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之变利高者疑,皆论慈禧是主谋策划者,然而她只是被人利用

1861年的辛酉之变,使慈禧登上权力顶峰,年仅26岁的她真的是主谋吗

1861年咸丰帝病死于热河行宫,先行回宫的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䜣,联合借小皇帝载淳之名,发布谕旨捉拿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随后载淳继位,是为同治皇帝,两宫太后随即宣布“垂帘听政”;在这场辛酉之变中,慈禧借机登上了大清帝国的权力顶峰,众多史学家都将慈禧看作为辛酉之变的主谋策划者,但如此复杂的宫廷之变,真的是由当时年仅26岁的慈禧策划的吗?

辛酉之变利高者疑,皆论慈禧是主谋策划者,然而她只是被人利用

​由于慈禧在辛酉之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利高者疑,因此史学界都将慈禧定性为这场大事的主谋之一,认为慈禧与奕䜣合谋发动辛酉之变,这似乎已成定论,但其中却有四个疑点不容忽视。

辛酉之变利高者疑,皆论慈禧是主谋策划者,然而她只是被人利用

​第一,清军力量才是辛酉之变的决定性因素。

针对此次事件作出兵力部署的是钦差大臣与兵部侍郎胜保,他们手握重兵,在京畿之地是最有实力的一方势力;胜保之所以会参与辛酉之变,一方面是因为其素来与顾命大臣肃顺不合,二来说因为其与奕䜣相交颇深;据史料记载他在9月16日带兵返京之前,曾与奕䜣密谋,并在北京至热河一路之上,留下大批军士伺机行动;然而这些对辛酉之变有决定影响的清军行动,并没有慈禧的参与。

辛酉之变利高者疑,皆论慈禧是主谋策划者,然而她只是被人利用

​第二,慈禧奏请“垂帘听政”的说法充满疑点。

参与奏请慈禧垂帘听政的官员,有兵部侍郎胜保,还有两名大学士,与户部、礼部尚书等人,这些人无一例外均是奕䜣的心腹,且平时与慈禧并无瓜葛;这些人奏请太后垂帘听政都是在奕䜣的指示之下,而且“垂帘听政”的后半句,还着重强调亲王辅政;这一切的背后都有奕䜣的影子,慈禧垂帘听政,只不过是奕䜣欲辅政夺取权利的由头而已。

辛酉之变利高者疑,皆论慈禧是主谋策划者,然而她只是被人利用

​第三,慈禧与奕䜣合谋证据不足。

据史料记载奕䜣于9月5日赴热河奔丧,祭礼过后受到太后的召见,《热河密札》也曾记载奕䜣与太后“独对”,随后还记载说:“后以夷务为问,邸力保无事,又坚请速归”,这里的意思是说,太后以咨询洋人的情况为由召见奕䜣,奕䜣保证出不了大事,并且请求速速返京;众所周知奕䜣一派与肃顺素来水火不容,奕䜣欲早日回京经营自己的势力,而肃顺则故意拖延时间“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场事变其实就是奕䜣与肃顺之间的争斗,但是不能仅仅从慈禧与奕䜣曾“独对”,就判断二人合谋,这似乎有些证据不足之嫌。

辛酉之变利高者疑,皆论慈禧是主谋策划者,然而她只是被人利用

​第四,当时慈禧羽翼尚未丰满,没有实力参与事变。

慈禧虽然是个野心极大的女性,但辛酉之变时她羽翼未丰,实力不够强大,没有资格担任策划事变的主谋;在慈禧“垂帘听政”之前,所有参与辛酉之变的王公大臣,没有一个愿为慈禧驱使,都难以成为慈禧的心腹;而且肃顺一派顾命大臣,也完全不将慈禧放在眼里,在奏请太后垂帘听政的奏疏送到后,八位顾命大臣强烈抗议抵制,并且拟旨痛骂慈禧心怀不轨,气的慈禧全身发颤;除了奕䜣一派外,其他人都不敢发声,由此能看出肃顺顾命大臣一派,在朝中跋扈傲慢,也从侧面证明了当时慈禧实力弱小,徒有太后之名,却没有运筹辛酉之变的力量。

辛酉之变利高者疑,皆论慈禧是主谋策划者,然而她只是被人利用

​综上所述,辛酉之变前,慈禧手中既无清军力量,又无人脉关系可供利用,没有实力成为事变的主谋;策划这场事变的核心人物乃是恭亲王奕䜣,他们联合两宫太后发动辛酉之变,力主太后垂帘听政,主要是为了避免犯上作乱之嫌,而慈禧又是一名贪权且机敏的人,所以她十分乐意为奕䜣所利用。

【参考资料:《清代档案史料丛编》,《恭亲王奕訢政海沉浮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