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杀死曹髦后,被忠臣们责骂,他是如何善后平息众怒的?

魁哥说历史


其实,司马昭也不想弑杀曹髦,他原计划应该是按部就班地篡夺天下。司马昭料不到,曹髦会以卵击石。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曹髦深感“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决定先下手为强。他纠集数百毫无战斗力的僮仆就想除掉权倾天下的司马昭。

当时,司马昭早已得到曹髦行动的消息,所以准备很充分。曹髦首先遇到的是司马昭之弟司马伷,司马伷敬而远之,躲得远远的。曹髦自然不能被司马家人所杀。

之后,曹髦遇到司马昭头号走狗贾充。贾充可不管三七二十一,叫成济把曹髦往死里干。曹髦那几百僮仆也许兵器都没碰过,哪里是司马昭手下对手。因此,曹髦被轻松解决。



曹髦挂后,司马昭赶忙召集党羽商讨善后处理事宜。有个叫陈泰的大臣建议诛杀贾充,以谢天下。司马昭当然不肯,不然谁还跟自己混。

经过一番商讨,司马昭还是用古老的办法,把曹髦名声搞得和桀纣一样臭。这样一来,杀曹髦就理所应当,替天行道的事,也算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了。

司马昭具体怎么做的呢?他以郭太后的名义昭告天下,说曹髦如何如何暴戾,如何如何无德。 早就建议司马昭废曹髦这无德之君了。还是司马昭念其年幼,让其改过向善,才坐稳皇帝位的。



然而,这小家伙不仅不知悔改,且越来越大逆不道,老太婆差点没被他射杀,没被他毒死。 因为罪行败露,才狗急跳墙,欲置她及司马昭于死地。此时被杀,完全是曹髦罪有应得。

最后,依照霍光废昌邑王,废曹髦为庶人,以王礼下葬。

当然,仅仅这样是不够的,毕竟霍光也没杀刘贺啊。所以,还得找个替罪羊。贾充不能杀,司马昭就只能拿成济开刀了。最终,很不认命的成济被诛了三族,悲乎。


神游五千年


司马昭杀害曹髦,实际上是一次意外事件。当时的司马昭不具备弑君的条件,只是曹髦已经决心鱼死网破,司马昭只能做最坏的打算。曹髦是曹丕的孙子,在继位之前的身份是高贵乡公,本身并不具备做皇帝的条件。在司马兄弟废掉曹芳之后,为了更好的控制朝廷,才迎立了年幼的曹髦做了傀儡皇帝。司马兄弟立曹髦的目的是让他当一个傀儡,然而曹髦非常的有自尊心,不肯甘心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傀儡。

随着曹髦年龄的增大,司马兄弟渐渐地开始控制不住他。在司马师病死的时候,曹髦命令司马昭原地待命,让其他大臣将军队带回洛阳。这个做法实际上就是要收回司马家族的权利,可是曹髦所托非人,大臣直接对司马衷告了密,司马昭亲自带领大军到洛阳,曹髦只能被迫让司马昭继承了司马师的地位。根据史书记载,曹髦为人才思敏捷,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熟读古文,当时的人评价他:才华像曹植一样,能力像曹操一样。西晋的开国功臣石苞也评价他说:能力超乎常人,堪称是曹操的转世!

曹髦有能力,却处处受到司马昭的制约,因此他非常想要夺回自己的权利。可是司马昭树大根深,曹髦根本无法扳倒他,在几次努力失败后,19岁的曹髦终于忍不住了。在公元260年的时候,曹髦亲自拿着武器,带着几百个亲信去讨伐司马昭。曹髦的做法并非愚蠢,他只是幻想忠臣们能够支持自己,可惜此时的魏国已经没有多少忠臣了。当曹髦的军队进攻的时候,洛阳的武将们都不敢抵御皇帝,唯独贾充带兵抵抗,还命令成济杀害了皇帝。

皇帝死了,大臣们都一片哗然,司马昭公然弑君,无论如何也要给个说法才行。在善后的问题上,司马昭询问谋士的意见,谋士说:不杀贾充不能平息众怒。司马昭不愿意杀死贾充,只杀死了成济。司马家族此时已经大权在握,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曹髦还被剥夺了帝王的称号,勉强以王礼安葬。曹髦虽然是一个傀儡,却非常的有骨气,堪称是古代君主的典范。司马昭的善后保护了贾充,却害惨了自己的后人。贾充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奸臣,在西晋建立后,贾充欺上瞒下,搞得西晋朝廷一片乌烟瘴气。贾充的女儿贾南风后来操控朝政,造成了八王之乱,西晋王朝也因此灭亡。根据野史传说,司马昭在去世多年后,在白天托梦臭骂了贾充一顿,对于当初放过贾充后悔不已。


史海泛舟摆渡人


曹髡之死的关键人物和过程:曹髡先向王经,王业,王沈通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要讨伐司马昭。王沈王业向司马昭报信,司马昭派人镇压,贾充和曹髡相遇,太子舍人成济问怎么办,贾充说,司马公养着你们是做什么的?还用问吗?于是成济(一说成济和其兄成倅)杀了曹髡。

司马昭是如何“善后”的?

(1)曹髡。

司马昭逼郭太后下旨,说曹髡“悖逆不道,自陷大祸”,死后夺去皇帝封号,在司马孚的劝说下,加恩以王礼安葬。

(2)成济。

成济杀了曹髡,司马昭就将他做替罪羊,诛杀其兄弟二人。

另有史书记载,司马昭将成济三族都灭了,也有史书记载仅杀了成济兄弟,没有灭三族。

(3)贾充。

直接暗示成济杀曹髡的贾充,不仅没有获罪,反而得到加封,更因此得到了司马家的进一步信任。

(4)王氏三人。

王经因为知道曹髡要杀司马昭,却没有告发,被司马昭派人捕杀。

王业和王沈因为告发有功,得到了封赏。

所以,司马昭这些举动根本称不上什么善后,除了拿成济做替罪羊之外,其他人的命运就等于是直白的告知天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和我一伙的就有封赏,不和我一伙的就灭亡。


师明礼


曹髦遇害,是突发事件,并非司马昭蓄谋已久。毕竟杀了曹髦,对司马昭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让他非常难堪。而且司马昭本来的计划,就是待时机成熟,再逼迫曹髦禅位于他。司马昭显然是不希望曹髦就这样死了,而且死于他手下人之手。

事发突然

司马昭执政后,咄咄逼人,权力越来越大,眼看着司马昭就要成为晋朝的开国之君,曹髦忍无可忍,怒吼: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然后他亲自提剑讨伐司马昭。

这种以卵击石的行为,显然是不会成功的,也没能挽救曹魏。曹髦在进攻司马昭的路上,司马昭的心腹贾充,率领兵士阻拦曹髦。就在双方对峙之际,贾充指使太子舍人成济,将曹髦杀害。

听闻曹髦遇害,司马昭大吃一惊,喃喃自语“天下人该怎么看我”,然后派人请士族的代表人物陈泰过来商量,陈泰提议“杀贾充以谢天下”,司马昭显然是不会答应的。

司马昭善后

就事论事,司马昭主观是是不希望曹髦就这样死的,但曹髦毕竟是死在成济手里,而司马昭又是成济的主子,司马昭难辞其咎,必须赶紧善后,他做了如下3件事:


1.灭成济三族

司马昭虽然不会杀贾充,当然也不可能杀,否则以后还有谁谁替他卖命?但是对于直接动手杀害曹髦的凶手成济,司马昭必须严肃处理。司马昭以成济弑君为由,下令灭成济三族。不过成济很不服气,他脱掉衣服,跳上屋梁,叫骂不休,最终被弓箭手射成刺猬。

2.抹黑曹髦

在司马昭的授意下,郭太后下诏,对曹髦极尽抹黑之能事,试图把曹髦描绘成一个荒淫、荒唐、残暴的皇帝,好让司马昭有个台阶下。

在郭太后的诏令里,曹髦的形象是这样的:曹髦荒淫无道,对郭太后也不尊重,甚至用弓箭朝着郭太后的寝宫射击,要想谋害郭太后,郭太后几次想废掉他,但是大将军司马昭不忍心,给了曹髦很多次机会。然而曹髦却不珍惜司马昭给的机会,仍然继续荒唐行事,最终自取灭亡。

吾以不德,遭家不造,昔援立东海王子髦,以为明帝嗣,见其好书疏文章,冀可成济,而情性暴戾,日月滋甚。吾数呵责,遂更忿恚,造作丑逆不道之言以诬谤吾,遂隔绝两宫。其所言道,不可忍听,非天地所覆载。吾即密有令语大将军,不可以奉宗庙,恐颠覆社稷,死无面目以见先帝。大将军以其尚幼,谓当改心为善,殷勤执据。而此儿忿戾,所行益甚,举弩遥射吾宫,祝当令中吾项,箭亲堕吾前。吾语大将军,不可不废之,前后数十。

赖宗庙之灵,沈、业即驰语大将军,得先严警,而此儿便将左右出云龙门,雷战鼓,躬自拔刃,与左右杂卫共入兵陈间,为前锋所害。此儿既行悖逆不道,而又自陷大祸,重令吾悼心不可言。

以上是郭太后抹黑曹髦的原文,很显然是胡说八道,当然这也是按照司马昭的意思写的,必须给司马昭弑君一个正当理由啊。

3.启动伐蜀之战

虽然表示司马昭亲自动手杀了曹髦,但曹髦毕竟死在司马昭手下人的守里,天下议论纷纷。为了转移国内视线和舆论,司马昭启动伐蜀之战。当时群臣都不配合,极力反对伐蜀,只有钟会支持司马昭的意见。

司马昭最终力排众议,派遣邓艾和钟会伐蜀,大获成功。蜀汉灭亡。

司马昭也因为灭蜀之功,进爵为晋王,加九锡。

事件影响

虽然司马昭想尽办法,试图减少曹髦遇害对他和司马家的影响,但是有些事,是司马昭难以善后的。

1.司马昭称帝的步伐被彻底打乱

在此之前,司马昭一直处心积虑,积极为当皇帝做准备,他也准备着安排曹髦禅位于他。但是曹髦突然被害,导致他终止了称帝的步伐,此后他也一直对称帝之事,不太积极。

2.司马昭的名声被搞臭

说起司马昭,后世总会想到一个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当然不是夸奖司马昭对曹魏的耿耿忠心,连过路人的人知道。具体意思,大家都懂,我就不解释了。

3.晋朝不敢提忠义,只敢提倡孝道

无论是西晋还是东晋,都不敢提倡忠义,只能提倡孝道,就是所谓的“以孝治天下”。晋朝的先祖本身就有弑君、谋篡之举,如果晋朝的皇帝再提倡忠义,岂不是自己打脸?


袁卫宇


曹髦被司马昭的心腹贾允指使成济杀害,那么司马昭面对突然的局面,如何收场。

曹髦魏文帝之孙, 东海王曹霖庶长子, 曹髦本来不愿做魏主,在登位前得封好贵乡公。

嘉平五年254年,司马师废齐王曹芳,意在拥立彭城王曹据为帝,因郭太后反对,曹髦才被立为大魏皇帝。

曹髦继位后,开始了自己的一番作为;派臣下全国巡视, 出巡官员代表天子慰问地方和勘察民情,更重要的是查探官员有无渎职,了解民间有无冤假错案。

曹髦对司马昭,司马师早以无法忍受,他们专横跋扈,内有司马昭,外有司马师。整个朝堂就去司马家的。曹髦不愿做被人愚弄的皇帝,准备发动宫廷政变,除掉司马兄弟。


255年,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起兵声讨司马兄弟,大将军司马师督师讨伐,好不容才平熄这次“兵变”。司马师自己也因此命在旦夕,急忙喊来司马昭,对其说,我已经不行了,你直掌大将军印。话没说完就呜呼哀哉死了。曹髦知道消息后,认为机会难得,急忙调六军回京,下诏让司马昭留守许昌。自己着手准备夺权。然而被司马昭识破,他带大军回来了,曹髦自知司马昭的实力,只要放弃计划,委任司马昭为大将军。

不久东吴来袭,曹髦遣将抵挡,打败东吴进攻,而对于死伤将士,体恤厚待,以示其功。

曹髦一直在做一个努力学习的皇帝,但自己的权势却一步一步受到司马昭的削弱。自己感到皇帝做得实在憋屈,于是在甘露五年268五月初六夜里,在凌云台布置甲士;把三王(王沈,王经,王业) 找来议事。对他们说,司马昭的野心,大家都知道了,路上的行人也知道了,我不能坐以待毙,今晚决定讨伐他。

王经劝阻曹髦说道:鲁诏公曾因季氏专权,进行讨伐,后来讨伐失败而走,失去国家。被后人所笑谈。而今司马昭权势太大,还需忍耐为好。曹髦不听,拿出写好的讨伐诏书,表示必须执行。

王沈,王业回头就把曹髦的计划告诉司马昭;曹髦却自己带着宫卫和奴仆去讨伐司马昭。

路上遇到贾允,被拦截下来;贾允指使成济杀死了曹髦。

曹髦死后,司马昭也害怕了,并由此非常伤悲,这到底是想做皇帝的人,一旦机会来了,还真的不知所措了。至于司马昭是否真的因为伤悲就很难说了。

曹髦之死,最后还不能光明正大的公布,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空有抱负和决心,但在权臣面前,显得无力。

司马昭对于曹髦之死,竟然威逼郭太后的下诏,说曹髦不堪大任,有谋害太后之心....反正就是说曹髦是个不成器的皇帝,要毒杀太后,太后数次呵斥,都不改之;太后找大将军司马昭预废帝位,然司马昭多次为皇帝说情。曹髦知道这件事后,要杀进太后宫,还是大将军及时赶到,而曹髦见事情败露,便混杂在士兵之中,被大将军的将士杀死。死后废为庶人,以平民之礼葬。

不久司马昭,司马孚,高柔等人,为曹髦死后搞了个以王礼葬之,太后允准。

司马昭为平民愤,最后灭了成济三代。然后就这样搞死了曹髦。


历史戏语


曹操枭雄一世,估计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最后却是为司马家做了嫁衣。在曹睿以后,曹家的势力逐渐被司马家掌控,几乎没什么权力了。然而到了曹髦时,他却表现的十分有魄力,虽然自己的权力被司马昭给架空了,但是却依旧敢于夜袭司马昭,最后被当场杀了。曹髦被杀死以后,司马昭被忠臣们责骂,他是如何善后并平息众怒的呢?下面请听我分析一波。

自从高平陵之变后,曹魏就开始为司马家摆布,原本司马师是上书准备废黜皇帝曹芳,另立曹据为新皇帝,最后郭太后反对,她眼光独到,立曹髦为皇帝。这位曹髦可不是个胸无大略的人,相反,他的文学造诣很深,且相当有谋略。

在曹髦即位后的第二年,曹魏手下的悍将文钦与毋丘俭起兵淮南,对抗司马师。经过一番较量,二人不敌司马师,毋丘俭战死,文钦逃往东吴,但是司马师也在这一战中被打的不轻,最后眼疾发作,病逝于许昌,临死前他将自己的大将军职位交给了弟弟司马昭。

为了夺下司马昭的大将军职位,曹髦下旨让司马昭坐镇许昌,六军由尚书傅嘏带领回京师。而这个小心思被中郎将钟会看了出来,于是他建议司马昭上书皇帝,由司马昭自己带领六军回京师,他和傅嘏也联名上书,最后没办法,司马昭还是被任命为大将军,掌管大军。

曹髦不甘心自己就这样被架空权力,与其窝囊一辈子,倒不如杀出一条血路。公元260年5月,曹髦亲率兵马前去刺杀司马昭。曹髦带的兵只有区区数百人,并且他身边的大臣还背叛了他,向偷偷向司马昭通风报信。当曹髦杀到南门时,守卫的士兵见是皇帝都不敢上前阻拦,眼瞅着就要攻进来了,这时成济(司马昭心腹爱将贾充的手下,官居太子舍人)问贾充该如何是好?贾充厉声呵斥道:司马公平日里养你们是干什么的!这还用多问吗?成济听完,一戟刺穿了曹髦的身体,曹髦当场丧命。

这一下可把司马昭给吓死了,跪倒在地上不知所措。很多大臣纷纷斥责司马昭,还有的大臣则气的吐血而亡,就连司马昭的叔叔司马孚都失声痛哭,司马昭一下子为难了,为了推卸责任,他下令抓捕成济一干人等,成济等人不服,大骂司马昭。不仅如此,他还威逼郭太后栽赃曹髦,说立曹髦为皇帝就是看中他的文采,希望他能成为明君,谁知曹髦性格暴虐,我与司马昭大将军本要废黜他,他便想要加害于我,最后刺杀司马大将军,落得如此下场,这就是上天在惩罚他。

曹髦死后,被贬为庶民,草草安葬。一代帝王不仅被下属杀害,还被栽赃泼脏水,并贬为庶民,真是令人可悲可叹。这个满腹经纶,充满谋略的魏帝曹髦,为夺回自己的权力,毅然率军反抗司马昭,无奈兵马不多,还遭人背叛,最后却被虾兵蟹将刺死,司马昭为了推卸责任,杀死手下掩盖罪行,还用太后的名义诬陷泼脏水,以示自己只是顺应天意,平息众怒,实在是令人所不齿。


佑子学姐


曹髦的死完全是由他的性格冲动,缺乏思考,不顾后果造成的。曹髦14岁就当上了曹魏王朝的第四位皇帝,他为人刚毅,不甘做傀儡皇帝,虽然这个皇帝已无实权,但是他还是想做出点成绩,包括崇尚节俭,考察民情,考核地方官的政绩等等,可以看出来他有政治野心,很想把落在司马家的政权夺回来!但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已经有了废帝的想法,于是大动干戈,按理说,曹髦应该韬光养晦,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等待时机把司马昭赶尽杀绝,但是这位冲动的主儿带着300人就跑去跟司马昭的3000人干仗了,结果根本不堪一击,连自己的性命也搭进去了!皇上死了,司马昭为了安抚民心,就把杀死皇上的成济诛灭三族,还逼着郭太后下诏,宣读曹髦的种种“恶性”,并追贬为庶人,死了还要受这样的侮辱,何其惨也,一个年仅20岁的皇帝就这样去了!



秦桑之


1、曹髦之死


最近翟博士因为一句“知网是什么东西”,弄得自己人设崩塌,博士学位被质疑,一时间站到了风口浪尖上,原本顺遂的演艺之路也忽然间变得坎坷起来。


嘚瑟死得快,自古皆然。

比方说三国时的这位高贵乡公曹髦,也是因为太高调了,最后导致杀身之祸。


曹髦这人绝对不是草包,他其实算是曹家很优秀的一个,钟会评论他说:才同陈思,武类太祖。


太祖我们知道是曹操,陈思是谁呢?


陈思指的是曹操的儿子曹植,谢灵运曾说: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占八斗。曹植字子建,生前被封为陈王,死后谥号思,所以有时又称曹植为陈思或者陈思王。


钟会把曹髦比作曹操和曹植,很看重他的能力,但是曹髦生不逢时,上任时司马懿一家已经掌握了曹家天下的大权。


他很想再把权力从司马家手中抢回来,中兴曹魏,所以他总是和手下的大臣彻夜长谈,说的话题都是少康中兴的故事。


少康又叫姒少康,不过他另外一个名字倒是大名鼎鼎,杜康。


没错,这哥们发明了酒,他爹被寒浞所杀,少康立志复国,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杀了寒浞恢复了夏朝,史称少康中兴。


曹髦和人谈论少康,目的很明确,他不想做司马家的傀儡,想恢复曹魏的正统权力。


但是此时满朝上下都被司马家掌控,曹髦孤掌难鸣,他本可以韬晦低调,伺机再想办法夺权,毕竟他还年轻,当时只有十几岁,有的是时间。


但是他不想等,他想立刻马上魏武挥鞭的光辉岁月,所以在司马昭步步进逼之下,曹髦喊出了那句千古名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然后他用了一个最激进办法,带领几十个人,冲出宫门,呐喊着要和司马昭拼命。


看来钟会说他武类太祖,其实还是有点过誉,曹操如果像曹髦这么冲动,如何在动乱的三国时代混的风生水起。

曹髦有勇气没脑子。


不过大约他也看准了司马昭大约干不出长街弑君这么傻缺的事儿来吧,毕竟还有很多人支持曹家,大家先撕破脸再坐下了谈条件呗。


事实一开始也如他所料,眼看皇帝冲杀过来,司马昭的手下士兵不敢抵抗只能节节败退,曹髦如赵子龙般勇猛你,所到之处人群退散,毕竟谁也不敢真的把皇帝怎么着。


这时候围住曹髦的禁军中有司马昭的亲信中护军贾充,他对自己手下的成济说:曹髦得手司马家败了,你们家就绝种了,还不赶紧动手。


成济此时任帐下督,虽然是司马家的官,不过即使司马家倒了也和他没有几毛钱关系,但是他是个武夫,哪里考虑得了那么多,一听贾充鼓动,问:当杀邪 ? 执 邪 ?


贾充说:当杀。

于是成济和他哥哥就冲了上去,一矛把曹髦挑了个透心凉。


2、司马昭的善后


听说曹髦被手下刺死在长街之上,司马昭当场吓得就跪在地上了。


司马父子中,司马昭是最草包的一个,当年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知道司马昭胆小,只和大儿子司马师商量,后来司马昭知道事变的事后,吓得一晚上不敢睡。

但是司马家经历司马懿司马师的经营,到司马昭手里时已经形成气候,不得不说司马昭运气真的好。


如今遇到皇帝被杀这种大事,没了父兄的照拂司马昭有点六神无主,他赶忙找来德高望重的司空陈泰商量怎么善后。


陈泰说:只有杀了主谋贾充。


贾充是司马昭的心腹,哪里舍得杀啊,问陈泰还有别的办法没有。


陈泰说:没有。


自己的心腹是坚决不能杀的,但是皇帝被杀是大事必须有人负责,必须找个替罪羊来承担这事儿。司马昭很自然想到了成济兄弟俩,毕竟是他俩亲手杀了曹髦,让他俩背锅责无旁贷。


于是司马昭派人捉拿成济满门问罪。


本想着杀了魏帝,替司马昭立了大功,可以加官进爵封妻荫子,没想到却惹了灭门之祸,成济兄弟俩心里苦啊。他们脱了个一丝不挂,光屁股爬到屋顶上,大骂司马昭。


没被杀的贾充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女儿嫁给了司马炎的傻儿子司马衷,后来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都是这女人惹起来的。


但是成济兄弟都是小人物,单单只杀了他们,不足以安抚满朝大臣。司马昭需要有更大的政绩来把这件事的负面效应彻底压下去,这时钟会提出伐蜀大计,正中司马昭的下怀,他急需要通过一场战争冲淡内部矛盾。


伐蜀的胜负其实不太重要,但是邓艾勇敢滚悬崖取得决定性胜利,结果超出司马昭的设想,蜀国灭国。

胜利来的太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了,对于刘禅的到来,司马昭是很感激的:兄弟啊,你来的太是时候了。


伐蜀的胜利让司马代替曹家再无障碍。

===============



薛白袍


关于曹髦的死,《三国志》并没有过多的记载,考虑到陈寿为晋史官,不方便明写“曹髦之死”的缘故。

高贵乡公曹髦的死亡过程以《汉晋春秋》以及《三国演义》为准。

司马昭蓄谋刺杀曹髦已久,曹髦反击

据《汉晋春秋》所记:身为皇帝的曹髦对晋公司马昭的不臣之心了然于胸,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一语。于是他联络了近臣准备先司马昭下手,可惜的是司马昭的势力实在太大了。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向司马昭告密。事情已露,曹髦于是亲自率领数百个仆人,拿着兵器直冲司马昭府邸。

曹髦的数百仆军和司马昭心腹贾充的数千精锐相遇,双方大战于南面宫阙之下。最后贾充部下——太子舍人成济,以刀贯穿曹髦身体,杀死了皇帝。这时候,始作俑者司马昭确定了曹髦死后,还假惺惺地趴到在地大哭,说:“这件事,天下人会怎么看我啊!”

司马昭蓄谋刺杀皇帝一事是毋庸置疑的,早在曹髦被杀当年正月,两人就因为曹髦的《潜龙诗》(下附)而闹得不愉快。在曹髦决定夺权的时候,王沈、王业也早就把密谋告诉了司马昭,让他有了防范。贾充带着军队出现在东门挡住曹髦绝不是偶然,而是司马昭早有准备了。而且贾充对杀帝者成济也说过:“司马公养你们就是等今天了,还用问什么呢?”可见,司马昭早就有杀帝之心,只是被曹髦先发制人而已。


司马昭对“弑君者”成济的处理,可笑至极

皇帝被杀,这是古往今来最严重的案件,按理说所以从事者无一例外,都必须斩首灭族,才足以平息民愤。可司马昭对参与此事的贾充、出卖曹髦的王经等不加处罚,而只是捕杀了成济兄弟,并夷三族。

当然司马昭此举也是要把自己摆在“正确”的一方,毕竟弑君一事说出来很不好听,所以他不止不处罚贾充等人,还安排郭太后出来数说曹髦“性格暴戾,对自己无礼,造谣生事,还用箭射太后宫殿等”莫须有罪名罪证。最后曹髦被剥夺了皇帝称号,恢复高贵乡公爵位,以王礼简陋地葬于洛阳西北三十里的地方。

曹髦虽然失败了,可他无愧是魏武帝曹操的孙子,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微乎其微的可能。两百多年后北魏元子攸也以曹髦为自己的偶像:“宁作高贵乡公死,不做汉献帝生”。


曹髦——《潜龙诗》

《汉晋春秋》记:是时龙仍见,咸以为吉祥。帝曰:“龙者,君德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数屈于井,非嘉兆也”,乃作潜龙之诗以自讽。

伤哉龙受困,不能越深渊。

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

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

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如然!——《三国演义》



一贰一橙


公元260年五月初六,曹魏的正统皇帝曹髦再也不愿忍受司马氏的专权,决定奋力一搏反抗一下,胜,魏国继续姓曹,败,魏国改姓司马。魏国本是曹家天下,武帝曹操、文帝曹丕、明帝曹叡三代努力打造,如今即将改名司马,忠于曹家的臣子十不存一。曹髦召集甲士布置,保证此次商讨的消息内容不会外露,秘密召见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

曹髦已经分不清哪些是忠贤哪些是奸佞,病急乱投医,找来其中一人名王经,据理力争,明确告诉曹髦不要鸡蛋碰石头,应当详细研究再做动作。曹髦认为已经来不及,现在还泛起浪花,过段时间就未必了。另外王沈、王业二人跑去告诉司马昭邀功,王经没有同流合污。

五月初七,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抱着必死决心的曹髦拔剑登辇,率领殿中还忠于曹氏的宿卫和奴仆出宫,准备斩除司马昭。早已得知消息的司马昭派出弟弟司马伷埋伏,就等曹髦出宫挑事。久居深宫的曹髦杀人一点不含糊,血性之强杀退众敌。成济一看这群废物如此不中用,立即抽出武器长戈刺杀曹髦于车上。

曹髦死时年不满十九岁,事态竟然如此发展,当朝皇帝丧命于车驾,闻讯而来的司马昭大惊失色,跪倒在地;历经曹魏数代帝王的太傅司马孚奔跑过来,抱着曹髦的尸体痛哭流涕,嘴巴里不断念叨着“陛下被杀是我之过”。曹髦没退位,依旧是正统皇帝,光天化日之下发生如此骇人听闻之事,对于封建社会的古人造成的心理阴影是巨大的。问题依旧摆在这,该如何解决,说到这,就连到标题中的“权臣杀死皇帝,该如何善后?”,下面这位的处理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简直是后世发生类似事情的惯用方式。

司马昭召集大臣商议,先找来郭太后给曹髦定罪,硬逼着她下诏,罗织各种罪名废曹髦为庶人,以平民礼仪举行葬礼,皇帝封号被褫夺,在位年号更是被更改为“高贵乡公某年”。司马昭等人“大发慈悲”,“央求”郭太后不要以平民礼,应以王侯礼下葬。

这事还没完,当时的百姓不瞎不聋,知道大概发生了什么,消息走漏也是正常,曹髦下葬时百姓皆掩面哭泣、悲不自胜言“是前日所杀天子也”。司马昭见这情况,杀了曹髦的心腹王经,提拔了告密的王沈、王业。晋朝建立后,不断篡改史书,给曹髦泼脏水。晋明帝时,臣子告诉皇帝司马昭晚年杀高贵乡公曹髦的事,晋明帝听后掩面羞愧,说“这样行事,晋朝天下怎能长久”。

司马昭对这事处理的可以说很完美了,没留下一点后患,奈何公道自在人心,有些野史和个人传记留存于世,更有《三国演义》一书被众人熟知。后世权臣杀死皇帝,大部分也是如此处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