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馬謖守住了街亭

如果馬謖守住了街亭

公元228年,諸葛亮北伐。

諸葛亮先派趙雲、鄧芝出箕谷為疑兵吸引魏軍主力,諸葛亮出祁山,意圖奪取隴右,迫使魏國南安、天水二郡投降,諸葛亮派馬謖為前鋒,督王平、高翔、張休、黃襲等分兵街亭,以拒曹魏關中軍隊來援。

曹魏派曹真督軍屯褒斜谷口的郿縣,張郃遣督諸軍,對陣馬謖,曹叡親鎮長安,雍州刺史郭淮視察天水 、南安一帶 , 魏國全線防守。最終馬謖與張郃大戰軍敗,諸葛亮遂盡遷西縣人口回漢中,斬馬謖,首次北伐告敗。

如果當時馬謖守住了街亭,又會怎樣?

如果馬謖守住了街亭

諸葛亮北伐的進攻方向,是先取隴右,再圖關中,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是國家輸不起,而不是諸葛亮太謹慎。

如果馬謖守住了街亭

先取隴右的原因是第一是保障後勤,戰爭勝負其實在後勤,作為攻勢一方的蜀國尤其如此,古人千里運糧全靠人背馬馱、漢中到關中更是深谷險路,行軍都困難,運糧更是個大問題,以前曹操與劉備漢中之戰,就因曹操糧道被阻,將漢中讓與了劉備。

北伐蜀軍遠離後方,一旦失利必將全軍覆沒,甚至會有蜀國滅亡的可能。諸葛亮不走更利於取長安的子午谷和褒斜道,首先佔領隴右就是為了後勤問題。隴右當時的糧食產量並不低,夏侯淵打氐羌,收氐人穀物十餘萬斛,張既在隴西三郡大力發展水碓,可知此地的糧食較多,司馬懿在南安冶鹽,用鹽換氐羌之糧,諸葛亮也是看中了隴西可以解決蜀軍糧草不便的問題,隴右可以讓蜀軍的糧草糧食就地解決。

如果馬謖守住了街亭

走隴右,諸葛亮還有另一種考慮,曹軍戰鬥力剽悍,並且幽、幷州的烏桓、鮮卑、匈奴都在效命魏軍,騎兵多。諸葛亮《後出師表》載:"突將、無前、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蜀漢軍隊的戰鬥力是不如魏軍的,諸葛亮取隴右還有看中當地士兵和戰馬。

蜀漢的軍隊基本都是步兵,這主要是蜀漢沒有良馬,但隴右的良馬很有名,洛陽人歌曰:涼州大馬,橫行天下。隴右地接羌戎,民俗尚武,當地人以射獵為先;而氐羌之人,更是驍勇、自西漢時起,大漢的精兵很多都是由此地的六郡良家子充任,

如果馬謖守住了街亭

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就確定了“南撫夷越,西和羌戎”的戰略。諸葛亮其實是在欲效仿董卓、韓遂、馬超的故事,用羌戎部落來壯大蜀漢實力。東漢時,西羌是一支不可忽視的軍事力量,12年羌亂,西羌曾經一度打到洛陽附近。東漢後的董卓、韓遂、馬超都是和羌成軍,稱霸一方,曹操都險喪於馬超之手。隴右的氐羌確實具有撼動魏軍的實力。

諸葛亮取隴右就是看到隴右的這些優勢恰好彌補了蜀漢的短板,出街亭,平取隴右的戰略決策,應該說是諸葛亮高瞻遠矚的謀略,但北伐能否成功,卻並不取決於馬謖能否守住街亭,而是取決於魏蜀綜合國力。

諸葛亮即使佔領隴右,也會因為實力差距過大,雖通過人力、智謀彌補不能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