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髦率领数百奴仆把司马昭杀了,他能拯救病入膏肓的曹魏吗?

魁哥说三国


如果曹髦率领数百奴仆把司马昭杀了,他能拯救病入膏肓的曹魏吗?


这个问题如果换成“如果曹髦率领数百奴仆把司马昭杀了,他能拯救曹魏吗?”似乎更为合适,因为曹魏当时并没有“病入膏肓”。如果我们能看到司马氏代魏,其实只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历史过程,而不是什么大势所趋“历史必然”的话,我们就不难回答本题。


回到题目,如果曹髦侥幸斩杀了司马昭,曹魏政权当然有很大可能继续留在曹氏手中,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一、和汉魏嬗代相比,曹魏并未失德


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两次嬗代,这就是汉魏嬗代和魏晋嬗代。很多朋友喜欢拿这时间上相距很近的王朝更替做类比,然而实际上这两次王朝更替,看起来形式上非常相似,但却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东汉末年皇纲解纽,天下大乱。经过两次党锢之祸以后的东汉王朝丧失了士人阶层的普遍支持,大厦将倾;接着又遭受了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各地军阀趁机拥兵自立,东汉王朝已经处于分崩离析的前夜;而宦官和外戚相互火并,支撑东汉的三大支柱至此全部崩溃,董卓入洛阳坐收渔利,李傕郭汜乱长安相互攻伐,汉献帝归洛阳一路狼狈不堪,汉廷的尊严已经荡然无存。

在这个时候,其实早就“尺土一民,皆非汉有”了,汉廷也只是在形式上存在而已。按照旧史的说法,汉朝早已“失德”。曹丕的登基诏书里曾经用“四海困穷,王纲不立”来形容当时汉王朝的处境,其实一点也不夸张。


而曹魏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从曹操算起到曹芳,曹魏在北方的统治已经四代,到曹芳时期国势正盛,除了还没有实现全国统一以外,其实其统治是比较稳定的。而司马氏之所以能通过发动高平陵之变篡夺曹魏,其实本身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二、高平陵之变成功本身就极具偶然性


不知道从何时起,网络上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司马氏代魏是“世家大族”对“寒族”的胜利,有历史必然性。其实曹魏在曹操晚年,政治上就有开始向世家大族回归的倾向,“在意识形态上回归于儒”(田余庆先生语),而曹丕代汉以后,曹魏政权早已是一个大族化的政权,其实并不存在什么“寒族政权”这样的事实。即令按照陈寅恪先生的观点,魏晋两代统治阶级不同,其实我们只要稍加考察史料,就不难发现司马氏集团和曹爽集团的人事呈现出惊人的相似。


高平陵之变中支持司马懿的曹魏元老,比如蒋济、孙礼等人,以他们为代表的这部分人,只是反对曹爽专权以后,大肆任用自己的亲信,排挤曹魏旧勋而已。他们其实根本不支持司马氏代魏的,他们的诉求只是希望结束曹爽专政的局面,恢复其原有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利益。

从这个角度来讲,司马懿夺权,其实只是一次统治阶级内部的最高权力争夺而已,司马懿发动政变,本身其实是一种行险。我们不能以高平陵之变成功,而推论出高平陵之变一定成功的结论。


而且,就算高平陵之变成功了,也并不代表曹魏就此失势,司马氏马上就可以代魏了。曹魏朝堂上,司马氏的“铁杆”并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多的,比如夏侯玄和李丰之类的,就是坚定的拥曹分子,曾经发动过针对司马师的政变,企图再来个“高平陵第二”;而更多的朝臣则是出于家族和个人利益,在观望形势的发展。在高平陵之变后,又经过了十六年的艰苦努力,司马氏才完成魏晋嬗代,而且也是通过将“魏臣”转化为“晋臣”的方式来完成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以“晋”代“魏”,其实是新瓶装旧酒而已。钱穆先生就曾经指出,“其时佐命功臣,一样从几个贵族官僚家庭出身”。也正因为如此,司马氏上台其实并没有什么“历史必然性”,反而是充满了“偶然性”。


三、司马氏内部权力的继承,本身也是险象环生


最后可以作为补充的就是,司马氏在高平陵之变后,到司马炎完成篡魏的十六年,其实也是一路险象环生。从司马懿时代的淮南王凌首叛,关中郭淮微妙的态度;再到夏侯玄和李丰针对司马师的政变,司马师本人也经历淮南毌丘俭叛乱,并在平叛后身死;而最为惊险的就是这次司马师和司马昭权力的交接,当时曹髦已经为帝,曹髦其实是一个非常有雄心的人,史书评价他有“少康之志”。司马师死后,曹髦下诏命令司马昭驻扎许昌,意图是不许他回到洛阳。同时命令傅嘏率领其余各军回洛阳,这次要不是傅嘏和钟会在关键时刻给司马昭献计,司马昭会不会因此失去兵权实在很难说。而司马昭本人也经历了声势滔天的淮南诸葛诞的反叛。可以说,曹魏朝野上下反对司马氏的势力也是非常强大的。

问题分析到这里,刚好又回到了题目。在夺兵失败之后,又经过了四年,就出现了本题所说的曹髦率领数百奴仆进攻司马昭的一幕。虽然曹髦此举有如飞蛾扑火,但是从司马伷之众,一经曹髦呵斥就四散奔走。成济也说“事急矣,当云何”来看,魏帝依然具有很大的权威。司马氏内部也非铁板一块,一旦司马昭被杀,会不会出现群龙无首的情况,也很难说。


结论


司马氏篡魏成功,并不是什么“历史必然”,也不是什么大势所趋,其中本身就包含了很多偶然因素。司马氏和曹氏对于最高权力的争夺,本质上还是统治阶级内部倾轧。如果司马昭被曹髦杀死,拥戴曹氏的势力再次壮大,曹魏政权重新回到曹氏手中,其实是个大概率事件。


大锅故国神游


病入膏肓的是曹氏宗族,并非曹魏政权呀。曹魏政权后期有司马氏父子专权,国力也是在一直提升的。看后来司马氏篡魏前后,能够有实力覆灭蜀汉和东吴,就可知当时曹魏政权并未病入膏肓。

在这种情况下,受制于司马氏的曹髦等曹氏宗亲,率领数百奴役把司马昭杀了,他拯救的并非曹魏,而是被司马氏篡夺的曹魏实际掌控权。在这个基础之上,曹髦即便能够杀掉司马昭,也拯救不了自己的处境,原因有几个:

1、曹氏宗亲依旧无法掌控曹魏实际掌控权

自高平陵之变后,因为曹魏所施行的九品中正制选官法,得以占据曹魏朝中多数的士族官员,对于司马懿推翻曹爽妄图利用曹氏宗亲身份压制士族的举动,基本持支持或默许态度。

所以,高平陵之变后,曹氏宗亲在曹魏朝中失势,以曹爽为代表的曹氏宗亲不再是曹魏政权的实际掌控者,曹魏政权的实际掌控者成为了以司马氏为代表的士族力量。

在这种情况之下,满朝文武都默许司马氏掌朝纲的前提下,即便曹髦杀掉司马昭,最可能的结果是其他士族站出来支持司马氏其他人,重新执掌曹魏朝政,限制曹氏宗亲掌权。这是由曹爽之时曹氏宗亲与士族之间的对抗造成的遗留结果。

2、司马昭只是司马氏的代表人物

杀掉一个司马昭,还有很多司马氏成员能够得以上位,并非一个曹髦能够轻易改变的。曹髦妄图恢复曹氏宗亲对于曹魏的掌控,只靠杀司马昭是办不到的。

包括司马炎、司马攸在内的司马氏后代,以及其他司马氏宗亲封王,都能够在司马昭被杀后,站出来取代司马昭的地位。

并且,需要知道的是,从司马懿掌权后,司马氏依旧把持曹魏朝政十几年,满朝文武与司马氏休戚相关联系紧密,并且司马氏宗亲势力得权,并非曹髦靠几百奴役就能轻易改变曹魏局面的。

3、曹髦缺少自身势力的培养和底蕴

另外从最简单的事例当中,就可以看出当时曹髦必然反抗的失败结局。曹髦在想要率领奴役去杀司马昭时,告知的三个跟自己接触较多的臣子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中,除了尚书王经之外,另外两人都去跟司马昭告密。

担任曹魏皇帝的侍中和散骑常侍之职的,都是名义上皇帝的近臣,可却在曹髦想要诛杀有“司马昭之心”的逆臣时,不仅没有履行自己辅佐帝王的职责,而是跑去告密。由此可知,当时曹髦的处境之糟和司马氏在曹魏中的权势之盛。

因此,在曹髦并无自己势力班底的情况下,即便能够侥幸杀掉司马昭,也避免了司马氏其他人的重新掌权,其实面对少有自己根基的曹魏朝政,曹髦也难以拯救病入膏肓的曹氏宗亲。


总结

曹髦如果想要重新夺回曹氏对于曹魏的实际掌控权,并非只靠杀一个司马昭就能办到的。面对曹魏实际掌控权都归司马氏,司马氏宗亲都已经势大和自身缺少朝中底蕴的情况,曹髦即便能够杀掉司马昭,也难以拯救病入膏肓的曹氏宗亲。


亭安读书


了解一下北魏孝庄帝诛杀权臣尔朱荣的历史就可以轻松找到答案。契胡部酋长尔朱荣是北魏横扫北方各路豪杰的权臣。北魏河阴之变,尔朱荣拥立元子攸为帝,是为敬宗孝庄帝(傀儡皇帝),并平叛各种势力。北魏朝政均由尔朱荣在晋阳控制,魏庄帝左右大臣、内侍,全是尔朱荣安插的眼线,时刻掌握皇帝一举一动。尔朱荣的女儿本是孝明帝的侧妃,但尔朱荣却强迫孝庄帝立她为后,尔朱皇后仗势欺人,根本不把孝庄帝放在眼里。孝庄帝外有强臣逼迫,内有恶后威吓,经常怏怏不乐。尔朱荣逐步消灭了各种反叛力量,统一了北魏,准备进一步控制中央,为下一步篡位做准备。孝庄帝与一些皇族近臣密谋诛杀尔朱荣,传到了尔朱荣,但是尔朱荣却粗心大意,认为孝庄帝没有胆量。孝庄帝声称尔朱皇后刚刚生下太子,把尔朱荣骗进皇宫,诛杀尔朱荣及其十四岁儿子尔朱菩提。由于事发突然,尔朱荣部群龙无首。元子攸乘机分化尔朱荣部,联络各地勤王,散尽国库招募勇士,加强京城防御部署,真正掌握了权力但仅限于京城。尔朱氏叔侄联军另立新君(傀儡)并杀向洛阳,尔朱荣堂侄尔朱兆擒获孝庄帝元子攸,将他勒死在晋阳的三级佛寺,距杀诛杀尔朱荣仅三个月。

曹髦也是傀儡,从未从未掌握权力,也很勇敢。但相比元子攸,曹髦看不出有高操的政治手腕。曹髦的面临的形势很像元子攸时期但更严峻。相比元子攸,曹髦时期忠于皇室的势力基本没有。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多年努力,司马家族基本消灭了忠于曹魏的势力。高平陵之变前后司马懿斩杀了5000曹氏宗亲,并把曹操的儿子和孙子们都集中到邺城软禁,曹操子孙彻底失去了权力和影响力。司马昭权势和能力很像尔朱荣,但司马昭前面有父兄权臣打基础,司马昭对曹魏全国掌控力更强也更稳固,而尔朱荣是北魏第一个权臣,统治基础并不稳固,还有不少拥护北魏皇室的势力。司马昭有两子,长子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已经24岁,比曹髦还大5岁,并掌握兵权。司马炎也很有能力,曹髦被弑君5年后,29岁的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大一统王朝晋朝,在位期间灭了东吴,开创“太康之治”,又称“太康盛世”。而傀儡曹髦并未得到锻炼,14岁登基后久居深宫(形同软禁),年龄尚小,根基又浅,难以匹敌老谋深算的司马炎。一旦司马昭出事,司马炎很有可能继承其父的地位和权力。司马孚是司马懿的弟弟,正史认为他忠于曹魏,但是他长期位居高位,却从来没有为曹魏皇室做出有实质意义的事情,关键时刻帮助司马懿夺得大权,这种忠更可能是演戏,配合司马懿父子唱白脸。如果司马孚真是忠心曹魏,估计早被阴狠毒辣的司马懿父子消灭或者罢官了。因此,如果司马昭被杀,最高权力也轮不到曹髦,很可能像北魏孝庄帝那样被司马家族势力弑君,然后再重新立一个傀儡,曹魏仍无东山再起的可能。


寻找历史的truth


曹髦谋诛司马昭未成,惨遭杀身,此亦为观三国史时深以为憾之事。

若如阁下所设之命题,高贵乡公当真一举击杀司马昭,在下认为魏祚当得以延续。

曹髦剧照

一者,司马昭虽掌军权,但其权尽在其一人之手。若毙其人,则如断其龙首。事若成,趁其骤发事突,不予其余党反转应变之机先声夺人夺回京师防卫。外以天子之名昭告天下,数其罪过定其恶行;内抚朝臣之心,安定局势免增隐患。

司马昭剧照

二者,司马家族其时族中尊长为司马孚,孚敦厚长者,忠于魏室,从未有不臣之心。即便司马氏有图谋再起更或反攻曹髦之人,孚必制之。

司马孚剧照

三者,曹髦为当时正统帝尊,世家大族虽多有依附于司马氏者,但其一乃司马氏手握实权,二是明反其威者多被屠戮一族,众依附者当是因惧而附。若能一举铲除司马昭,再以拥护魏室者(如陈泰、司马孚)安抚其心,则大势可定。

综上所述,若高贵乡公果然击杀了司马昭,曹魏当可延续。

但氏族之祸根已深种,可延几许亦未曾可知。


白临书


不能,不能,不能!就算司马昭死了,还会有别人出来,一样不会振兴曹氏,因为当时所有的军队都不听从曹操后代的指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早已名存实亡!还有,曹髦空有一腔热血,却无中兴之大智,试问,在当时之情况下,采取那样的措施,大家说,他有扭转乾坤之才吗?不过,曹髦的勇气,和不甘屈服,振兴祖业之志气,还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的!


笑傲江湖v587


这个可能性几乎没有。以家仆,去对抗司马集团,无疑是以卵击石,飞娥扑火。

历史不能假设。后人的遐想,是站在一个角度和立场,回望过去,投注自己的情感和寄托。

曹氏衰败太快,相比之下,司马集团上升又很快。历史转身之处,变数很大。

究其原因还是能力问题。司马家族经营势力很有一套,人也强干。但为人所不耻,每一步不是诡计,就是奸诈,然后就是威逼利诱,但政治就是这样,是我们错了,习惯以所谓好坏道德来评判。但我们又了解多少历史和政治呢?掌握实权,推翻政权,是司马集团改姓天下必须那样做的,换作别人也会那样如做。

晋也短命,不是大家喜欢的那种强盛王朝。但历史很深邃,正是魏晋南北朝表面上混乱不堪,但是中国历史的转弯时期,贵族消亡,庶民渐起,民族融合,文化激荡,个性张扬,佛教兴盛,很多方面对后世都影响深远,为隋唐历史做了很好铺垫。


徒步上路的人文地理


曹髦这样做属于鲁莽行动,以怒兴伐,一时冲动,不易成功,从秦始皇到溥仪两千余年皇帝釆取他这种作法几乎没有。皇帝和权臣关系很微妙,董卓、曹操、诸葛亮、司马昭、刘裕、霍光、张居正、鳌拜等等都曾属于权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名垂千古。霍光、张居正也都对本朝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董卓、被杀,鳌拜被擒。曹操、司马昭的儿子都当上皇帝,刘裕本人当上皇帝。

曹髦和司马昭当时属于皇权和相权矛盾,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双方实力情况表明,曹髦如果率人把司马昭杀掉,极有可能挽救曹魏政权。

1、司马昭被杀,没人能代替司马昭。曹髦本身是皇帝,是名义上天下之主,没有人敢不听皇帝的,没有人有实力敢跟皇帝抗衡。司马昭等追随者都在京城,史料查不出他在外面有势力,掌控军队等情况。他和曹操、刘裕不一样,曹操和刘裕是一步一步带兵逐渐发展做大做强的,各处都有盘根错结的关系。

2、曹髦死后,司马昭也没敢当皇帝,是怕天下人不服,有勤王的,而是消灭蜀汉之后,有军功,威信逐渐提高,各方面安排差不多,羽翼逐渐丰满了,他死后,他儿子司马炎才当上皇帝的。他这种是由上往下发展夺取皇位,和通过起义,推翻前朝统治,或者通过在外面做实力派,然后进入中央中枢夺取政权方式不同。司马昭团队如果被处掉,是不会出现连锁反应的。

3、曹髦是皇帝,在全国有号召力,朝中也有人支持他,像尚书王经。司马昭有实权,有一伙人,尤其平定毋丘俭、诸葛诞之乱后,司马昭在朝中有很大势力。曹髦如操作得当,杀了司马昭,司马昭那伙人会出现树倒猢狲散局面。但是曹髦一时冲动,大张旗鼓召集数百人行动是不妥的。曹髦召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愤慨说道:“司马昭之心,连路上的行人都知道!我不能坐等被废之辱,如今亲自率领你们去讨伐他。”结果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急速将此事告知司马昭,这两个人告秘也不一定表明就是司马昭死党,而是怕此事牵连自己,万一不成功,自己没有好果子吃,尚书王经没告秘,事后被杀了。曹髦做这种事情应该向康熙学习,应找心腹,秘密悄悄进行。


大白白野


一只羊率领数百只羊,去攻击成千上万头狮子,杀死一头狮子,能改变数百只羊的最终命运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