,看看文章裡有什麼不足,或者如何將其與自己的課題聯繫起來,看文章一定要多思考;和其他人交流時,也多想想其他人的想法裡有什麼不足,如何將他人的思想與自己的課題聯繫起來,交流時一定要用心,如果有一點成功,一個idea不就產生了嗎?經常看到很多蟲子抱怨自己的idea被其他人剽竊了,其實如果自己有了好的idea一有條件馬上去實現,而不要老是想著等有合適的時間再去做,世界如此之大,比自己聰明的人又何其多?你能想到的人家就想不到嗎?

5、不要抱怨,主動創造科研條件

很多蟲子說自己的導師沒課題,不具備實驗條件,從而讓自己的滿腔科研熱忱卻無處施展。我在國內的時候運氣很不錯,碩博二位導師的實驗條件都很不錯。剛到美國的時候,外導偏向與公司合作,我們也是經常在實驗室為公司做一些樣品,而表徵與測試完全沒有。雖然可以申請專利,但我也想在做好工藝的同時多發些文章。在對這些樣品的改性上我有一些idea,可外導實驗室的條件根本就不能實現。因為經常和其他同學聊一些課題的事情,發現一個同學有一個剛退休的系主任的實驗室鑰匙,而這個實驗室設施很齊全卻一直空置。便將這個同學的鑰匙借來,自己花錢從國內買了一些試劑過來,在那個實驗室裡做了一些實驗。自己導師的實驗室條件不好的時候,儘可能地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只要你有一顆做科研的心,就會發現很多問題還是可以慢慢解決的。

6、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這個毋庸多說了,沒有健康的身體,神馬都是浮雲。在國內的時候,我是和實驗室的人每週打一次羽毛球,游泳一次,在國外的時候條件好了不少,也是每週按時去體育館跑步、健身、打羽毛球、游泳。

7、珍惜時間

讀研期間時間過得還是很快的,一定要珍惜。我的碩博生涯,在學校的時候幾乎都是7點之前起床,7點半之前到工作室,幾乎每天我都是第一個到工作室的,晚上一般都是11點左右回寢室。工作時間,一定要把自己當成已經上班的人,不要一直把自己當做學生,做實驗、總結數據、看文獻,和別人多討論學術問題。如果心情實在不好,就去外面逛逛街啊,或者打打球調節一下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