脅肋脹滿、形寒怯冷、手足心熱?醫生:是內傷發熱惹的禍

本病病機比較複雜,可由一種也可由多種病因同時引起發熱。如氣鬱血瘀、氣陰兩虛、氣血兩虛等。久病往往由實轉虛,由輕轉重,其中以瘀血病久,損及氣、血、陰、陽,分別兼見氣虛、血虛、陰虛或陽虛,而成為虛實兼夾之證的情況較為多見。其他如氣鬱發熱日久,若熱傷陰津,則轉化為氣鬱陰虛之發熱;氣虛發熱日久,病損及陽,陽氣盛衰,則發展為陽虛發熱。

脅肋脹滿、形寒怯冷、手足心熱?醫生:是內傷發熱惹的禍

為什麼會內傷發熱?

1. 久病體虛:由於久病或原本體虛,失於調理,以致機體的氣血陰陽虧虛,陰陽失衡而引起發熱。

2. 飲食勞倦:由於飲食失調,勞倦過度,使脾胃受損,水谷精微不充,以致中氣不足,陰火內生,或脾虛不能化生陰血,而引起發熱,若脾胃受損,運化失職,以致痰溼內生,鬱而化熱,進而引起溼鬱發熱。

脅肋脹滿、形寒怯冷、手足心熱?醫生:是內傷發熱惹的禍

3. 情志失調:情志抑鬱,肝氣不能條達,氣鬱化火,或惱怒過度,肝火內盛,導致氣鬱發熱。情志失調亦是導致瘀血發熱的原因之一,每在氣機鬱滯的基礎上,日久不愈,則使血行瘀滯而導致血瘀發熱。

外傷發熱:外傷以及出血等原因導致發熱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外傷以及出血使血行不暢,瘀血阻滯經絡。氣血壅遏不通,因而引起瘀血發熱。二是外傷以及血證時出血過多,或長期慢性失血,以致陰血不足,無以斂陽而引起血虛發熱。

脅肋脹滿、形寒怯冷、手足心熱?醫生:是內傷發熱惹的禍

內傷發熱的臨床變現以及調理方向

陰虛發熱:午後潮熱,或夜間發熱,不欲近衣,手足心熱,煩躁,少寐多夢,盜汗,口乾咽燥,舌質紅,或有裂紋,苔少甚至無苔,脈細數。

治法:滋陰清熱。 方藥:清骨散加減。

脅肋脹滿、形寒怯冷、手足心熱?醫生:是內傷發熱惹的禍

血虛發熱:發熱,熱勢多為低熱,頭暈眼花,身倦乏力,心悸不寧,面白少華,唇甲色淡,舌質淡,脈細弱。

治法:益氣養血。 方藥:歸脾湯加減。

脅肋脹滿、形寒怯冷、手足心熱?醫生:是內傷發熱惹的禍

氣虛發熱:

發熱,熱勢或低或高,常在勞累後發作或加劇,倦怠乏力,氣短懶言,自汗,易於感冒,食少便溏,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益氣健脾,甘溫除熱。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

脅肋脹滿、形寒怯冷、手足心熱?醫生:是內傷發熱惹的禍

陽虛發熱:發熱而欲近衣被,形寒怯冷,四肢不溫,少氣懶言,頭暈嗜臥,腰膝痠軟,納少便溏,面色白,舌質淡胖,或有齒痕,苔白潤,脈沉細無力。

治法:溫補陽氣,引火歸原。 方藥:金匱腎氣丸加減。

脅肋脹滿、形寒怯冷、手足心熱?醫生:是內傷發熱惹的禍

氣鬱發熱:發熱多為低熱或潮熱,熱勢常隨情緒波動而起伏,精神抑鬱,脅肋脹滿,煩躁易怒,口乾而苦,納食減少,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疏肝理氣,解鬱洩熱。 方藥:丹梔逍遙散加減。

痰溼鬱熱:低熱,午後熱甚,胸悶脘痞,全身重著,不思飲食,渴不欲飲,嘔惡,大便稀薄或黏滯不爽,舌苔白膩或黃膩,脈濡數。

治法:燥溼化痰,清熱和中。 方藥:黃連溫膽湯閤中和湯加減。

脅肋脹滿、形寒怯冷、手足心熱?醫生:是內傷發熱惹的禍

血瘀發熱:午後或夜晚發熱,或自覺身體某些部位發熱,口燥咽乾,但不多飲,肢體或軀幹有固定痛處或腫塊,面色萎黃或晦暗,舌質青紫或有瘀點、瘀斑,脈弦或澀。

治法:活血化瘀。 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

根據證候、病機的不同而分別採用有針對性的治法。屬實者,宜以解鬱、活血、除溼為主,適當配伍清熱。屬虛者,則應益氣、養血、滋陰、溫陽,除陰虛發熱可適當配伍清退虛熱的藥物外,其餘均應以補為主。對虛實夾雜者,則宜兼顧之。

脅肋脹滿、形寒怯冷、手足心熱?醫生:是內傷發熱惹的禍

相似症狀辯證

內傷發熱與外感發熱:內傷發熱的診斷要點已如上述,而外感發熱的特點是: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較急,病程較短,發熱初期大多伴有惡寒,其惡寒得衣被而不減。發熱的熱度大多較高,發熱的類型隨病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常兼有頭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脈浮等症。外感發熱由感受外邪,正邪相爭所致,屬實證者居多。

溫馨提醒:

①文中未涉及到症狀及對應方案,僅供臨床思路參考!對症用藥,還需一一辨證。

②圖片內容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③有任何不明之處,請在下方提出,我將竭盡所能為您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