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喝2升水,去廁所9次,算不算尿頻?

首先要告訴大家的是:飲水不是越多越好。

飲水多對人體的好處是排尿好,

尿液排出對泌尿系統進行沖洗,有助於保持排尿系統健康。

飲水不足會引發尿液濃縮,刺激尿道加重起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

但多飲水過多會引起尿頻,加重腎臟負擔,所以適量飲水最好。

適量飲水不僅稀釋尿液,還可以防止引起泌尿系感染及形成膀胱結石。

在溫和氣候條件下,從事輕體力活動的成年人每日最少飲水量為1200~1500毫升,

從事高溫或強體力活動者,應適當增加飲水量。

要主動飲水,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飲水最好選擇白開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人每天喝水的量與體內的水分消耗量相平衡。

如果飲水1200-1500ML,人體一天所排出的尿量也約有1500ML,

再加上從糞便、呼吸過程中或是從皮膚所蒸發的水,

總共消耗水分大約是2500毫升左右,

人體每天能從食物中和體內新陳代謝中補充的水分只有1000毫升左右,

因此正常人每天需要喝1500毫升水,大約8杯左右。

但請注意,這是全天的量,不是一個下午到晚上的量。

飲水量大於正常情況,所以出現尿頻很正常,

因為這些水是要代謝出人體去的,

你喝進體內的水不會在體內留存,

喝得多自然排的就多。

尿頻有兩種情況:

尿頻分為生理性尿頻與病理性尿頻。

因身體疾病引發的尿頻就是病理性尿頻,

生理性尿頻多為飲水過多,精神緊張或氣候寒冷時排尿次數增多,

屬正常現象。

特點是每次尿量不少,也不伴隨尿頻尿急等其他症狀。

這種情況不跟疾病無關,

就是你喝了很多水,要排出體外;

精神緊張時尿頻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生理現象,不是疾病,

主要是精神緊張時,交感神經-腎上腺軸的內分泌活動會增強,

對人的植物神經功能產生影響,進而可能影響部分人的支配排尿的神經中樞,

引發要排尿的感覺;

寒冷也會刺激人體交感神經,也會引發人有想要排尿的感覺。

這些都是生理性尿頻,跟疾病沒有關係,

只要注意一下就好了。

尿液代謝是健康的重要條件 ,

過多或過少的飲水都對健康無益。

過多飲水,就算是健康人士都會出現尿頻尿急。

所以現在的飲水觀念是:小口喝水,定時喝水,

在保障代謝正常的情況下,讓尿頻的症狀得到改善。

我這裡有患者也曾經有過類似的情況,

有一位到我這裡看病的男性,

白天尿頻,一天小便十多次,

每天晚上起夜很多次,很影響睡眠。

檢查確診他沒問題,但他一口咬定自己患了病,

結果我一問,他每天下午到晚上還要喝幾大杯水,

那肯定會多次起夜。

我建議他先改善飲水方式,

白天的飲水稍加控制,飲水也變成主動飲水,小口飲水,

每天下午六點以後就減少飲水量。

他做到了,當天起夜就減少到兩次,

之後白天也適當注意飲水,排尿問題就得到解決。

先改變一下飲水習慣,

如果問題解決了,就說明是生理性尿頻。

如果改善有限,認真到醫院去做個檢查,找一下原因。

如果是疾病,那查找病因認真治療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