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3年淇澳抗击英夷,近代中国民众抵御外辱首次获胜,获首笔赔款


来到珠海,去淇澳岛游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有一条充满市井生活气息的古街-白石街,天后宫、钟氏大宗祠、红树林及海滩都是值得去看的地方,还有众多的当地美食。 在白石街入口处,遗留的古炮台和锈迹斑斑的古炮筒引起了我的注意,仔细看了这个遗址的讲解文字,顿时让我心生敬意。 原来这里在近200年前,发生过一场抵御外敌侵略的战争。

清道光元年,道光帝颁布严厉禁烟令,把各国原停泊在珠江内河黄埔港等地的鸦片走私船驱逐到外洋。内伶仃岛和淇澳岛附近的金星门一带,成为鸦片集散中心。时广东水师提督李增率大军驻扎于唐家,指挥运载沙石堵塞金星门,因水流喘急未果。1833年春,“有夷船来停泊金们星,接踵者五十有余只”。期间,外国鸦片贩子在金们星建海军站和煤气站,并在淇澳岛立标测地,绘制测量图和挂起英吉利国旗,企图“租借淇澳岛100年”

同年10月15日,英船主马基率众夷乘10余艘武装泊艇驶至马溪海,向淇澳村炮击,村民孙亚福被打伤,钟氏大宗祠和天后宫等建筑物也被炮弹击穿。 夷人侵袭激怒岛上的村民, 大家齐聚天后宫拜祭神,发誓要与侵略者决战一场。继而构筑防御工事,用铁炮和铜炮等武器奋起抵抗。 约在退潮时 ,敌船搁浅挨打,一名英籍雇佣兵被击毙,夷人被迫举起白旗,投降议和。


战后,全村百姓在天后宫召开酬神庆功大会,并将侵略者赔偿得3000两白银,用来修复被火炮打坏的祠庙、民房。 同时,为了让后人永记这段炎黄子孙抵御外来侵略取得胜利的光辉历史,激励后人更加热爱祖国,用赔款铺建了一条2公里长的花岗岩“白石街”,目前这条白石街完好如初,村民们仍在这里生活,每天游客不断。 这是近代中国史上抵御外辱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侵略者向中国人民支付的第一笔赔款。

《两广总督卢坤致洋商谕令》等原始文件证实了鸦片战争前淇澳居民反侵略斗争的事实,美国人马士在上世纪20年代著的《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一书中对此事也有记载,英国船长格兰特在报告中谎称事情是一名华人偷窃外国破船的铜铁引起的。但他承认他曾号召外国武装驳艇进攻淇澳岛,并说外国艇队到达淇澳时,曾遭到当地居民火炮射击。

据资料记载,在伦敦英国国家档案馆,在英国外交部档案F.O.1048东印度公司文档中,发现了与此事有关的、已尘封160多年的22件原始档案。 这是在鸦片战争前,中国人民自发的反抗外国殖民者侵略的规模较大的斗争,比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早了8年,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淇澳村事件发生并不是偶然的,鸦片战争前,大量外国鸦片走私船停泊在淇澳岛濒临的金星门海域,使金星门成为鸦片走私的基地。 外国鸦片贩子经常对淇澳岛进行骚扰,侵犯中国主权、危害当地居民安危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1833年的淇澳村事件,客观上也可以说是中国居民反对外国鸦片走私的斗争。

淇澳岛上世代流传这这样一首民谣:“道光十三年,番鬼入村庄。打死人和畜,抢走牛和羊”,这讲述的就是当时那个悲壮的历史,也叫后人谨记,不要忘却历史。 回顾近代中国历史,每翻开一页都是血泪斑斑的屈辱,战败、割地、赔款……。然而,位于伶仃洋上的广东省珠海市一个小海岛上的人民,却在鸦片战争前的1833年,以大无畏的气概战胜了入侵的英国殖民侵略者。

现在,这个炮台遗址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这里,中外游人熙熙攘攘,人们安居乐业,一片繁华、安宁的太平盛世景象。这里村民的壮举尤让我感到钦佩,我们后人应谨记历史,落后就要挨打,让我们华夏大地上保持长长久久的和平、富足与强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