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益-资管日报」21亿私募产品爆雷!至善基金被立案侦查

信托主动寻求合作 优质私募产品成信托FOF最爱

近期,不少信托公司正与私募基金洽谈合作,构建信托主动管理的FOF产品成合作的主要模式。业内人士表示,资管新规出台后,很多传统业务受限,倒逼信托产品的净值化转型,这就要求信托公司不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而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以主动管理见长,因此信托公司选择从做FOF这种分散风险同时又有优势的产品入手。

三季度信托资金“输血”股市逾220亿元

中国信托业协会日前发布的今年第三季度信托业数据报告显示,通道业务萎缩带动信托行业整体规模继续下降,截至三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余额为21.99万亿元,较二季度末下降5376.90亿元。其中,投向证券领域的信托资金规模为484.21亿元,环比增长62.88%,而新增资金投向股票的占比46.75%,投向债券的占比38.16%。这意味着,三季度信托资金“输血”股市逾220亿元。

“去通道”效果明显 信托业加速瘦身

三季度单一信托规模继续下降,与之相对应的服务信托规模正持续上升。一降一升,表明信托业“去通道、治乱象”效果明显。数据显示,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持续下降,金额为21.99万亿元,较二季度末下降5376.90亿元,环比下降2.39%。分析数据发现,信托业在去通道、治乱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进一步取得成效。

信托业结构性调整深化

11月26日,据数据显示,受事务管理类信托下降影响,第三季度信托资产规模延续下降趋势,跌破22万亿关口,较2季度末下降5376.90亿元,环比下降2.39%。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信托业务方面,出现自2015年4季度以来,首次新增规模环比增速负增长。中国信托业协会分析称,严监管的力度和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信托业转型发展开始进入结构性调整的深化阶段。

21亿私募产品爆雷!至善基金被立案侦查

一个负债累累的在逃“老赖”,隐姓埋名成立了一家私募基金公司,并让自己的司机出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用四年时间非法募集了近40亿元。最终东窗事发,被警方刑拘,留下近21亿元去向不明的兑付窟窿。近日,至善基金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立案侦查,实控人及3名高管已被刑事拘留。

又有全球巨头来中国!还是干私募 刚推出第一只产品!

近期,又一家管理超三千亿美元资产的环球金融服务公司在中国落地首只私募基金。从2017年1月外资私募拉开进入中国市场的帷幕,如今外资私募备案产品已经60只,今年备案数量35只,产品种类也更加丰富。27日,金融服务公司霸菱宣布,在中国正式发行首只境内私募基金,基金产品“霸菱中国A股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已经在11月22日完成登记备案。

资管计划踩雷,这家券商竟向前员工索赔3.36亿,法院二审仍说"不"

金融行业的劳动纠纷中总能暴露其令人咋舌的高薪秘密,因而总备受关注。但这起劳动纠纷比之前所有纠纷都更加离奇,九州证券在资管计划踩雷、被监管责令暂停资管业务六个月后,向项目负责人追偿3.36亿元,并要求其退还项目奖金178.64万元。不过,历经两审判决,九州证券的诉讼请求均未获得支持。

券商集合理财收益洗牌:债券型领跑 股票型垫底

资管新规落地后,在“去通道”背景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新成立数量及规模一直处于下滑态势。11月份以来,上证指数持续震荡至2900点附近,有数据可查的3155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本月的平均收益率为0.22%,其中,债券型产品以0.4%的平均收益率领跑,股票型产品则以-0.07%的平均收益率在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大类中垫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