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立群與郭沫若過了半輩子,在郭去世後,為何選擇自盡?

黑妹李麗霞


郭沫若有才華,可卻也是一個有才華的“渣男”,數得上號的那種,所以他的一生也是飽受爭議。

於立群從1937年認識了郭沫若之後,陪伴了他40幾年,可卻在1979年2月25日選擇了自殺,此時距郭沫若病逝僅僅過去了8個月。

難道是因為她太愛郭沫若了,忍受不了沒有郭沫若陪伴在側的日子,所以選擇了一死了之?

顯然不是。

於立群之死,須得從郭沫若的感情史說起。

1916年,24歲的郭沫若在日本東京認識了一位22歲的日本漂亮小護士佐藤富子,頓時心生愛意,雖然早在1912年便已經結了婚,可此時見到了如此靚麗的佐藤富子,哪還顧得上遠在國內的原配張瓊華?

所謂“遠水解不了近渴”呀,佐藤富子也為郭沫若的才華所傾,所以,他便和佐藤富子過上了同居生活,還為她取名為郭安娜。

郭安娜為他生兒育女,為他洗衣做飯,終於從一個漂亮小護士熬成了一個黃臉婆,所以郭沫若的心思又活絡了起來。

1934年,於立忱因患肺病,所以被派駐日本,一邊在東京治病,一邊則為東京特派記者,隨後便認識了郭沫若。

此時郭沫若已42歲,於立忱卻是一個20幾歲的小姑娘,郭對她是心動不已,一來二往之下,又用自己的才華征服了於立忱的芳心。

只是礙於郭安娜的關係,郭沫若倒也沒好意思做得太過火,只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地和於立忱保持著一種“特殊關係”。

不過,郭安娜對他們的事卻心知肚明,為此痛苦不已,因為她不敢和他鬧,她怕自己一鬧,郭沫若會徹底和她決裂,所以只好默默地忍受。

郭沫若也沒和於立忱享受多久的“愛情”,姑且稱之為愛情罷。

1937年日本製造“七七事變”,早已想回國一展身手的郭沫若聽聞此事之後,更加坐不住了,於當年7月25日在朋友的幫助下坐上了回國的“日本皇后號”輪船。

他拋下了郭安娜,只給她和他們的兒女留了一封書信,因為他獨自一人回國已是千險萬險、千難萬難只是了,如果帶上郭安娜和兒女們的話,別說離開日本了,恐怕連東京他都走不出來。

所以,他只能拋棄郭安娜,讓她自求多福了。

於立忱也是1937年回國,只是早了郭沫若幾個月而已,因為當時報社說不再承擔她在日本的所有費用。

可讓人奇怪的是,於立忱在回國之後,僅僅過了幾個月,便在1937年5月選擇了自盡,到底是什麼讓她如此絕望?

後來謝冰瑩道出了真相,原來“卑鄙無恥、人面獸心”的郭先生為了得到於立忱,騙於立忱說他和郭安娜沒有感情,可等到於立忱懷了他的孩子之後,他卻要求於立忱將孩子打掉,於立忱臨終前氣得對著謝冰瑩恨恨地痛罵郭寡廉鮮恥。

除了絕望於郭的負心之外,又有疾病纏身,抑鬱之下,於立忱終於選擇了自盡。

於立忱死了之後沒過多久,郭沫若心懷壯志地回了國,但他沒有因為於立忱的自盡而感到一絲一毫的悲傷,反倒在認識了於立忱的親妹妹——於立群之後,又迅速地打起了於立群的主意。

當然,郭沫若並沒有告訴於立群,自己和她的姐姐於立忱的那段往事,到死也沒有說漏過一嘴。

於立群也曾為姐姐的突然自盡悲傷過,可她卻從來不知道自己的丈夫竟和自己的姐姐有過這樣一段不看的往事,更不知道自己的姐姐是對郭沫若絕望之後才選擇了自盡。

她一直很愛郭,也一直以為自己和郭的愛情很純潔,郭或許也是真愛於立群罷,至少他的後半生確實和於立群相守在一起。

1978年6月12日,86歲的郭沫若總算走完了他的一生。

郭沫若死時,於立群只有62歲,她雖然也有過悲傷,可是為了讓郭走得安心,不讓郭生前的著述淪為廢紙,她很快便振作了起來,投入了為郭整理詩集、文集的工作之中。

只是在為郭沫若整理詩文集的過程中,於立群卻發現了一個塵封了40餘年的驚人的秘密——原來郭沫若在認識和追求自己之前,便已經和自己的姐姐有過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了,可他卻對此隻字不提。

更重要的是,郭沫若認識和追求於立群的那一年,也正是姐姐於立忱自盡的那一年!這也太狠心,太絕情了吧!

於立群一時接受不了這個事實,一則覺得對不起姐姐於立忱,二則因郭沫若的欺騙而懷疑起了郭對自己的感情,終於也做出了和姐姐一樣的選擇——自縊而死。


吾與吾國


郭沫若和於立群生活了40年,兩人有6個孩子,這段婚姻原本很美滿的,可是,於立群卻在收拾郭沫若遺物時,得知了姐姐的死跟郭沫若很大關係。

一邊是自己的親姐姐,一邊是跟自己生活了40年的丈夫,而姐姐因為丈夫的緣故,自盡身亡。

郭沫若跟姐姐是戀人關係這個是於立群之前所不知道的。據說,於立群當時身體狀況還不太會,一氣之下就自殺了。

那麼郭沫若跟於立群的姐姐到底是咋回事呢?

這話就要從頭說起了,郭沫若一生共有4名女性伴侶

第一個,張瓊華,郭沫若的原配夫人,兩人是包辦婚姻,沒有感情,後來離婚。

第二個,郭安娜,日本人,原名佐藤富子,郭沫若在留學日本期間相識,兩人相愛並結婚,有5個孩子。

第三個,於立忱,郭沫若在日本時結識,產生感情併發生關係,但當時郭沫若是有婦之夫,這種情人關係無疑屬於“婚內出軌”,很不道德,而且郭沫若信誓旦旦要和郭安娜離婚,迎娶於立忱,卻在於立忱懷孕後要求打掉孩子,使得於立忱萬念俱灰,在1937年返回上海後自殺。

第四個,就是於立群,給郭沫若生了6個孩子。

兩個人的婚姻週期是最長的,有人猜想,兩個人的婚姻只所以這麼長久,或許是郭沫若心裡一直藏在對她姐姐的愧疚吧。

人做事天在看,於立群最後的自殺,可能還是一時接受不了姐姐的死跟丈夫有關。


濤說教育


郭沫若有多重身份,文學家、歷史學家、科學院首任院長、科技大學首任校長等等。他為新中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於立群是他的夫人,同時也是中國近代有名的才女,她的書法更是一流,其作品被許多博物館所收藏。

於立群原名為於佩珊,出生於名門世家,祖父于式枚曾是清朝時期的榜眼,李鴻章的幕僚,官至正二品,為兩廣做出了重大貢獻。母親則是當時著名的政治人物岑春煊的女兒,岑春煊官任兩廣總督。總得來說,於立群的家族算得上有名氣有名望的大家族。

她在家中排行老三,還有兩個姐姐,兩個妹妹以及一個弟弟。在民國之前,於家是名門望族,但在民國後,於家開始衰落,甚至出現了其母親帶著最小的女兒和兒子投奔孃家的事情。儘管如此,於家依舊窮困潦倒,於立群的父親被迫變賣家產,直到後來連幾個女兒上學的錢沒有了。

於立群有個姐姐叫於佩琛,書法了得,為了供幾個妹妹的學費,每年春節都會去幫人寫春聯,賺取學費。1930年,於立群去了上海母親所住的地方,也就是外祖父家。同年她考上了上海的一個歌舞社,又進入上海電影學校,後來成為了上海的一個小有名氣的明星。

1937年,於立群經人介紹認識了郭沫若,郭沫若當時剛從日本回到上海,兩人第一次見面郭沫若便對於立群便產生了感情,當然郭沫若對於立群的感情是建立在於立忱之上的。

這裡著重說一下,於立忱就是於立群的大姐於佩琛。於立群的自縊也是因為她。在1934年的時候,於立忱患了肺病,經工作單位《大公報》的資助,她去了日本看病,並且在此擔當東京特派記者。

說來也巧,她在日本居住的地方和郭沫若居住的地方很近,所以她經常去拜訪郭沫若。這樣一來二去,兩個人之間產生了愛情。當時《大公報》的社長喜歡於立忱,在得知於立忱愛上了別的男人後,決定放棄對於立忱的資助,於立忱迫不得已,1937年的時候回了上海,幾個月後便自縊身亡。

1938年,於立群和郭沫若同居,從此於立群便一直跟隨在郭沫若身邊了,兩人育有四男二女,其中有兩個兒子死在“文革”時期,也正因此事讓郭沫若一病不起。1978年,郭沫若去世。

在郭沫若去世之後,1979年2月份,於立群在整理他的文集時,偶然間發現了郭沫若居然和自己的大姐於立忱有著關係,這件事讓於立群難以接受,自己居然和害死大姐的人生活了大半輩子。同年的5月份,於立群也在家中自縊了,享年63歲。


理科男讀歷史


這個問題乍一看還以為是於立群和郭沫若夫妻伉儷情深,所以於立群才會在郭去世之後選擇自盡。


其實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於立群自殺的真正原因分析如下

我們先來看看他們兩個離世的時間,郭沫若於1978年6月逝世,而於立群是在1979年2月去世的,這之間大約相差八個月左右,如果是因為接受不了丈夫的死亡想要追隨他去的話應該不會等這麼長時間。

另外在郭沫若逝世之後,於立群還曾一度把精力投入到念《郭沫若文集》的出版工作中,因為於立群女士特地編選了一本郭沫若在解放後所作的詩集—《東風第一枝》以紀念郭沫若。從這裡便可以看出其實於立群並沒有打算做殉情之類的事,那麼會不會是因為長期遭受精神和病痛的折磨而亡呢?


於立群於1979年2月25日在北京故居去世,而後官方對於此事的報道是:和姐姐一樣,受‘精神和病痛折磨’的於立群去世”。當然,官方對此的解釋也不是不無道理,據瞭解,於立群自解放後,身體狀況就十分糟糕,還患了嚴重的神經官能症。為此他還曾和丈夫子女分開過一段時間,去外地的醫院靜養,後來身體有所復原以後才又回到北京。

後來在那個非常時期,因為丈夫郭沫若的緣故,他們一家人都遭受了猛烈的攻擊,處境也越來越糟糕,於立群一生共生育六個孩子,四兒兩女。可是光是那個時期就失去了兩個兒子。雖然當時毛澤東有下令對郭沫若一家進行保護,可是還是無濟於事。


1967年,在音樂學院讀書的郭民英自殺,次年,正在北大讀書的郭世英就被北京農業大學的紅衛兵抓走並毆打致死。兩個兒子的相繼死亡無疑給於立群帶來了巨大的打擊,而本就患有神經衰弱症和心臟病的她更是悲痛欲絕,精神再次受到創傷,以後便多次住院,身體也每況愈下。

在這裡,我們或許可以這麼理解,於立群在多重的打擊下,精神狀態已經達到頂峰,然後在1978年這個和自己過了大半輩子的丈夫又悄然離去,這就自然成了壓死她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於是於立群在殘喘了一年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停止了自己多年來的痛苦。這麼看來,似乎一切都順利成章,可是關於於立群的死還有一個細節問題。

那就是於立群是在1979年2月得知自己的丈夫郭沫若其實在1934年至1937年就一直和於立忱(於立群的胞姊)保持著戀人關係。這也就是說郭沫若和於立群在一起前,一直在和於立群的親姐姐交往,而且姐姐於立忱是在1937年自縊身亡的,這就很容易讓人理解為因為郭沫若的原因使得於立忱憂鬱自殺。


而在北伐時期有一位瞭解郭的女作家,她叫謝冰瑩,就是她揭開了這個真相:於立忱貌美,親切可愛,標準的好記者形象,可惜被郭沫若害死。於立忱在臨死前約見了謝冰瑩,親口告訴了她一切:



“你想不到吧,郭沫若是這樣一個卑鄙無恥、人面獸心的大騙子!”“三年前,他拼命追求我,說他和安娜根本沒有感情,更談不上愛。他說自從愛上了我之後,他下決心要擺脫安娜,正式提出離婚,然後和我結婚,可是自從我受騙懷孕之後,他的態度突然改變,對我冷淡,吞吞吐吐敷衍我。肚子裡的孩子已經三個多月了,他要我把孩子拿掉。這時我才大覺大悟,才知道他原來是寡廉鮮恥的,人格掃地的大騙子。我恨透了他。大姐,我實在無臉面見人了,我要自殺。我對不起父母,對不起國家,對不起朋友,我一切都完了。”

文裡說的“安娜”是被郭沫若拋棄的第二個妻子。

(“文學巨匠”郭沫若)

而於立群此時或許對姐姐有一種愧疚的感覺,又或許是因為無法接受自己深愛的丈夫和自己的胞姐有不正當的關係這樣一個事實,更不能接受自己所愛的姐姐被自己所愛的丈夫害死的事實而選擇的自殺。資料上對於立群死亡的方式描寫的是縊死,也就是上吊。無論怎麼說於立群的自殺和郭沫若都脫不了關係。


小姐姐講史


郭沫若老先生,原名郭開貞,筆名沫若。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文學家、歷史學家,他的作品覺醒了舊社會很多的中國人,可以說老先生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

郭沫若老先生的文學造詣是不能否認的,但才子一般都是多情且無情的。就連魯迅先生罵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

世人也從情感生活方面分析郭沫先生有流氓氣息,挺無恥的。


在郭沫若老先生的一生中,一共有過四段的世人知道的感情婚姻生活經歷。

第一段婚姻,屬於父母包辦婚姻,封建社會的產物。郭沫若老先生雖然接受西方觀念,但父命難違。可是在結婚沒有過多久,就離開了家,後來也沒有解除兩人名存實亡的婚姻,讓他夫人一直留在了老家,為了他60年都沒有結婚,老年時期病逝於樂山。

第二段婚姻,他妻子是日本女人,叫佐藤富子。是郭沫若老先生在日本留學認識的,彼此算是一見鍾情、自由戀愛,在熱戀期間就迅速結婚了。但佐藤富子的父母並不同意這門婚事,兩個人就此和女方父母斷了聯繫,婚後的生活幸福,育有五個孩子。

但在1937年的時候,郭沫若拋下妻子不辭而別離開了日本,與妻子斷絕來往。

1948年,佐藤富子帶著五個孩子來到中國找郭沫若老先生,但這時郭沫若已經另有妻兒,對她避而不見,佐藤富子便在大連定居直到去世。


第三段感情,便是於立忱(於立群的姐姐)。郭沫若老先生在日本時期雖與佐藤富子結婚,但婚後他仍然與多民女子,保持不正當的男女關係。

這時,正值韶華、風姿卓約的於立忱出現,風流成性的郭沫若馬上就心動了,便展開追求,不久便致於立忱懷孕。而郭沫若知道她懷孕毫無喜悅之情,一直敷衍,後來叫她去醫院把孩子打掉,最後於立忱還是死了。

不過她死也是一個沒人知道的真相,飽受爭議。有學者說是因為反日運動被殺,也有說和郭沫若有關係,所以這個事情到現在也說不清楚。

<strong><strong>


第四段感情婚姻,就是於立群(於立忱的妹妹)。郭沫若老先生從日本回到中國的年底,在文藝演出過程中,遇到了於立群,並對她一見傾心。

於立群當時還是一個年輕貌美、人氣當紅的影視明星,就這樣被風姿瀟灑的成熟男人俘獲了芳心。兩人便很快同居,並於次年1939年在重慶舉行婚禮,兩人育有四子二女。兩人長達四十多年的婚姻生活,在1978年郭沫若老先生去世後,出現了變故。

郭沫若老先生去世過,雖然他的文字造詣再次引起世人關注,但他的男女私情生活也引起社會輿論。先生去世次年,1979年,於立群縊死於北京故居。

對於於立群的死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也是最為主流的說法,說於立群的自殺和孩子有關係。兩個兒子因為在當時受到社會的迫害,所以選擇自殺來結束這一切,孩子的死對她造成了很大的精神打擊,又加上自己丈夫也去世了,這樣的精神折磨難以忍受,所以最後選擇了自殺。

第二種說法,是說與她姐姐於立忱有關係。郭沫若老先生去世後,社會關於他的負面評價越來越多。而對於於立群,自己一輩子敬愛的丈夫,根本不瞭解自己的丈夫既然是一個處處留情、道德低下,偽君子。

加上知道自己的姐姐還與丈夫有過三年的私情,而姐姐的死,還有可能與丈夫的始亂終棄有關,自己也有可能只是姐姐的替代品。這些真相讓於立群徹底崩潰、無法面對這些現實,加上身體不好,所以選擇用自殺的方式與這世界不辭而別。


最後說一下感受,女人都喜歡風流倜儻的男人,但當愛情來臨之時,一定有要擦亮眼睛。畢竟知人之明與識人之智,是花花世界的立身之本。

年輕女孩,切勿盲目戀愛呀。

以上為個人觀點,歡迎點評點贊關注@十三小姐 更多精彩內容等你

十三小姐


“兩條小辮子,一身藍布衫,面孔被陽光曬得半黑,言談舉止穩重端莊,絕無一般女明星的輕浮與淺薄。”這是郭沫若對於立群的第一印象。

郭沫若與於立群相識,這其中還要牽扯出郭沫若的另外一段風流債。

於立群去見郭沫若其實是去送信的,於立群的姐姐於立忱。

民國女作家謝冰瑩在《文史春秋》中說到:“三年前,他拼命追求我,說他和安娜根本沒有感情,更談不上愛……肚子裡的孩子已經三個多月了,他要我把孩子拿掉。”

這段話就是謝冰瑩記錄的於立忱自殺前的自述,直到此時人們在知道,於立群的姐姐於立忱自殺並不是迫於當時生活的壓力,而是死在了不幸的感情上。而這段感情裡那個浪子正是才子郭沫若。

那麼於立忱與郭沫若直接又有哪些感情糾紛呢?於立忱為什麼會去為一個有婦之夫獻身,最後選擇自殺呢?

1934 年於立忱被《大公報》公派到了日本,作為記者,於立忱去採訪了同在日本的郭沫若。

此時的郭沫若已經拋棄了國內的妻子,與日本女子安娜有了五個孩子。正是這次異國見面,讓於立忱陷入了這段荒唐的感情。

才子佳人,在異國相見,又怎能不動心。郭沫若告訴於立忱自己與妻子安娜感情並不深,於立忱信了,所以開始了與郭沫若見不得光的生活。

1937年,於立忱自殺,當時很多人都說她是因為生活上的不如意,或許只有郭沫若知道這不如意的背後還有哪些故事。

直到謝冰瑩出來說話,人們才知道了原來這段牡丹花是被一位浪子折斷了。

後來於立群就帶著姐姐於立忱留下的信,去找了郭沫若,可是這又是一個不幸的故事的開始。

於立群矇在鼓裡,並不知姐姐自殺的真相,郭沫若才高八斗,對得起天地,唯獨對不起自己的女人。

於立群知道姐姐給郭沫若寫了信,可是並不知道他們之間的故事,因為當時謝冰瑩的書還沒有出。

郭沫若見到於立忱的信後,覺得心中有愧,想要好好照顧於立群,可是他花心的毛病還是改不了。

1938年,郭沫若與於立群同居,後來兩個人共生了六個孩子,但是於立群始終不知道姐姐的死因。

1979年,時隔四十多年,於立群知道了,原來當初姐姐正是因為眼前的這個負心漢才自殺的。一時愧疚與悔恨,讓她有些無力面對生活,選擇了自縊。

郭沫若是才子,也是負心漢,和他走得近的女人,總是厄運纏身。


斯幽說歷史


我是你的朋友夜航船!請聽聽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答:於立群與郭沫若過了半輩子,在郭去世後,為何選擇自盡


郭在感情上堪比種馬

首先,郭早年是個同性戀,其實這也無可厚非,可他在感情方面的問題並非只是性取向不一這麼簡單

少年郭沫若在樂山讀小學時,深深地愛上了一位同班男生,他曾在自傳中坦言,他倆“一見傾心”,並且形影不離,常利用晚自習、星期天結伴外出悄悄幽會,雖在同窗下讀書,也禁不住鴻雁往來,情意綿綿,郭沫若稱這是“比戀愛更嚴肅”的同性戀。升入樂山中學以後,郭沫若又迷上了一位相貌佚麗的汪姓少年,說他們甚至嚐到了“真正的初戀”的滋味,他們常常在傍晚或深夜,遠離有人的街道和同學的視線,躲到偏遠的城郊,兩人緊緊相偎在一起,感覺無限愜意。一天,郭沫若喝醉了酒,神思恍惚中,覺得有人在吻他,並有一股甜甜的汁液流入他焦渴的喉管。睜開眼睛一看,原來是“汪哥”正將咀嚼過的甘蔗汁緩緩送入他口中,郭沫若真是喜出望外。郭沫若緊緊地把汪君抱著對他說:”啊,我真愛你呀!”

其次,他讓一個剛過門五天的新婚妻子獨身一人等了一輩子,到死她還在為他不辭而別守活寡

1912年,郭沫若與張瓊華(有重名現象)(1890—1980)在父母的包辦下與其結婚,實際兩人並沒有感情。在享受五天新婚生活後,郭沫若離家,兩人沒有離異,以後68年裡,張瓊華孤獨一人一直守在郭沫若老家。1939年郭還鄉時,向還在守活寡的張瓊華鞠躬表示歉意。1980年張病逝於樂山,沒有留下子女。

其實郭後來完全有能力去找張,可是他沒有

再次,跟著他的女人始終未得善終,一個異國漂泊,葬身他鄉,一個三尺白綾,了卻殘生

1916年,郭沫若在日本與佐藤富子(1894年-1995年)同居,佐藤富子為此斷絕了與父母的關係,郭沫若為其取名“安娜”。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郭沫若不辭而別離開日本,與安娜斷絕了聯繫。此後佐藤富子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大連,改名郭安娜,跟兒子郭和夫住在一起。郭安娜曾被選為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文革爆發後,受到一定影響。在此間她還提出要回日本看她快百歲的母親,但在很長時間內未能成行。直到1974年,八十歲的安娜才得以回日本,此次回國她處理掉了跟郭沫若一起生活過的在市川市的房子。第二年,她又到北京看望了當時已住院的郭沫若,這也成為他們最後一次見面。1938年,郭沫若跟於立群(1916—1979)同居,並於1939年夏補辦婚禮;1979年,於立群縊死於北京故居。

他與郭安娜育有五個孩子,與餘立群生育了六個子女,所以他一共有十一個孩子,這還只是明面上的,背地裡還不知有多少私生子

另外,他還有婚外情人三五個:  彭漪蘭(安琳),南昌起義途中的“革命伴侶”,1927年10月底,起義失敗後回到上海,在內山書店樓上同郭度過短時“蜜月”後被拋棄;  於立忱(1912-1937),於立群的胞姊,被拋棄後自殺;  黃定慧(又名黃慕蘭,1907-?),郭的早年密友,大革命時期的一代風流,武漢市黨部婦女部長,定居山西省;  妓女×××等,姓名不詳,只知太過多情,將性病傳染給了郭沫若,並殃及安娜。(《郭沫若傳》北京文藝版,1988)特別是安娜的子女,對郭沫若也不親近,也不敬重,更無感情。二兒子郭博曾在記者面前這樣評價父親:“對於家庭,郭沫若是個罪人。”這一意見,語驚四座,值得郭研界關注,郭沫若的確在家庭婚戀問題上出現了不容忽視的毛病。  先看郭沫若與情人於立忱之間的問題。  於立忱原籍廣西,是民初要人岑春煊的外甥女,隨父在天津求學,後為《大公報》記者,約1934年被報社派駐東京。到東京即與早已相識的郭沫若來往,過從甚密。1937年5月在上海突然自殺。  對於她的自殺,幾十年中間一直是個謎,有的人只是這樣猜測:於立忱之死是因為她參加東京遊行示威,高喊反日口號,被日方驅逐,回國後又受到《大公報》主編張季鸞的糾纏,無法擺脫,加之身患重病,絕望之餘,尋了短見。

這裡有冰心的文章為證

於立忱長得亭亭玉立,皮膚又白又嫩,兩道柳眉、配著滿口貝齒,說起話來有條有理,一見就給人親切可愛的印象,這正是當記者的標準條件。唉!誰曾料到,這樣一個聰明、美麗的女性,竟被鼎鼎有名的郭沫若害死了!  這是一個秘密。一天,於立忱告訴我,她要去醫院割盲腸炎,我按約定的時間去醫院看她。護士說她在產房,孩子都取出來了。在產房,立忱看到我,搖搖頭,一串熱淚滾了下來。我連忙安慰她。  她說:“我告訴你,將來你要替我申冤,答應不答應?”  我說:“沒有問題,當然答應。”  這時立忱拿出我的手帕擦了擦眼淚說:  “你想不到吧,郭沫若是這樣一個卑鄙無恥、人面獸心的大騙子!”  “三年前,他拼命追求我,說他和安娜根本沒有感情,更談不上愛。他說自從愛上了我之後,他下決心要擺脫安娜,正式提出離婚,然後和我結婚,可是自從我受騙懷孕之後,他的態度突然改變,對我冷淡,吞吞吐吐敷衍我。肚子裡的孩子已經三個多月了,他要我把孩子拿掉。這時我才大覺大悟,才知道他原來是寡廉鮮恥的,人格掃地的大騙子。我恨透了他。大姐,我實在無臉面見人了,我要自殺。我對不起父母,對不起國家,對不起朋友,我一切都完了。”  果然,她出院回上海後,就真的自殺了。(《於立忱之死》,《傳記文學》第六十五卷第六期,1984)安娜不同於張瓊華。我們可以說張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造成的封建包辦婚姻,而與安娜是自(和)由相愛結合的,理應永遠忠誠。然而他不。他不僅在婚姻存續期間就與安琳、與於立忱等發生婚外情,去妓院嫖娼,而且從1937年始,借回國之機,把安娜連同五個孩子一起徹底拋棄,另尋新歡。(當時長男和夫20歲,次男郭博18歲,三男佛生15歲,女兒淑子13歲,四兒郭志鴻6 歲。)此後從不給這群孤兒寡母寄一封信,匯一文錢,任他們輾轉掙扎,啼飢號寒,被日本警憲鐵蹄踐踏,皮鞭抽打,其境況遭遇,苦不堪言。  當《改造日報》記者陸立之先生於1947年前往東京安娜住處時,面前一片慘景:室徒四壁,空無一物,全家僅靠一點山芋充飢。  見中國的記者到來,安娜涕淚交流,哽咽難語,她只能斷斷續續地泣訴:“鼎堂他不應該是這樣。自從他走掉之後,我們,我和孩子們都為他擔驚受怕,他卻音信全無,把這個家全忘了。如果說是戰爭阻隔,信息不通,這也是藉口胡說,這裡還是不斷的有中國人的消息,我就讀到過他回去後寫的一篇文章叫做《在轟炸中來去》,說自己光榮的見到了蔣介石……”(《上海灘》1995年11月28日)

這樣的一個人,他們說他是

郭沫若是二十世紀的文化巨人、中國歷史上的文化巨人。

這樣的一個人,他竟是斯斯文文的,甚至很清秀

我無話可說,他也許是生前身後都受著無上榮光的,可我總能在這張照片背後看到無數張女人幽怨的臉,都是人啊,憑什麼,她們的身體,生命,尊嚴就活該被踐踏嗎?

他是風流倜儻名利雙收的文壇巨匠,可有誰人能替那些無辜的女人討個說法。

歡迎關注-你的朋友夜航船,和你共同在文史的海洋裡流淌


你的朋友夜航船


魯迅先生曾經這樣評論郭沫若先生“遠看是條狗,近看郭沫若”。首先郭沫若先生的才學是不可否認的,是當時著名的歷史學家與文學家。,但是郭沫若先生的人品實在是不敢恭維。首先就是他的感情問題,郭沫若先生前後一共有四位妻子,但是郭沫若先生總是能在最恰當的時機離開然後另尋新歡,有沒有孩子和自己一點關係也沒有,可謂是將渣男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1912年,郭沫若與張瓊華在父母的包辦下成婚,而郭沫若自詡先進青年他想要追逐的是自由的愛情。於是乎,結婚5天之後郭沫若離家出走,而張瓊華卻一直留在郭沫若老家守活寡,這一守,就是68年,而郭沫若卻開始了他的精彩的感情經歷。

郭沫若在日本期間認識了一位名為佐藤的小姐,兩人迅速墜入愛河。但是佐藤小姐的家人卻極力反對這門親事,一來當時中日關係緊張隨時會爆發戰爭,二來郭沫若當時實在是太窮,佐藤小姐家裡人怕跟著他連飯都吃不上。但是佐藤小姐也深受西方自由戀愛的思想的影響,毅然和郭沫若私自結婚,還生下了孩子。但是中日戰爭爆發後,郭若沫先生一不對迅速逃離了日本,就這樣把妻子和孩子拋棄了。

甚至在和佐藤小姐結婚期間,郭沫若還有了外遇於立枕。而郭沫若對於於立枕也是玩玩的態度,絲毫沒有動過感情。而郭沫若與於立群就是在於立枕的葬禮上相識的。郭沫若用相同的手法向於立枕的妹妹於立群展開愛情攻勢,不得不說郭沫若先生在感情方面還是有一手的,於立群被迷得神魂顛倒,兩人也得以結婚,而於立群也陪伴著郭沫若走完了後半生。因為於立枕從來沒有對自己的妹妹說過自己的事,所以於立群對郭沫若的愛也是全身心的。

郭沫若死後,於立群整理郭若沫的遺物,無意中發現了當年姐姐寫的遺書。在遺書當中於立群知道了姐姐是因為懷了郭沫若的孩子卻被他無情拋棄後才悲憤自殺的,而自己卻和姐姐的仇人過了一輩子,於立群一時間無法接受選擇了自殺。

郭沫若有才學,卻沒品行。


七七談歷史


一切苦難並非來之噩運、社會不公或者神仙上帝老天的任性,而是出之於每個人自己心中的思維模式和觀念定勢。

於立群不是一個普通人,他的爺爺于式枚是大清同治年間的榜眼,全天下讀書種子第二名。

這個于式枚雖然是科舉的既得利益者,卻又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洋務派,跟著李鴻章做幕僚長達十餘年,並且出訪過當時的各大歐洲強國,當過大清國駐德大使,後來官做到禮部侍郎。

于式枚還是一個虔誠佛教徒,一生未婚,於立群的爸爸於孝候是於立群爺爺的養子,當然了,一如過去的舊家庭,這個養子同時也是親侄子,所謂一子頂兩門是也!

於立群姥爺家也不簡單,於立群的姥爺是八國聯軍之時護送慈禧平安到西安,後來做到兩廣總督的岑春煊。

於立群很長一段時間是在姥爺家過的日子,因為岑春煊非常喜歡於立群這個外甥女。

我們可以想象這樣的兩種家庭如果教育一個聰明上進的孩子,會教養成什麼樣。

於立群是一個聰明上進的孩子。

於立群自小的教育那是“琴棋書畫、中外名典”必須會,言語行動肯定是溫婉敦厚自有風情!

於立群是幾輩子世家大族燻出來的貴族小姐,可不是“貴族訓練班”用金錢堆出來的所謂貴族太太。

這些真正貴族們的思維模式和觀念定勢是什麼?

是精神欲求高於一切。好死不如賴活著在她們心中不存在。

如果進入婚姻,首先的要求是言語有味,談吐有書,相看兩不厭。

於立群姐妹很幸運,先是於立群的姐姐於立忱在日本遇到了郭沫若,郭沫若的才子之氣,深厚學養這裡就不多言了,總之,凡是受過高等貴族教育的女子都應該和郭沫若有話題聊天。

劉震雲有一本小說名字起的好:

一句頂一萬句。——劉震雲

可不是咋的,多少人受苦受難,尋尋覓覓尋找的也不就是一個可以聊的上來的人唄!

如果尋到了,要麼是愛情,要麼是知己朋友。

於立群的姐姐於立忱雖然尋到了可以一句頂一萬句的聊天人兒,卻福薄早亡,一縷香魂走了。

這是兩個人在日本的故事。

後來,郭沫若回國遇到了於立群,於立群拿出了於立忱寫給郭沫若的情詩,郭沫若與於立群就開始也聊上天了。

這一聊,也是精神貴族的精神共鳴呀!

於是,他們因為相愛而結婚了。

做到了一輩子伉儷情深。

可是,我們知道,他們生活的時代之動盪,民族之傷痛,如果一個個人生活的幸福那簡直就是罪惡。

他們夫妻的世俗生活並不幸福。

要說違心話,要站隊。

文明優雅很多時候抵抗不了野蠻,自己的兒子被愚昧野蠻殺害。

天性使然,做父親的男人郭沫若也許堅持的住,也明白命運使然,有些事無能為力要放下。

做母親的可能也明白命運使然,有些事情真的是人力不可為,但是,天性使然,做母親的面對一個又一個兒子的慘劇,很難堅持的住吧!

也許郭沫若在幫助於立群堅持活下去的道路上出力甚多吧!畢竟是精通儒釋道的大家,解釋的明白“虛空”。

後來,郭沫若死了,兒子也早就死了,剩下的子女活的也還可以。

誰還需要她呢?

沒有人了。

被人需要才會感受到快樂,被自己所愛的人需要才感受的到最快樂。

這只是世俗的快樂。

最終的大快樂既不是主觀感受到愉悅,也不是主觀感受到生命有意義,反而是在放下追求主觀感受這件事。——尤瓦爾·赫拉利

於是,她放下了。換個人間吧!

反對這個問題下所有扯政治和人品的答案,人活著的理由從來是意義。不是生存,多少人活的老鼠蟲蟻一樣,還不是在恬不知恥地活著。


葭明通半瓶歷史


首先,和於立忱無關,也不存在於立群知道郭沫若和於立忱什麼事一時想不開自殺。因為於立忱和郭沫若是沒關係的,說他們是情人,是80年代當時臺灣地區作家謝冰瑩的造謠。實際上,早已經有人闢謠,證明於立忱死的時候,謝冰瑩壓根不在於立忱身邊。謝冰瑩造謠,是因為謝當時站在蔣介石、蔣經國父子這邊,可以對代表共產黨的郭沫若進行抹黑。

那麼於立群為什麼自殺呢?我們知道,文革歲月中,郭沫若和於立群有個兒子不堪受辱選擇了自殺,對於父母而言,最怕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先於自己離世。而郭沫若死後,於立群一下子就失去了依靠,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了自殺。這一個是比較好解釋的。

我看了下面其他答主的回答,基本是被謝冰瑩造謠的內容矇蔽了,所以沒啥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