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恐婚是病吗?那我们还要不要结婚?

当代青年人的焦虑已经从脱发养生延伸到了结婚甚至的话题上。

30岁不到整天被七大姑八大姨就开始催婚,明明事业正直上升期,家里只知催催催。虽说有一个不差的对象,处了几年,可是依然还是不敢面对结婚这件事。

有时候,让我们感到恐惧和焦虑的,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婚姻本身,而是这些“异样的目光”,以及周围人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和期望。

奇葩说:恐婚是病吗?那我们还要不要结婚?

《奇葩说》第六季第八集辩题: “恋爱多年,我却恐婚。现在面前有一瓶“去除恐婚水”,我要喝吗?”就引来了全网的关注。

奇葩说:恐婚是病吗?那我们还要不要结婚?

一场关于恐婚的投票:“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恐婚”,4个选项,一万人的投票。“恐惧婚姻中的未知和风险”这个选项获得了近半数的投票,那么我们仔细分析下婚后的那些未知与风险。

奇葩说:恐婚是病吗?那我们还要不要结婚?

1.失去其他机会的可能性

选择婚姻,选择了一份保障,身份也转变成了某人在法律意义上的合法伴侣,同时承担一定的法律义务。比如在手术判决书上签字的权利,你要对你的伴侣负责,继承财产的权利,等各种夫妻二人享有的权利。

那么失去的就是有可能最适的其他对象,因为在社会责任上选择成为一个人的伴侣,那么也要承担这个身份所带来的一些束缚。很多人也因为这样的束缚,导致婚姻产生了裂痕,想要挽救裂痕点击头像查看主页留言,她会帮助你。

2.丧失了绝对的自由

恋爱可以是单方面的付出,也可以是两个人的互相努力,主要看双方如何找到最适合的模式。但是婚姻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夫妻双方要共同为了这个家庭努力,更现实的问题是,夫妻双方不仅要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同时还承担着一部分为人子女的社会责任。必然丧失了一部分的权力。或许有人会说,像papi酱那样的独立女性,完全可以不用担心这种与另一个家庭的关系。但是多数人都是没办法做到婚姻自由的。

奇葩说:恐婚是病吗?那我们还要不要结婚?

3.害怕失败的婚姻

小时候的家庭关系对一个人的影响在表象有可能看不出,但是潜意识的判断中,这种经历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选择权利,在家庭关系有可能不和谐的关系中,这种孩子有可能排斥亲密关系。甚至害怕恋爱,更别说结婚。还有一群完美主义者,他们可以自己做到十全十美,可是没办法控制伴侣的十全十美和这段关系的完美无缺。

我们恐惧任何东西的理由总是可以说出一大堆,可是在这个社会的发展趋势下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恐婚怎么解决,还是和伴侣最佳的相处模式,小编认为是后者。

我们曾经都看好的神仙恋爱,双宋的恋情,也迎来的破碎的结局,可想而知,结婚并不是他们两个人的最适关系。

奇葩说:恐婚是病吗?那我们还要不要结婚?

2018年一季度,民政局公布的数据是全国结婚的301.7万对,离婚的数据为170万对,离结率达到了56.3%。简而言之就是两对夫妻结婚就有一对夫妻离婚。

那么,离结率这么高,以至于我们去思考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之后的社会的发展,两性相处的最佳模式只能是婚姻吗?婚姻给了我们保障,却没办法真的给我们一个号称完美的笼让我们和伴侣过完这一生。

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个国家,结婚的人口只占12%。那就是匈牙利,当然这是比较极端的国家。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在是当年那个只能看到谈婚论嫁,只能父母命,媒妁之言的男生,女生。每个人都接触着更前卫的思想。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思考去追寻那个更适合自己的两性关系相处模式呢?

奇葩说:恐婚是病吗?那我们还要不要结婚?

周末夫妻是一个出现很长时间的名词。最开始,是因为因为求学或者工作不得不分开的夫妻之间的相处模式。但是,随着社会快节奏的发展,都市青年的996,男女相处的模式和周末夫妻又有何不同,更何况的是只有周天一天时间才有夫妻的共同日子,当我们所谓的婚姻以天数来计算的时候,这个真的是适合我们和另一半的相处模式吗?

当然,除了周末夫妻之外,还有更多的相处模式,如月度夫妻,合同夫妻。合同制婚姻的相处模式给予了婚姻模式更大的可能,而且已经在法国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合约,如果某一个人不愿意在进行下去的话,这个合同制婚姻就无条件终止。更节省了昂贵的离婚成本。

奇葩说:恐婚是病吗?那我们还要不要结婚?

最后,各种模式驱动下,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更重要的是找到两性关系中的一个平衡点。在未来婚姻制度多变的预测之下。

有情感心理、婚姻家庭、恋爱脱单、人际关系、自我成长等方面的问题和困扰,可以看我主页简介咨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