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是非黑白,最後化成“捧殺”二字,世人太浮躁


提到林徽因,有人說她是絕代才女,有人卻說她私生活混亂,是八卦中心的女主角。


她是著名的建築師,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是才貌雙全的民國女神;她和梁思成的愛情故事,讓人心馳神往,她與徐志摩、金嶽霖的曖昧往事,又眾說紛紜。

可縱觀林徽因的是是非非,最終都化作“捧殺”二字。

林徽因的是非黑白,最後化成“捧殺”二字,世人太浮躁

一、被誤解的民國女神

林徽因的相貌,絕對算不上妖豔,也稱不上第一眼驚豔,卻越看越舒服。

面相其實足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

林徽因的相貌,讓人很難將她和緋聞女主角的形象聯繫起來,於是,她被人光榮冠上一個稱呼——綠茶。

何為綠茶?

這是一種網絡用語,專門用來形容那些外表清純,但異性緣極好,尤其擅長利用自己的女性特徵,為自己謀求福利的女子。

林徽因的緋聞有很多,與徐志摩的初戀,與金嶽霖的曖昧,甚至是太太的客廳裡的高碳輪廓,都將她塑造成了一個眾人眼中的焦點。

正如最令人熟悉的那句“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常被不明所以者用來證明她的花心。可實則,這首詩,是林徽因寫給自己未出生的兒子。

林徽因的是非黑白,最後化成“捧殺”二字,世人太浮躁

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間的初戀,來源於後者的糖衣炮彈。可在得知徐志摩有原配,甚至辜負原配之際,林徽因快刀斬亂麻,斷絕了兩人的情誼。

後來,便只剩下了友誼。

林徽因英年早逝,來不及為自己辯解,便匆匆去世,以至於她身上留下了太多的疑點,眾說紛紜。

二、捧殺二字,最為合適

什麼叫做“捧殺”?

捧殺就是,先將你故意捧到最高處,然後看著你無法自救的跌落。

林徽因身上的很多故事,都是後人的杜撰或者誇大。這種故事,或是為了博取眼球,或是為了還原歷史,但終究,受害的都是林徽因。

沒有人知道,因為北京城牆被拆,林徽因悲憤到絕食而死。

林徽因的是非黑白,最後化成“捧殺”二字,世人太浮躁

沒有人知道,因為特殊歷史時期,與林徽因交好的朋友都相繼去世。

流傳下來的文章,以林洙為“黑”林徽因的代表,以眾多浮躁的世人的隨意解讀為代表,林徽因身上的是非黑白,其實早就人云亦云。

那些討厭林徽因的,未必是討厭真實的林徽因,而是討厭在眾人筆下,那個“三觀盡毀”的女子。

可若是真有人沉得下心來,去讀費慰梅寫的《梁思成與林徽因》,去讀金嶽霖、蕭乾、巴金等老先生的懷念文章,去讀這些真正文人的訪談,或許便會明白流言的可笑。

林徽因的是非黑白,最後化成“捧殺”二字,世人太浮躁

梁思成的續絃夫人林洙,幾次上訪談節目,給林徽因扣上了不少莫須有的罪名。可這些罪名,若是真正去梳理時間線,便會知道,可笑到了極點。

但終究,信的人也不少。

信的人,以道德品質為由,抹殺了林徽因的一切,認為她身上必然存在道德汙點,卻絲毫沒有論證自己的信息來源,是否有些許錯誤。

本就是帶有偏見的言論,卻被不折不扣地相信,是世界太浮躁,還是人心太浮躁?

林徽因的是非黑白,最後化成“捧殺”二字,世人太浮躁

三、愛或者恨,無關緊要

正如喜歡林徽因的人們,永遠不懂,為何有人會那般討厭她;討厭林徽因的人也不懂,為何如此不知廉恥的女子,也有人去追捧。

其實雙方都沒有錯,只是彼此瞭解到的林徽因,並非一個人。

很難想象,一個擁有家國情懷的女子,一個數日奔波在路上考察古建築的女子,會有功夫去談情說愛,去玩弄感情;同樣,很難想象,一個只知道風花雪月、你儂我儂的女子,會說得出“門口就是揚子江”這般有骨氣的話。

林徽因的是非黑白,最後化成“捧殺”二字,世人太浮躁

其實,雙方討厭或者喜歡的,壓根就不是同一個人。

喜愛林徽因的,愛她的性格,愛她的優秀,愛她的骨氣,愛她的氣節。

討厭林徽因的,討厭傳聞中那個“林徽因”式的符號,討厭玩弄感情,討厭兩面三刀的女子。

林徽因的是非黑白,最後化成“捧殺”二字,世人太浮躁

其實愛與不愛,都無關緊要,因為我們欣賞的,是氣節是骨氣是優秀,我們討厭的,是玩弄感情,是不知廉恥,是兩面三刀。

但終究,歷史上的林徽因,到底是什麼模樣?相信還是要沉下心來,細細考證全部的史料,才能給予公允的評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