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镇国之宝失踪三百年,竟被道士当了咸菜缸,万幸没流失海外

元朝镇国之宝失踪三百年,竟被道士当了咸菜缸,万幸没流失海外!

众所周知,中国经历千百年的传承后,老祖宗们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奇珍异宝。它们不仅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也承载了中国的记忆。

元朝镇国之宝失踪三百年,竟被道士当了咸菜缸,万幸没流失海外

不过,这些国宝有的在朝代的更迭中遗失,有的还深埋在地下还未被挖掘,有幸出世的,不是家传之物,就是被盗墓者沾手之物。

元朝镇国之宝失踪三百年,竟被道士当了咸菜缸,万幸没流失海外

在元朝时,忽必烈曾命玉石工匠制作了一个十分庞大的玉器,即便放在今日,也十分的罕见,当属国宝。不过这件国宝过得可有些憋屈,在数百年间,它居然被当做了腌菜缸。

元朝镇国之宝失踪三百年,竟被道士当了咸菜缸,万幸没流失海外

渎山大玉海,中国元代玉器。又名玉瓮、玉钵。器体呈椭圆形,高0.7米,口径1.35~1.82米,最大周围4.93米,约重3500公斤。当年忽必烈定都大都时,缴获了无数的稀世珍宝。在这些珍宝中,有一块重达5吨的天赐奇石。忽必烈认为这是祥瑞之兆,便让能工巧匠用了长达五年的时间,把这块特大的玉石雕刻成一个巨大的盛酒器皿。

元朝镇国之宝失踪三百年,竟被道士当了咸菜缸,万幸没流失海外

渎山大玉海原来被放置在广寒殿中,元世祖忽必烈大宴群臣时所使用的酒器经常是它。随着朝代的交替,渎山大玉海的主人也换了一个又一个。直到明朝万历七年端午前一天的一场大火,使广寒殿突然倒塌,“渎山大玉海”及其底座才被迫运走。“渎山大玉海”被紧急转运了出去后,世事变迁,此后又不知经历了几番周折,最后才流落到北京西华门外的真武庙中。

不知观里的道士是不知其来历,还是其它原因,这个名噪一时的渎山大玉海竟然被他们用来腌咸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近一百年,直到康熙的时候,真武庙重修,才有人发现这腌咸菜的“缸子”为玉制,道观改名为“石钵庵”。

元朝镇国之宝失踪三百年,竟被道士当了咸菜缸,万幸没流失海外

直到乾隆年间,辅臣高士奇看到了大玉海绝非凡品,随后查阅了资料,惊喜的发现此物正是丢失数百年的渎山大玉海!他立马将这件事上报给了乾隆,乾隆喜出望外,赐下千金赎回了大玉海,但其底座并没有一同移回,而是又让人用汉白玉重新做了一个底座,放在承光殿前。万幸没流失海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