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加油”二字 ,結果卻扯出晚清第一功臣的爹

中國,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一個曾經被外界稱為“東亞病夫”但最終崛起,被世界認可的一個強國……中國,雖是一部血淚史、屈辱史,但也是一部不平凡的發展史。中國,一條沉睡的巨龍,如今它終於騰飛了!作為華夏兒女,我們心裡由衷的想說聲:“中國加油!”當前,為抗擊新型肺炎疫情,每一位中國人天天喊:"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加油”的來歷嗎?

揭示“加油”二字  ,結果卻扯出晚清第一功臣的爹

據史書記載,在道光年間的安龍城,有一舉人張鍈,為官三十餘載,他一生最為重視教育事業,在任期間,每到午夜交更時分,他都會派兩個差役挑著桐油簍巡城。前面的一個提著燈籠,後面的一個挑著桐油簍,沿著大街小巷遊走,只要見到哪戶人家亮著燈光,並有讀書聲,兩人便會停下來,高唱一聲:“府臺大人給相公添油囉!”等讀書人開門後,後面的一個差役便放下油簍,取出油筒,再從油簍中舀出清亮的桐油,倒進這個讀書人的燈盞裡,並補上一句:“府臺大人祝相公讀書用功,獲取功名。”隨即又向另一戶亮著燈光、有讀書聲的人家走去。

揭示“加油”二字  ,結果卻扯出晚清第一功臣的爹

就這樣,每晚給安龍城裡的讀書人添燈油,張鍈前後堅持了13年,不管天晴下雨,夜夜如此。在張鍈的不懈努力下,學風興盛,培養出一批人才。10餘年間,考取舉人20餘名、貢生8名、進士2名。

當年,很多寒門連這兩勺菜油都珍惜得不得了。張知府此舉,自然令人感動。這便是“加油”的來歷。

再後來張鍈四兒子張之洞,出任湖廣總督。那時還沒有武漢,只有武昌、漢陽、漢口三鎮。後來的武漢,其實是三個城市合併的。他在任期內,武漢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進出口貿易竟然翻了30倍。因而,武漢被世界稱為“東方芝加哥”,張之洞被譽為"武漢之父"。從張在黃鶴樓上留下的對聯,就可看出他的豪情與自負:“昔賢整頓乾坤,締造先從漢江起。今日交通文軌,登臨不覺亞歐遙。”

揭示“加油”二字  ,結果卻扯出晚清第一功臣的爹

張之洞到武漢的次年,開始興辦漢陽鐵廠。那時的漢陽鐵廠無論規模還是產量,都是亞洲第一。後來,享譽全國的武鋼集團便脫胎於張之洞時代的漢陽鋼廠。漢陽鐵廠造出了著名的"漢陽造"步槍。別看不起漢陽造,它的射程不如同時期日軍的三八大蓋,但其精準度是後者無法相比的。更神奇的是,"漢陽造“武裝了中國幾代軍隊。試想,沒有漢陽造,哪有袁世凱的新軍?哪有國民革命軍揮師北伐?哪有南昌起義和井岡山會師?哪有二萬五千里長徵和抗日戰爭?我們經常說“小米加步槍,趕跑了鬼子",其中的步槍,就指漢陽造。直到1949年後,漢陽造才逐步退出歷史舞臺。能叱吒風雲60年,跨越三個時代,請問,在泱泱中華,還有哪種武器比它更風光的?

揭示“加油”二字  ,結果卻扯出晚清第一功臣的爹

縱觀張之洞的一生,始終保持著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對國家利益的維護以及對教育、實業的發展貫穿他的整個政治生涯 他為南疆抗法的偉大勝利做出了卓越貢獻,也是武漢成為中國近代重工業基地的奠基人,他興建了貫穿中國的大鐵路,興辦的各種學校和新式軍隊培養了大量人才,並直接孕育了武昌起義的革命火種。他是當之無愧的晚清第一功臣。

總之, 張鍈"加油",醞釀了良好家風;之洞實幹,成就了一代名城:武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