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不断为华人争取权益的大慈善家,更是孙中山良师益友和资助人

他是不断为华人争取权益的大慈善家,更是孙中山良师益友和资助人

启德机场是香港著名的国际通道,而她的建立与得名,却是与一位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孙中山的良师益友分不开的。这个人就是著名的大慈善家何启。

他是不断为华人争取权益的大慈善家,更是孙中山良师益友和资助人

何启


01

何启原名何神启,字迪之,号沃生,籍贯广东南海。他生在一个牧师的家庭,其父为近代知名华人牧师何福堂。何牧师共有七子六女,在儿子中,何启排行第五。

何启自幼勤奋好学,长于数学,英文尤佳。何启早年就读于香港中央书院(今皇仁书院);后到英国阿伯丁大学深造,并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后又在林肯律师学院取得高级法律学士学位。

于1882年返回香江,先从事医疗事业,后转向法律界,成为港岛著名的大律师。不久,何启被港英政府委任为太平绅士(Justice of the Peace)。1890年,何启又被港督委任为立法局议员。那时,他不仅是医生、律师和政界名人,而且是一个闻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在华人中享有很高地位。他也利用自己的地位,与港英当局博弈,极力争取华人的权益。

何启在英国求学时,与贵族出身的雅丽氏喜结连理。并带着她回到香港。三年后,雅丽氏不幸因伤寒去世。他在悲痛之下,决定兴建一所医院来纪念亡妻。他捐出妻子的遗产,与英国伦敦会合建医院,医院称为“雅丽氏纪念医院”(Alice Memorial Hospital)。医院由伦敦会管理,院长都是伦敦会派来的医疗传教士。1887年,雅丽氏医院正式开馆,由史钊活(Frederick Stewart)任院长,有"热带医学之父"之称的万巴德医生 (Dr Patrick Manson)任教务长,康德黎(James Cantlie,孙中山的恩师,伦敦蒙难时得到其帮助)任秘书。

该医院由此成为香港首家设备完善的内外全科医院,也是港岛首家为贫苦华人提供西医治疗的医院。1904年,何启又创立雅丽氏纪念产科医院(Alice Memorial Maternity Hospital),是香港第一所产科医院,也是中国最早的产科医院之一。1906年,由于雅丽氏医院和那打素医院合并,导致病床等设施紧张,于是何启与姐姐何妙龄(民国外交家伍廷芳之妻)捐款兴建了新医院,命名为"何妙龄医院"(Ho Miu Ling Hospital)。至1954年,雅丽氏纪念产科医院、那打素医院、及何妙龄医院合并为"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医院",并迁至香港大埔现址。

他是不断为华人争取权益的大慈善家,更是孙中山良师益友和资助人

1900年,东华新院暨保良局开幕,何启(中)


02

何启看到本地的医疗培训不足,便和好友合办香港西医书院,并亲任讲师,培训本地医疗人才。孙中山于1887年由广州博济书院转往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成为该书院的第一批学生(共九人)。1907年,香港总督卢吉提出兴办本地大学的主张。何启表示赞成,更提出“三院制”,即主张将已有的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工学院,以及新增香港文学院合成一所大学。1909年,香港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何启更出任捐助董事会主席,香港各界均有捐助。至1912年3月,香港大学正式开学。

何启还关注香港的社会公益事业,他与区德(又名区泽民)等人组成“启德营业有限公司”,在九龙寨城对开的九龙湾北岸进行填海工程,计划建造一个名为启德滨的花园城市。但此计划失败,土地其后被政府收回,后发展成为启德机场。

何启是近代著名的改良主义思想家,为饱受列强欺辱,朝政腐败,积贫积弱的中国寻求救国良方。他深受基督信仰与西方宪政思想影响,强烈反对满清专制腐败,不思进取,欺压民众等等弊端。

何启指出中国如果要强大,就必须在洋务派、维新派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他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提倡新政。他还撰写了一些著作,鼓吹其思想。(1887年《曾论书后》,批评曾纪泽的《中国先睡后醒论》。1895年《新政论议》,针对甲午战争失败的沉痛反思,提出改革中国的建议。1898年《康说书后》,驳斥康有为鼓动中国人盲目的排外情绪,认为应以和平的态度处理国际关系。1899年:《劝学篇书米灶杯》,反驳张之洞“中体西用”的学说。)

应该说,何启的主张在当时具有超前性,可惜腐朽的满清朝廷已经听不进任何救国良言了。不过何启的思想却被不少仁人志士所推崇,其中就包括孙中山先生。

他是不断为华人争取权益的大慈善家,更是孙中山良师益友和资助人

孙中山访港与何启(后排左一)合影


03

孙中山在香港学医时,就与何启结下深厚友谊。他在何的影响下,其思想发生了变化。他曾回忆“自己受惠于何启之教。”,“深受何启主张学习西方科技,提倡新政,革除旧弊的思想影响。”孙中山发起兴中会后,何启也大力支持他的事业。据何启曾孙女何纪青回忆:“曾祖父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大力支持,他做地产,有钱,经常从经济上支持孙中山。他虽不是兴中会会员,但参与了广州起义的筹备。据八姑讲,1895年广州起义前,经常有男子进出曾祖父位于香港半山的大屋”。民国史学家冯自由也指出,何启“常参与大计,惟只允从中暗助,而不愿名列党籍。”

兴中会的英文对外宣言,也是何启修订的。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邀请何启返回广东,担任广东省都督胡汉民的外交顾问。不过辛亥革命的推翻了帝制,但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却从大局出发,让袁世凯的北洋集团掌握了大权。何启也很快离开了广东,回到香港。

何启于1914年7月21日在香港安息,享年55岁。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鼓浪隐士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