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敬铭:怼天怼地怼太后的救时宰相

清朝奇葩多,连道光皇帝做太子的时候还没有露出吝啬鬼的丑相,做皇子的时候好好的,变成了皇上后突然发现,当家了泱泱大国居然这么寒酸,钱都拿不出来,只能拼命的对自己省,对后宫省,对百官省,省来省去只是杯水车薪,道光过后,很少就出现这么抠门的人了,接下来的一些大佬,比如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哪个不是花钱大手大脚的主?国家他们是会考虑的,但是私人享受上,也要讲究排场,要不然混仕途是干嘛的,还不是享尽人间极乐么?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好点,都是拿钱办事的,从中捞捞钱也是正常的,但有一个女人,天生就是爱花钱的料,虽然也是明白人,对国事还是上心的,但任性的花钱,连李鸿章劝她都要绕圈子,说话非常委婉,绕很大的圈子才能说出真正的目的,此人是老娘们儿慈禧。

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迁就她,敢在雌老虎头上拔毛的,还是有的,但这个人,敢怼慈禧,和她较劲,但和慈禧心中的高压线完全避开,所以慈禧最后还是放过了他。

晚清挨打极多,但要论痛到举国抓狂的,还属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明明三十年洋务运动,账面实力空前强,洋枪洋炮海陆军一大把,却被以往看不上眼的小日本,出手就打的满脸花。然后陆军一溃千里,水师全军覆没,只能放出割地赔款的大招,赔了两亿白银和台湾澎湖列岛。

明明实力这么强,但为什么会败得这么惨?

因为缺钱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打造出闪亮的枪炮船舰,但是每天每天都需要花钱呐,没有钱,就发不出工资和保养以及补充,光有空架子是没用的,但国库的钱从哪里来?还不就是靠税收得来,想要吃以前的老本儿?不好意思,都被乾隆爷用的爪毛干净,一分不剩,嘉庆道光咸丰那时候还是有点钱,但给打太平天国用完了,到了慈禧的手里,慢慢有点起色,有什么用?这点钱,慈禧一直在盯着呢!来一点就用,只要是钱,就拼命的使唤。

所以败给小日本,就不奇怪了,人家小日本的老大明治天皇,都愿意从自己私房钱里拿出30万来供给海军,慈禧,呵呵哒,就知道修圆明园。

倘若有个人没有罢官,那么大清朝就算败,也不至于败到这地步。如此有扭转乾坤效果的人物,就是甲午战争前,一位曾遭晚清权贵集体讨厌的丑老头,亦是大清朝曾经的财神爷:户部尚书阎敬铭。

户部尚书说白了就是现在的财政官,专门管国家的钱,国家的钱过到阎敬铭的手里狠狠的把着,天王老子也不屌。

如果只看阎敬铭的颜值,这位生于陕西大荔县的西北汉子,从年轻时就是丑人,以至于他早年以举人身份参加选官“大挑”时,竟然一进门就被主管官员气冲冲轰出去——丑到被歧视。

阎敬铭:怼天怼地怼太后的救时宰相

有多丑?

清朝自乾隆开始,为了让那些考取举人身份的人,能得到一个晋升的机会,便专门制定了“大挑”制度。所谓“大挑”,就是从有举人身份没有官职的人中,挑一部分相貌周正,应对有条理的人做知县一级的官。

阎敬铭考得心灰意冷,便报名参加了“大挑”,希望能得个知县做一下也成。

没想到他才走进面试大厅,负责大挑的面试官就厉声喝道:“出去!”让他连说句话的机会都不给。

晚清都是以貌取人,换到现在也是这样,很正常的,连面试官都一看就马上吐了,可见阎敬铭丑的如此惊天动地。相貌好是怎么样的呢?国字脸最佳,次之方脸也行。体型长大,身材匀称。

阎敬铭却长了颗干枣核一样的脸,眉歪眼斜,眼睛还一大一小,人又矮小,看着太寒碜。所以,面试官直接就让他出去了。

连相貌都不过关,没办法只能继续在科举路上死磕,毕竟考官看不到人,只看到笔,算了吧,只好在四书五经上下功夫,发奋读书,终于在二十八岁那年考取进士,两年后“分户部以主事用”,开始为大清朝的财务工作忙活。

户部在清代,属于六部里最位高权重的部门。可放在又穷又乱的道光年间,却也是最焦头烂额的部门。阎敬铭早期担任的户部主事工作,更是公认的受气包。又苦又累不说,一旦出了问题,往往就是主事背锅。可就在这个糟心的岗位上,阎敬铭却干得兢兢业业,而且谁的面子也不给。只要不符国家法度,谁家权贵要钱,都是被他怼回去。

阎敬铭:怼天怼地怼太后的救时宰相

在京城,阎敬铭不受人待见,但不是没人喜欢他,有,就是胡林翼,天下名督,他知道这样的人,办事是没问题,丑不丑无所谓,又不是和他睡觉。胡林翼在前方打仗,需要一个靠谱的人在后方运输粮草,在京城受够委屈的阎敬铭,到了湖北前线就大展拳脚,别管多十万火急,只要粮草任务派给他,前线将士就一定吃饱饭。

办事干练,就自然让阎敬铭名气水涨船高,自然就对人不买账。

就连胡林翼的顶头上司,湖广总督官文,都尝过阎敬铭的彪。一次官文的爱将强抢民女,犯事后躲进总督府。受害者父母愤然到武昌告状,湖北各级官员吓得纷纷躲猫猫,阎敬铭一听就“彪”劲大发:你们不管我管!可你一个管粮草的怎么管?阎敬铭直接带着铺盖卷,跑到官文总督府过道一躺,放话官文一天不交出凶手,自己就一天不挪窝。就跟你耗上了!

官文呢?这位曾把胡林翼欺负得抹眼泪的晚清权贵,这下被整的狼狈不堪,连总督府的门都出不去。焦头烂额的官文,还叫湖北各级官员排队找阎敬铭说情,结果来一个被阎敬铭骂一个,不到三天光景,就吓得谁都不敢来。这下官文彻底没脾气,只能乖乖把这恶将交出来,由着阎敬铭将他当众脱光衣服暴打一顿,然后依律重办!

自此以后,彪悍丑人阎敬铭的官场生涯,也就狂飙突进。先是在战场上屡建战功,而后又和曾国藩密切配合,治好了多年闹灾的黄河。而且眼里不容沙子,见着贪污腐败就狠打,踏遍山西全境,一路打翻全省高官,更救活山西全省百姓。

如果一直在地方做官,天高皇帝远,谁也拿阎敬铭没办法,阎敬铭有点像明朝的海瑞,但是海瑞只会嘴炮,没啥用,还不如阎敬铭是个强悍的经济打老虎的能手。

不过,要论把大清高层折腾得鸡飞狗跳,还得从他就任户部尚书开始。

当时的大清户部,到处是呆账坏账烂账,好些个亏空拖了一二十年,居然就闹的不了了之。户部名下的仓库呢?更是多年无人管理,货物竟然都白白烂了许多年,好些库房毒蛇老鼠成群,就连账册也被啃光。主管的官员呢?好些人竟然连算账都不懂,账目情况一问三不知——此时大清朝内忧外患,中央地方各部门伸手要钱,管钱的户部,竟就这么一团浆糊。

换了别的尚书,知道这其中水深,也就跟着糊涂。大不了隔几年换个地方嘛!但阎敬铭却查!管你水多深,都给你刨出来。

这一查,可就捅了马蜂窝,饶是户部大小官员,全在各种磨洋工,但阎敬铭单枪匹马进库房,没黑没夜拨拉算盘,竟然就把清朝户部二百多年的糊涂账,拼死拼活查了个清楚。接着就是一笔笔算账,诸如“云南报销案”等上下勾结贪污的黑幕,全被阎敬铭掀了个底朝天。仅一个“云南报销案”,清王朝从中央到地方,就有数十名官员获罪。就连光绪皇帝的老师,大清“清流”领袖翁同龢,也被揭了老底,落得降职罚俸。

这几个大案查完,阎敬铭也把朝廷上下得罪光。可“彪悍”依旧的他并不收手,接着就大刀阔斧改革,完善户部的财政制度。连原先由清朝皇亲国戚把持的北档房,这下也被阎敬铭一顿横扫,先前的昏聩官员都扫光,全换成了精明干练的理财能人。户部,这个清朝最烂的部分,这下也是华丽大变身,变成最肥的部门,上至慈禧下至各部官员,都眼红得很,想要从阎敬铭手上弄点钱花花,不好意思,阎敬铭连慈禧都不买账,更何况你们?

阎敬铭:怼天怼地怼太后的救时宰相

阎敬铭是对谁都抠,事关国计民生的用钱,再花钱也不含糊。左宗棠收复新疆后,英俄列强依然虎视眈眈。可新疆的兵力却捉襟见肘,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屯田。可屯田又要花钱,自然惹得满朝反对声四起。阎敬铭却果断力挺:屯!再花钱也要屯,钱再紧我也想办法!屯田给左宗棠带来源源不断的兵源,成就了他一番事业。

那几年,洋务运动红红火火,中法战争也曾打得激烈,北洋水师等大项目更是花钱如流水。这些钱都是从阎敬铭手里过,精打细算,不到五年的时间,就给大清朝攒下了八百万两白银的救急钱。

可曾经力挺阎敬铭改革户部的慈禧太后,又哪里懂他这番苦心?由于在修颐和园问题上,阎敬铭多次怒怼慈禧,闹得慈禧一分钱都要不出来,也终于触怒了这位老太后,惨遭革职留任。心灰意冷的他,随后多次上书请辞,终于在光绪十三年(1887)罢官回家,四年后病故。他攒下的八百万两白银?当然全填进颐和园的无底洞里了。

阎敬铭滚蛋了,他大刀阔斧改革的户部,却被超级废材,清流名声响亮但毫不懂理财的翁同龢,于是清王朝的财政,也就紧接着一团乱麻。就连阎敬铭在任时从不缺钱的北洋水师,也到了锅炉装备维修样样缺钱的地步,终于眼睁睁看着被日本海军反超,然后在甲午战争中被打惨。

可以说,如果甲午战争爆发时,大清朝的户部尚书,依然是识大体重大局的阎敬铭,那么清军前线粮草短缺装备孱弱的窘境,也许会改良很多。

只可惜了,这位抠门户部尚书的一生心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