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在其势力看似无比壮大之后,接连失利让他只能龟缩保命了

公孙瓒是东汉末年称霸于北方的势力,可以说其势力巅峰之时,是最有实力可以一统北方的,可是结果却被袁绍后来居上,虽然当初的界桥之战,挫败了公孙瓒一举占据冀州的计划,但是只要公孙瓒休养备战,还是有很大机会击败袁绍的,那么公孙瓒是如何走入败亡的呢?

公孙瓒在其势力看似无比壮大之后,接连失利让他只能龟缩保命了

首先要说公孙瓒在幽州站稳脚跟靠的是什么?他靠的是军功,而不是人心,这一点很重要,这也导致了他最后的失败。

《后汉书.公孙瓒列传》尝从数十骑出行塞下,卒逢鲜卑数百骑。瓚乃退人空亭,约其从者曰:“今不奔之,则死尽矣。”乃自持两刃矛,驰出冲贼,杀伤数十人,瓚左右亦亡其半,遂得免。

《三国志.公孙瓒传》鲜卑惩艾,后不敢复入塞。

《三国志.公孙瓒传》属国乌丸贪至王率种人诣瓚降。迁中郎将,封都亭侯,进屯属国,与胡相攻击五六年。

与北方少数部族之间的征战给公孙瓒积累了足够的资本,由此公孙瓒也在东汉末年的政坛上成为了可以武力维持幽州北疆安定的武将,公孙瓒也是在对外战争中扩充自己的实力。

公孙瓒在其势力看似无比壮大之后,接连失利让他只能龟缩保命了

《后汉书.公孙瓒列传》初平二年,青、徐黄巾三十万众入勃海界,欲与黑山合。瓚率步骑二万人,逆击于东光南,大破之,斩首三万余级......贼收得生口七万余人,车甲财物不可胜算,威名大震。

同时公孙瓒于内平定了黄巾之乱,这就是公孙瓒发家的资本,他可其他势力起家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并不是通过占领一个根据地,之后稳定发展崛起的,而是通过战争扩张增强实力的,而这也就导致了他要么在扩张中走向最终的胜利,要么就是在扩张中挫败走向灭亡,显然公孙瓒属于后者。

在这个大背景下,公孙在迎来了一个他无法解决的劲敌,也就是刘虞。

《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中山太守张纯叛入丘力居众中,自号弥天安定王,为三郡乌丸元帅,寇略青、徐、幽、冀四州,杀略吏民。灵帝末,以刘虞为州牧,募胡斩纯首,北州乃定。

《三国志.公孙瓒传》丘力居等闻虞至,喜,各遣译自归。瓚害虞有功,乃阴使人徼杀胡使。胡知其情,间行诣虞。虞上罢诸屯兵,但留瓚将步骑万人屯右北平。

公孙瓒在其势力看似无比壮大之后,接连失利让他只能龟缩保命了

当时丘力居曾率兵袭扰北方四洲,公孙瓒难以遏制其势力南下, 由此刘虞被朝廷任命为幽州牧,丘力居果断选择罢兵请和了,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公孙瓒和刘虞背后所代表的不同治理方略。

《后汉书.刘虞列传》瓚志埽灭乌桓,而刘虞欲以恩信招降,由是与虞相忤。

也就是恩服和威服的差别,但问题在于刘虞在幽州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是要强于公孙瓒的,刘虞是汉室宗亲,能够得到幽州士族的支持,同时也能得到少数部族的支持,这是刘虞自带的光环,公孙瓒比不了,在记载中也是很少提到他手下有什么治理地方才能出众的人,我少有的记得给公孙瓒出谋划策的人,就是一个叫关靖,当初袁绍大军围困易京的时候,他劝阻公孙瓒不要逃,毕竟逃出去还能去哪?最终关靖也是追随公孙瓒赴死了。

《汉晋春秋》关靖曰:「吾闻君子陷人於危,必同其难,岂可独生乎!」乃策马赴绍军而死。绍悉送其首於许。

公孙瓒在其势力看似无比壮大之后,接连失利让他只能龟缩保命了

但不管怎么说,公孙瓒和刘虞最大的问题是都不能收服对方为己用,但凡一人可以降服一人,那么一人掌军主征伐,一人管民,建立稳固的后方基地,也就没袁绍什么事了,曹操也很难发展起来了,毕竟曹操是靠着汉献帝才发展起来的,而当时汉献帝是希望刘虞率兵西进,迎接他东归的。

可惜两人完全无法形成一个强大的集团,而之前我说了,公孙瓒是以武力扩充实力,他在短期内无法解决刘虞之时,只能向外扩张,目标也就是冀州了,而且他也是有机会的,当时的冀州,袁绍刚刚从韩馥手里接管过来,人心不稳,这是公孙瓒拿下冀州的绝佳机会,同时可以摆脱刘虞对自己的影响,毕竟刘虞的影响力在于幽州范围,拿下冀州,可以将冀州当作自己的根基。

《英雄记》公孙瓚击青州黄巾贼,大破之,还屯广宗,改易守令,冀州长吏无不望风响应,开门受之。

《后汉书.公孙瓒列传》遂举兵攻绍,于是冀州诸城悉畔从瓚。

《三国志.公孙瓒传》绍惧,以所佩勃海太守印绶授瓚从弟范,遣之郡,欲以结援。范遂以勃海兵助瓚,破青、徐黄巾,兵益盛;进军界桥。

公孙瓒在其势力看似无比壮大之后,接连失利让他只能龟缩保命了

公孙瓒重兵压境,冀州大多郡县选择投降公孙瓒,袁绍已经服软了,按理说,这是公孙瓒最有机会趁机拿下冀州的时候,可是最关键的界桥之战打输了,这个在这里就不详谈了,我之前专门写过一篇有关界桥之战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看一下,界桥之战公孙瓒大败,尤其是其精锐的骑兵部队遭受重创,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界桥之战后的一段时间,公孙瓒仍然占据着军事主动权。

《三国志.公孙瓒传》以严纲为冀州,田楷为青州,单经为兗州,置诸郡县。

《后汉书.公孙瓒列传》绍遣将崔巨业将兵数万攻围故安,不下,退军南还。瓚将步骑三万人追击于巨马水,大破其众,死者七八千人。乘胜而南,攻下郡县,遂至平原,乃遣其青州刺史田楷据有齐地。

《三国志.陶谦传》谦引兵击之,青州刺史田楷亦以兵救谦。

公孙瓒当初直接任命了三州刺史,而且在界桥之战后,仍然击溃过袁绍,并且其部将田楷领兵南下掌控了青州,东汉十三州中,幽州和青州是隔着冀州的,那么显然公孙瓒当时的地盘是范围覆盖幽州,冀州,青州,甚至也扩展到了兖州和徐州,但这也是公孙瓒最后的疯狂了,在其势力看似无比壮大之后,内外部接连失利,让这位有野心的公孙瓒只能龟缩保命了。

公孙瓒在其势力看似无比壮大之后,接连失利让他只能龟缩保命了

因为公孙瓒连年征战,刘虞很是看不惯,所以准备发兵绞杀公孙瓒,而公孙瓒呢?他还没有想好该如何处理和刘虞的之间的问题,所以一次意外事件令公孙瓒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后汉书.刘虞列传》四年冬,遂自率诸屯兵从合十万人以攻瓚......戒军士曰:“无伤余人,杀一伯珪而已。”

《三国志.公孙瓒传》瓚部曲放散在外,自惧败,掘东城门欲走。

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公孙瓒是没有意料到刘虞想要杀自己的,所以其大部分将士分散在各处,并未集中,这给了刘虞很好的机会,要不是有人给公孙瓒通风报信,可能只有到了刘虞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公孙瓒才醒悟过来,那时就真的晚了,而这个就给公孙瓒出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在自己尚未做好和刘虞彻底决裂之前,刘虞先动手了,自己该怎么办?此战刘虞所率将士因为没有什么实战经验,加上刘虞唐僧般的情怀,约束部下只杀公孙瓒一人,被公孙瓒抓住机会反击,刘虞大败。

公孙瓒在其势力看似无比壮大之后,接连失利让他只能龟缩保命了

《三国志.公孙瓒传》虞众大溃,奔居庸城。瓚攻及家属以还,杀害州府,衣冠善士殆尽。

《典略》瓚曝虞于市而祝曰:「若应为天子者,天当降雨救之。」时盛暑,竟日不雨,遂杀虞。

公孙瓒的难题在于,抓到了刘虞,但是公孙瓒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刘虞在幽州有根基,这次放了,刘虞很快可以恢复实力,到时仍然是自己的一个劲敌,不放,要么软禁一生,要么直接杀了,显然做掉刘虞永除后患是公孙瓒的风格,至于幽州士族的支持和北方少数部族的态度,公孙瓒从未考虑过,毕竟他们永远不会支持自己。

《三国志.公孙瓒传》虞从事渔阳鲜于辅、齐周、骑都尉鲜于银等,率州兵欲报瓚,以燕国阎柔素有恩信,共推柔为乌丸司马。柔招诱乌丸、鲜卑,得胡、汉数万人,与瓚所置渔阳太守邹丹战于潞北,大破之,斩丹。

《后汉书.公孙瓒列传》于是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各杀瓚所置长吏,复与辅、和兵合。

至此公孙瓒在幽州仅有的根基被拔起,这也是其杀害刘虞的代价,但要注意的是,这是刘虞主动进攻公孙瓒而引来的公孙瓒反杀,对于当时的公孙瓒来说,和刘虞保持对立且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是有利的,毕竟在军事上,他在和袁绍死磕,只是刘虞突发的军事行动,直接让公孙瓒暴走了,本来他就不是一个主张恩服的人,所以公孙瓒最终开启了杀戮模式,当然杀了刘虞是痛快,造成的结果是公孙瓒控制不了的。

公孙瓒在内部的斗争中,不能说是失败,毕竟杀了刘虞,可以用惨胜来形容,而对于外部的军事扩张,则完全败给了袁绍。

公孙瓒在其势力看似无比壮大之后,接连失利让他只能龟缩保命了

虽然公孙瓒当时的势力范围涉及幽州,冀州,青州,但是不容忽略的是冀州大部分可是掌控在袁绍手里的,也就是说公孙瓒所能掌控的冀州部分,也是联系幽州和青州的那片地盘必然是狭长的,也是沿海的拿一部分,可见公孙瓒其兵力是分散的,看似是公孙瓒对袁绍实现了包夹之势,可是却吃不掉袁绍,因为袁绍的实力像是一个仅仅握住的拳头,随时可以给公孙瓒这么分散的实力布置予以致命一击,结果就是公孙瓒集团在彻底失去了青州。

《后汉书.公孙瓒列传》绍复遣兵数万与揩连战二年,粮食并尽,士卒疲困,互掠百姓,野无青草。绍乃遣子谭为青州刺史,揩与战,败退还。

《九州春秋》谭始至青州,为都督,未为刺史,后太祖拜为刺史。其土自河而西,盖不过平原而已。遂北排田楷,东攻孔融,曜兵海隅,是时百姓无主,欣戴之矣。

袁绍主力和田楷在青州死磕了两年,最终袁谭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青州争夺战,而袁绍和公孙瓒在青州争夺上都倾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谁输了,谁也就彻底失去了统一北方的机会,至此,公孙瓒面对的情况就是幽州反对自己的实力一波接一波,对外和袁绍的战争也是频频失利,这位从战争中发家,也在战争中走向衰败的一时雄主,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只能选择自保了,也就是走“高筑墙,广积粮,打死不称王只求命”的道路。

公孙瓒在其势力看似无比壮大之后,接连失利让他只能龟缩保命了

之后的事情大家就都熟悉了,公孙瓒困守易京,不救援部下,最终让袁绍轻易围城,最终选择了自杀,多说一点就是,公孙瓒末期那是真怕死啊。

《三国志.公孙瓒传》为围堑十重,於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为楼其上;中堑为京,特高十丈,自居焉,积谷三百万斛。瓚作铁门,居楼上,屏去左右,婢妾侍侧,汲上文书。

《英雄记》瓚诸将家家各作高楼,楼以千计。

公孙瓒身边都是婢妾侍奉,没有男性,将士只能在外把手,公文还要让婢妾用绳子从城下拽上来,可见当时公孙瓒和其部属也是没有什么接触了,这样仅仅凭着防守,能打退袁绍一次,但是打不退袁绍的下一次啊。

纵观公孙瓒崛起及衰败之路,可以看到他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武将,甚至是一名合格的主帅,但是他没有能力真正成为一方霸主,在无法实现持续武力扩张的时候,其势力也就很容易快速衰败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公孙瓒传》《三国志.袁绍传》《三国志.陶谦传》《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后汉书.刘虞列传》《后汉书.公孙瓒列传》《后汉书.袁绍列传》《九州春秋》《英雄记》《汉晋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