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肉,隆自己的胸?爭議何在

文 / 吳施楠 編 / 袁月

【搜狐健康】“我的肉都長到了不該長的地方!”這是很多女性朋友經常吐槽的一句話。如果能把腿上或者肚子上的肉挪到胸部,那豈不是一舉兩得?實際上,這樣的技術已經存在多年,早已成為求美者豐胸時的一個選擇。

吸出自身腰腹、大腿等部位的多餘脂肪,經提純、淨化處理後,再注射入胸部,達到豐胸、塑型的效果,這是自體脂肪隆胸的簡要過程。這樣的手術過程,對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四〇醫院全軍燒傷整形外科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劉毅來講,再熟悉不過了,自體脂肪移植正是他的重點研究領域之一。

技術成熟,但爭議尚存

自體脂肪移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93年,當時Neuber將1平方釐米的胳膊脂肪用來填充因肺結核導致的面部塌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從那時開始,醫生們對自體脂肪移植術展開了不斷探索。

到現在,自體脂肪移植應用於面部年輕化和隆胸,在國內已經開展了二三十年。在劉毅看來,這已經是個成熟的技術,但是,在實際應用中,仍然存在問題。

多年前,劉毅曾作為專家顧問,到北京參加過一次技術論證會。開展論證會的起因,是因為十幾位女性在一傢俬人醫療機構接受自體脂肪移植隆胸術後的8、9個月,乳房變得跟石頭一樣硬。為了探討自體脂肪移植的技術問題,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專家聚在了一起。

在當時的論證會上,劉毅總結了這樣一句話:“自體脂肪移植是個成熟的技術,但是實施這項技術的人對技術的掌握並不成熟。”

如今,劉毅仍然對這句話印象深刻,也希望用這句話提醒所有愛美的女性朋友,隆胸手術並不是簡單的“塞點東西進去”,一定要慎重。

除了這種不正確的技術應用外,在臨床上,自體脂肪移植還存在其他爭議。

“從取材部位、吸脂的方法、取出後的處理方式、移植方式,到是否添加添加劑和術後組織處理,都存在爭議。”劉毅說,目前國內針對這些問題還在探索,需要多中心、大樣本、長期的隨訪關注,用數據提供給大家公認的結果,規範統一大家的認識。

“遺憾的是,我們現在缺的就是多中心大樣本長期雙盲的隨訪試驗。”劉毅說。

假體隆胸vs自體脂肪移植隆胸,選哪個?

假體隆胸和自體脂肪移植隆胸是如今比較常見的兩種豐胸方法,想要豐胸的女性朋友在最初諮詢時都會遇上這樣的選擇,到底用哪種方式更好?

劉毅告訴搜狐健康,假體隆胸對於偏瘦的、自體脂肪少的人,更合適,不用考慮取材問題。但假體畢竟是個異物,存在一些併發症的風險,如胸部感染、乳房腫脹、血腫、疼痛、包膜攣縮、假體破裂等。

而自體脂肪移植取的是自體組織,不存在排異反應,且供區比較多,在達到豐胸目的的同時還能雕塑形體,一舉兩得。但其最大的問題是吸收問題,有文獻指出,顆粒脂肪移植於乳房後的吸收率為30%——70%(也有文獻報道是20%——80%)。

由於會吸收,部分自體脂肪豐胸的人有可能需要兩次到三次手術才能達到一個比較好的效果。一般在第一次注射後,3-6個月後可以再去補充注射。不過,劉毅也指出,自體脂肪豐胸雖然看起來併發症相對較少,但也不是沒有,嚴重時也會致命。

有不少求美者,會將兩種方式結合起來,用脂肪作為補充,使假體擁有自然曲線,胸部的外形更加漂亮。當然,兩種技術同時應用,對於求美者來講,風險也是雙重的。

無論選擇哪種方式,劉毅強調,大家一定要結合自身實際,理性分析、判斷、選擇,並且要對自體脂肪移植和假體隆胸的優缺點有一定了解。

自體脂肪移植隆胸和乳腺癌有什麼關係?

很多女性朋友擔心,用自體脂肪進行豐胸後,會不會增加乳腺癌的發病風險?劉毅指出,尚無研究顯示自體脂肪移植隆胸會增加乳腺癌的發病風險。但需要注意的是自體脂肪隆胸術後,乳房出現的微鈣化問題。

目前,這一問題還沒辦法解決。小的鈣化結節對身體沒有直接壞處,但可能會與乳腺癌結節產生的鈣化點相混淆,不利於乳腺癌的早期篩查診斷。因此,有乳腺癌病史和乳房有性質不明結節的患者,就不太適合自體脂肪移植了。

此外,對於是否影響哺乳,劉毅解釋說,只要手術中不損傷乳房的腺體或腺體導管,對哺乳是沒有明顯影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