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150万亿存量贷款利率或下调,割银行肉反哺实业

原标题:尽快出台存量贷款利率基准转换方案 金融反哺实业成必然


作者:冉学东,《华夏时报》副总编辑、著名金融评论家、著有《货币风暴》

摘要:今年上半年,33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润超8936亿元,在3680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总额中占比超过四成。这也意味着,在上市公司数量占比不足1%的商业银行,赚了A股上市公司近一半的钱。

通俗的说,一家上市银行的赚钱能力相当于50家其他上市公司,如果金融一直这么容易赚钱,谁还愿意拿自己的钱干实业呢?如果实体经济一直不景气,那么银行又在谁身上去赚钱呢?

对于银行业暴利的话题在业界已经很多年,银行的利润大部分在实体企业身上赚取,也有一部分来源于金融市场的资金的空转。若降低了已发生贷款的利息,则自然相当于在割银行的肉,让实业经济获得喘息的机会,这无疑是在当前经济下行中刮的一阵暖风,有助于实体经济复苏。

11月16日,央行在《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专栏中指出,将继续做好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报价和运用工作,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合理定价,进一步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疏通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并抓紧研究出台存量贷款利率基准转换方案。同时,维护好存款市场竞争秩序,保持银行负债端成本基本稳定。

早前,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透露,央行正在研究存量贷款定价基准的转换。随着新增贷款运用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比例的提高、存量贷款转换的推进,未来贷款基准利率逐渐淡出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好消息!150万亿存量贷款利率或下调,割银行肉反哺实业

8月25日,央行发布公告:新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定价基准从贷款基准利率转换为LPR,10月8日起施行。也就是说,房贷由LPR决定!新政贷款利率从“贷款基准利率+打折/上浮”转换为“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LPR+加点”。

10月8日前的房贷=基准利率+打折/上浮

10月8日后的房贷=LPR+BP(上浮基点)

比如:之前房贷基准利率为4.9%,LPR由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行报价计算形成,连续两次降5个基点,最近一个月的5年期以上LPR为4.8%,如果银行给你的房贷利率是5.4%,那就是加了60个基点(BP),一个基点等于0.01%。

再比如:根据新政,10月8日后新发放的住房个贷,首套房的利息不低于4.8%,二套房不低于5.4%,意思就是说首套房是LPR利率,二套房是加了基点的利率。同样的房子二套房要比首套房多付0.6%的利息。

请注意,LPR利率有1年和5年以上两种期限,前者主要是给企业贷款参考的,后者是房贷利率。

通俗的讲,降息是央行利用利率调整,来改变全社会现金流动的措施

。既然新增贷款能享受到降低后的利率,那么已经发生了的贷款(存量贷款)呢?

其实,存量贷款利率基准也应该是以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贷款基准,而不是隐形的贷款基准利率下限,这个下限当然是以存贷款基准利率为基准的。

这是真正影响银行业的大事,目前从上市银行的反映来看,他们只是看增量,没有考虑到存量,所以认为影响不大。

其实央行早有表态,央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10月15日在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央行也在研究存量贷款转向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的问题,未来贷款基准利率逐渐淡出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央行推出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目的一句话就是:要降低融资成本。

因为许多银行在银行发放贷款时大多仍参照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特别是许多银行通过协同行为以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倍数设定隐性下限,目前大概是基准利率的0.9倍,对央行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形成了阻碍,导致市场利率下行明显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高居不下,甚至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

自从8月中旬推出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以来,该利率已经下调了三次,基本都是按照5个点下调,5年期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事实上代表了长期的房贷利率下调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按照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披露的情况,9月份新发生贷款中运用 LPR 定价的占达到 46.8%,其中主要运用于企业贷款。

然而,LPR自8月份连续两个月下行之后,我国实体经济融资利率下行幅度并不明显。

央行数据显示,2019年三季度,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96%,甚至比上年末高出5个基点。9月份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利率跟2018 年高点相比,也只下降了0.36个百分点。

所以,央行行长易纲在近日的讲话中提出,要打破贷款利率定价中的“惯性思维”。

目前,央行采取的手段是只有降低空开市场利率,主要是中期借贷便利MLF的利率,来引导商业银行LPR利率下行,从而引导贷款利率的下降,但这其实只是利好了商业银行,减轻了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而商业银行的利差并未压缩。

为什么压缩商业银行的利差如此之难?

因为商业银行的盈利来源就是净息差,净息差占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70%以上,压缩净息差差就是压缩利润,相当于从商业银行的盘子里抢饭吃,而商业银行跟实体企业之间的盈利目前已经到了非常不平衡的境地。

今年前半年,33家上市银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8936亿元,在3680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总额中占比超过四成。

这也意味着,在上市公司数量占比不足1%的商业银行,赚了A股上市公司近一半的钱。

由于银行的体量和实体企业不在一个量级,对于银行业暴利的话题在业界已经很多年。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的是,银行业作为高杠杆企业,在资产规模庞大的背景下,盈利颇丰,银行的这些利润即使不是在实体企业那里赚取,也有一大部分来源于金融市场的资金的空转部分

关于资金空转已经被监管机构在公开文件中承认,那么这些利润最终也要成为购买力,跟实体企业的利润是一样的,是对实体企业利润的稀释。

如果未来不能降低银行业的负债成本,就只能降低银行业利差,这样才能实现金融反哺实业的目的,改善目前金融企业和实体企业盈利不均衡的现状。

不过其实还有更厉害的措施在后面,那就是存量贷款基准利率的变换,如果变换成LPR作为存量贷款的定价基准,从长期来讲LPR肯定下降,则商业银行目前的高利润可能就难以继续了

按照央行第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数据,人民币贷款余额为 149.9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同比多增了4867亿元,比今年初增加13.6 万亿元。

这个庞大的数据如果其利率按照目前LPR下降的幅度下降,其影响将非常巨大,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将会是非常巨大的。

按照以前的惯例,如果央行年内的利率政策有变动,那么就在下一年的1月1日起执行最新利率,那么存量房贷也要跟随LPR进行变动,现在距离明年的1月1日,还有大约两个月时间,这个方案应该很快就推出来了。

国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上,一直在努力,如今有措施也将落实解决融资贵这一环节,而对于融资难这一问题,也寄望相关部门能早日出台相关真实有效的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