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系支付公司移卡科技IPO:嚴重依賴微信、支付寶生態

撰寫 | 威連

封面 | 於芮

高鐵、網購、移動支付和共享單車並稱為我國的“新四大發明”,國人為此揚眉吐氣。這其中,居於首位的移動支付最引人關注,可以說它直接帶動了中國大消費市場的繁榮。

如今,移動支付市場的競爭格局基本已定,微信、支付寶兩巨頭雙雄對峙,牢牢佔據絕對的市場份額;而其他的支付機構則是在更加細分的領域深耕,以求尋找自身的突破口和增長點。

去年6月,獨立第三方支付公司匯付天下在港交所上市交易,成為“港股支付第一股”;10個月後,拉卡拉在深交所上市交易,同樣獲得“A股支付第一股”的稱號。至此,第三方支付似乎進入了上市潮階段。

節點財經(ID:jiedian2018)瞭解到,支付服務提供商移卡科技於11月12日晚間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主板上市申請,中信里昂、野村證券和農銀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從招股書看,移卡科技將自己定義為“以支付為基礎的科技平臺”,而並非簡單的支付服務提供商。

回顧已經成功上市的兩個“支付第一股”,匯付天下在掛牌首日便遭到破發,股價從開盤的6.98港元一度跌到17%;而拉卡拉則在上市首日收於47.92元,較39.94元的發行價上漲43.99%。

對於後來者移卡科技而言,在各方面業績並不亮眼的情況下,最終會走向哪一條路,甚至說能否通過IPO?目前都還充滿疑問。

從支付服務到科技賦能

公開資料顯示,移卡科技成立於2011年,主要為小微商戶提供支付服務。旗下子公司樂刷科技於2013年成立,2014年獲得央行支付業務許可證,可在國內開展移動電話支付及銀行卡收單業務。

2017年,移卡科技推出聚合支付平臺,其也是國內首批推出綜合二維碼支付解決方案的持牌第三方支付服務提供商。據奧緯諮詢2018年數據,按日均交易筆數計,移卡科技已成為中國第二大非銀行獨立二維碼支付服務提供商,市場佔有率約為12%。

在遞交招股書前,移卡科技已經分別於2012、2015、2017年完成3輪融資。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與騰訊的關係非同一般,其創始人劉穎麒曾擔任騰訊財付通總經理,並且公司的核心成員也來自騰訊財付通團隊。相關資料顯示,騰訊2012年曾通過旗下創投基金騰訊產業共贏基金,參與移卡科技B輪融資,如今騰訊子公司THL U持有移卡科技3.93%股權。

移卡科技面對的是小微商戶,其為商戶搭建支付系統,提供收賬服務。而隨著小微商戶的逐漸增多,移卡科技開始延伸自己的服務鏈條,於是便圍繞著商戶的存貨管理、客戶管理開發SaaS產品。除此之外,移卡科技還利用海量的消者支付數據開展營銷服務,同時又根據商戶的收賬情況提供金融借貸服務。

如今,金融科技板塊已成為移卡科技一條重要的業務線。

節點財經(ID:jiedian2018)瞭解,移卡科技旗下的金融科技業務在2018年就已經上線,主要由旗下子公司樂刷科技運營。此外,2016年移卡科技旗下子公司深圳市飛泉雲數據服務有限公司、廣州飛泉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也相繼成立。

根據招股書,移卡科技的金融科技服務包括助貸、委託貸款及保險轉介服務。例如,樂刷聯合旗下子公司飛泉金服通過與金融機構合作,推出的個人信貸產品“樂借”。

騰訊系支付公司移卡科技IPO:嚴重依賴微信、支付寶生態

移卡科技個人信貸產品“樂借”(圖片來自官網)

在這種商業模式下,移卡科技的支付服務成為了引流業務,圈定客戶後再提供各種增值服務。截至2019年6月30日,活躍支付服務客戶數約480萬名,較2018年同期的約260萬名增加84.62%。支付服務覆蓋的消費者人數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約2.28億人。

而從營收構成來看,移卡科技的主要收入來自一站式支付服務,佔據了其營收的絕大部分。截至2019年上半年,其一站式支付服務收入9.95億元,佔總營收97.1%,科技賦能商業服務收入僅為3000.5萬元,佔比2.9%。

財務數據存隱憂

有騰訊持股的背景,加上自身的數年深耕,移卡科技的發展頗為迅速,出現連續翻倍增長的情況。不過,從毛利率、淨利潤、現金流等多方面看,移卡科技的財務數據並不是非常亮眼。

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移卡科技分別實現營收1.17億元、3.05億元、9.93億元,2017-2018年分別同比增長160.14%、225.87%,2019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0.25億元,同比增長150.33%。

然而作為引流業務的支付服務毛利率卻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從2016年的52.7%到2017年的37.9%,再到2018年下降至25.5%。此外,2019年上半年,該項服務毛利率為26%。

騰訊系支付公司移卡科技IPO:嚴重依賴微信、支付寶生態

關於毛利率的持續下跌,移卡科技給出了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市場參與者較多,移卡自2016年9月起主要以市場為導向造成服務費下調;另一方面,是因為移卡擴張業務方式從以往的直銷+廣告投放,轉變為與分銷渠道的合作,從而導致佣金的增加。

與此同時,移卡科技的淨利潤也不容樂觀。2016-2018年,移卡科技歸於公司權益持有人的淨虧損分別為1.82億元、3.42億元、1.83億元,2019年上半年淨虧損1864.8萬元,3年半來合計虧損超7.25億元。

截至2016年、2017年及2018年12月31日以及2019年6月30日,公司分別擁有負債淨額3.09億元、5.83億元、7.98億元及6.50億元,移卡科技解釋是主要由於確認來自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大額負債。

騰訊系支付公司移卡科技IPO:嚴重依賴微信、支付寶生態

另外,移卡科技與國內銀行及信託公司合作提供委託貸款,隨著業務的增長,其應收款項也隨之增加。數據顯示,2016年、2017、2018年及2019上半年,逾期90日以上的營收貸款分別為0、30萬元、110萬元、620萬元,分別佔其營收貸款的0%、7%、3.7%、5.8%。

尤為重要的是,截至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移卡科技錄得經營經營活動所用現金淨額分別為人民幣1.412億元、人民幣2240萬元及人民幣7020萬元。招股書解釋,移卡科技有經營活動所用現金淨額,主要因除所得稅前虧損及預付款項及其一站式支付服務產生的應收清算機構款項增加所致。

騰訊系支付公司移卡科技IPO:嚴重依賴微信、支付寶生態

眾所周知,金融科技服務業務的發展離不開大量的資金。經營負現金流量淨額要求移卡科技必須獲得充足的外部融資以滿足其融資需求及履行財務義務,否則公司業務必將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研發實力尚待提高

提起第三方支付,很多人還只停留在通過微信、支付寶掃描商家二維碼的過程。而這只是移動支付的前端,其後端複雜的信息確認、資金流動,更多的是通過一站式支付服務提供商來完成,移卡科技無疑是扮演著這個角色。

隨著數字化科技不斷革新,如何通過自身技術及服務進一步滿足用戶使用需求,成為眾多支付行業面臨的難題。對於移卡科技來說,自身的技術科研實力代表著公司的未來高度,這意味著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否走得更遠。

在研發實力方面,截至2019年6月30日,移卡科技一共有172名研發員工以及110名產品及經營團隊成員擁有系統、基礎設施大型分佈式應用技術、大數據計算技術或人工智能方面的專業人才,分別佔公司總僱員人數的37.1%和23.8%。

招股書還表明,移卡科技的研發開支由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幣2750萬元,增加到了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幣8710萬元,複合年增長率77.9%。

不過節點財經(ID:jiedian2018)注意到,2019年上半年,移卡科技的研發開支出現了大幅下滑的趨勢,從2018年上半年的人民幣6120萬元減少61.2%到2380萬元,移卡招股書解釋,這主要由於系統開發、諮詢及數據驗證成本減少人民幣4270萬元。

騰訊系支付公司移卡科技IPO:嚴重依賴微信、支付寶生態

此外,移卡科技的研發開支佔比在2016年為23.5%,到2017年和2018年則只有8.0%和15.0%,而到了2019年上半年,其研發開支佔比僅剩2.3%。

通過對移卡科技的研發開支成本梳理發現,在2016年及2017年,移卡科技約90.0%的研發開支其實是來自於員工成本。2018年,公司就支付服務及商戶SaaS產品研發若干應用程序及產品,其相關費用確認為開支,員工成本佔比有所下降,約為23.1%。而到了2019年,員工成本又升至80.7%。

騰訊系支付公司移卡科技IPO:嚴重依賴微信、支付寶生態

就近年來營收數據以及其招股書表述來看,移卡科技有意從一站式支付服務平臺向科技賦能商業服務平臺轉變,這就意味著公司在SaaS產品、金融科技方面有著更高的技術需求。但從當下移卡對研發的投入力度看,移卡顯然並不具備太多優勢。

移卡在風險因素中提及,公司的成功取決於能否開發產品及服務來應對瞬息萬變的一站式支付服務及科技賦能商業服務市場,並且強調其在新拓展市場的經驗有限甚至毫無經驗,無法保證任何科技賦能商業服務將獲廣泛使用。

隨著行業內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的大量應用,如果有新產品、服務及技術的出現,將極大削弱甚至淘汰其目前提供的產品及服務。

無法繞過的監管風險

自2018年以來,監管與合規便成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熱點話題,時至今日,金融行業的嚴監管態勢仍在延續之中。

從招股書來看,移卡科技目前主要有3家合作金融機構,並就一家發放的貸款提供擔保,移卡科技從金融機構合作伙伴獲得服務費。但

節點財經(ID:jiedian2018)發現,移卡科技涉足的放貸特別是互金業務,遠不止招股書披露的這些。

事實上,有媒體於今年初就曾報道,移卡科技旗下的樂刷商務版APP有“貸款超市”一欄,並且接入360借條、馬上貸、拍拍貸、小贏卡貸、百度有錢花等10多款貸款產品;另外還有賬單分期、信用卡辦理等服務。

在當下的嚴監管週期中,互金、助貸被列為特別重點整治項目,大量金融科技公司涉及業務都存在不確定風險,不斷擴張金融業務的移卡科技自然也不例外。

在招股書中,移卡科技闡述了其金融科技服務未來面臨的不確定性風險。“金融科技服務面臨與信貸評估及整體宏觀經濟形勢相關的風險。其依賴專有的信貸評估模式評估客戶信用度及與貸款相關的風險,部分模式或結構會需要或被視為需要其尚未取得或開發的額外程序、合作伙伴、牌照或能力。若未能以此種方式擴張及改進其金融科技服務,或新規例或現有規例的新解釋向其施以不切實際或其不能滿足的規定,其金融科技服務的未來增長及成功或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騰訊系支付公司移卡科技IPO:嚴重依賴微信、支付寶生態

也就是說,移卡科技旗下金融科技服務或許存在業務合規問題,以目前的監管形勢來看,移卡科技還需要獲得更多牌照、更可靠的合作機構。為此,有多家媒體報道其子公司樂刷在今年年初集中對某頭部持牌消金公司部分崗位人員挖牆腳,涉及崗位主要圍繞產品線風控以及技術支持上。

今年以來,第三方支付行業違規已成為央行整頓重點,而這一趨勢大概率仍將延續下去。在這背景下,樂刷於今年7月連續收到兩張央行罰單。

7月24日,樂刷太原分公司因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被央行太原中心支行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以罰款26萬元;7月29日,央行瀋陽分行再度對樂刷予以9萬元罰款,被罰原因均為違反《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和《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

事實上,近年來樂刷已多次收到監管罰單。據不完全統計,自2017年以來,樂刷已累計收到10張央行罰單,被罰金額超過90萬元,被罰原因多為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

面前的兩座大山

除了自身問題以及整個監管大環境外,移卡科技還不得不去思考一個問題:移動支付領域的雙寡頭格局已經形成,在微信和支付寶的強勢主導之下,像移卡科技這樣的獨立支付服務公司還有多少機會?

我們知道,微信和支付寶是分別附屬於騰訊、阿里兩大互聯網巨頭的支付提供商,各自服務自有生態內的用戶,而這種生態內的線上支付都強制限定住了自己的支付系統,並不能實現跨生態支付。

但在現實支付場景中,線下小微商戶則不能強制限定用戶的支付方式,或者無法裝有多套的支付系統,這時候獨立支付服務平臺就成為了連接的橋樑。而這些小微商戶,其實正是移卡科技的目標客戶。

騰訊系支付公司移卡科技IPO:嚴重依賴微信、支付寶生態

也就是說,像移卡科技這樣的獨立支付服務公司,其實是對兩大巨頭支配的移動支付市場中的一個輔助和補充,通過不斷獲取小微商戶成為客戶,形成規模效應,如今達到480萬的活躍客戶規模。

不過,快速發展的背後也有移卡科技的辛酸與痛楚。有人說,在整個移動支付鏈條中,是髮卡行和清算機構吃肉,收單機構喝湯。如今來看,現在移卡科技碗中的這口湯,依然有被人搶食的危險。

移卡科技在招股書中也道出了自身的擔憂:“我們面臨著來自銀行及聯屬支付服務提供者競爭加劇的風險。尤其是,目前為其主要業務線提供配套支付服務的支付寶及微信支付,可能開始發展為小微商戶提供支付服務。”

事實上,在支付寶、微信佔據C端市場絕大部分市場份額之後,也開始謀求B端市場,雙方在刷臉支付、信用支付、大出行等戰場持續升溫。以刷臉支付為例,支付寶於今年4月推出刷臉設備二代“蜻蜓”後,微信刷臉支付產品“青蛙Pro”也已於8月份推出。

可以想象,支付寶、微信新型支付手段的不斷推出,對移卡科技這些聚合支付平臺帶來極大的威脅。除此之外,整個中國市場還散佈著兩百多家第三方支付機構,其中不乏拉卡拉、匯付天下這樣的強對手,移卡科技面臨的競爭態勢不可謂不激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