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规模最大IPO!——这次世纪回归背后的故事

今年港股最重要的IPO,也是迄今为止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IPO来袭,那就是4万亿市值的阿里巴巴,终于在香港以9988的代码上市了。

全球规模最大IPO!——这次世纪回归背后的故事

回归香港的阿里巴巴,发行了5亿新股,按照IPO价格176亿港币来算,募资了880亿港币,另外还有7500万股超额认购权。而其回归首日的表现也较为不错,当日涨幅6.59%,总市值超过4万亿港币,一回香港就压过腾讯,成为了港股之王!

今年是阿里巴巴成立的20周年,早在1999年,当当网和阿里巴巴这些电商平台同步成立,但经过20年长跑,阿里现在已经成为了电商市场的零头羊。不过在其发展的历程里,其实也有着反复和跌宕。

早在2007年,阿里巴巴就让负责B2B业务的阿里巴巴网络公司以13.5港币的价格在香港上市。在当年的12月3日,甚至创下了41.8元的历史最高价。

但好景不长,创下最高价后就一路下行。4个月后的2008年3月就迎来了破发行情,而到了08年10月,更是跌到了3.46港币。这波大跌行情的背后,与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有关,也与阿里巴巴迟迟未能实现盈利有一定原因。最终到了2012年,阿里巴巴网络公司以13.5港币的私有化价格黯然退市,等于把募资来的资金正好又还给了港股市场。

在2013年,阿里巴巴寻求在香港整体上市,但由于港交所当时不能接受阿里巴巴为了保护企业管理控制权的双层架构,也就是同股不同权的架构。阿里巴巴集团最终在2014年赴美整体上市,募资了250亿美元。

港交所遗憾错过了阿里巴巴这个巨大成长性的企业,但这件事也推动了港交所的改革,向美国学习,认可了同股不同权的制度架构。而在今年9月27日,优刻得成功过会,成为了中国科创板的首家同股不同权的企业。

这里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要允许企业可以同股不同权呢?因为一个企业的成长往往离不开其创始人和管理层的战略决策持续性,但又同时需要不断让出股份给一些财务投资者或者风投机构以获取融资。

不断融资的同时就意味着创始人有失去把控企业战略控制权的风险,这不仅对于管理层不利,对于那些认可管理层及其战略观念的部分投资者也不利。所以美国给一些成长企业设计了一个AB股制度,把涉及企业战略决策的股东投票权分离开来,让创始人或管理层持有B股,而风投机构、公众股东等持有A股,1股B股相当于20股A股的投票权,这样就让企业的创始人和管理层可以不用担心股份在融资时失去企业的控制权。

例如京东的刘强东虽然仅持股15.8%,但却拥有80%的投票权。而腾讯虽然持股京东18.1%,但却只有4.4%的投票权。京东虽然股份不断被稀释,但控制权却牢牢把握在刘强东的手上。

而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东软银持股31.8%,第二大股东雅虎持股15.3%,马云及其合伙人近持有10%左右的股份,却牢牢控制了阿里巴巴董事会,同股不同权的制度保证了阿里巴巴的经营稳定性。

这次阿里巴巴回归香港,而科创板也开始允许同股不同权,也折射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历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