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济杀曹髦后,司马昭是如何善后的?

看遍山川


曹髦被杀后,司马昭的善后可谓是经典。

经典在何处呢?一是抹黑对手,二是找替罪羊。

以后的那些阴谋家几乎都是在这两条上有学有样的。

一、抹黑曹髦

曹髦是皇帝,弑君可是大罪,这一点无论你有多么冠冕堂皇的借口都是不能改变弑君之罪的。

司马昭自然明白这一点,于是他开始败坏曹髦的皇帝形象

从司马懿时代开始,魏明帝的郭皇后就被司马家族控制。司马昭立刻找郭太后,以太后的命令解释发生的事情。

《三国志》记载道:

皇太后令曰:“吾以不德,遭家不造,昔援立东海王子髦,以为明帝嗣,见其好书疏文章,冀可成济,而情性暴戾,日月滋甚。吾数呵责,遂更忿恚,造作丑逆不道之言以诬谤吾,遂隔绝两宫。其所言道,不可忍听,非天地所覆载。吾即密有令语大将军,不可以奉宗庙,恐颠覆社稷,死无面目以见先帝。大将军以其尚幼,谓当改心为善,殷勤执据。”

这里是说,曹髦情性暴戾,诬谤太后,郭太后对他早不满,曾对司马昭说过他不可以“奉宗庙”,但是司马昭宅心仁厚,认为曹髦年幼,以后会改正的。

这里其实就是一郭太后的口吻直接质疑曹髦地位的合法性了,郭太后有废帝之意,只是被司马昭劝住了。

你看司马昭对曹髦多好呀。

郭太后继续道:

“而此儿忿戾,所行益甚,举弩遥射吾宫,祝当令中吾项,箭亲堕吾前。吾语大将军,不可不废之,前后数十。此儿具闻,自知罪重,便图为弑逆,赂遗吾左右人,令因吾服药,密因鸩毒,重相设计。事已觉露,直欲因际会举兵入西宫杀吾,出取大将军……吾之危殆,过于累卵。吾老寡,岂复多惜馀命邪?但伤先帝遗意不遂,社稷颠覆为痛耳。”

这里就将曹髦要杀司马昭的事加工成了要杀郭太后和司马昭。而且列举曹髦之前的一些罪行,如举弩遥射皇太后宫殿,祈祷要射中。郭太后因此数十次和司马昭商议要“废帝”,结果曹髦听闻了便图谋杀掉郭太后和司马昭。

司马昭借助郭太后的口吻,抹黑曹髦,将曹髦的行为说出是“弑逆”,还质疑曹髦根本不配做皇帝,郭太后早有废帝的意思了。

《晋书》中,还记载了一段事后司马昭给郭太后的上书:

“然惟本谋,乃欲上危皇太后,倾覆宗庙。臣忝当元辅,义在安国,即骆驿申敕,不得迫近舆辇。”

和《三国志》一样,将曹髦的行为说成“危皇太后,倾覆宗庙”,身为元辅的司马昭为了安定国家,才“迫近舆辇”。

就这样,在司马昭的布局下,已经死了的曹髦被废,变成高贵乡公,“以民礼葬之,当令内外咸知此儿所行。”

不久,他又安排自己人给郭太后上书,说“今高贵乡公肆行不轨,几危社稷,自取倾覆,人神所绝,葬以民礼,诚当旧典。然臣等伏惟殿下仁慈过隆,虽存大义,犹垂哀矜,臣等之心实有不忍,以为可加恩以王礼葬之。”

司马昭假惺惺说于心不忍,建议太后“加恩以王礼葬之”,结果是“太后从之”。

二、杀成济,给自己背锅

《晋书》记载,曹髦被杀后,司马昭立刻“召百僚谋其故”,仆射陈泰建议“惟腰斩贾充,微以谢天下。”

鼓动成济杀皇帝的便是贾充,司马昭不同意杀贾充,便“归罪成济而斩之”。他还是假惺惺得和郭太后进行一番表现,给她上书道:“济干国乱纪,罪不容诛,辄收济家属,付廷尉。”

结果自然还是“太后从之,夷济三族”。

《三国志》的记载就更有意思了,郭太后在听了司马昭的上书后,是这样回复的:

“夫五刑之罪,莫大於不孝。夫人有子不孝,尚告治之,此儿岂复成人主邪?吾妇人不达大义,以谓济不得便为大逆也。然大将军志意恳切,发言恻怆,故听如所奏。当班下远近,使知本末也。”

郭太后先是责备曹髦不孝,然后说成济不得已犯下了大逆之罪,郭太后似乎本不想处死成济,但是听了司马昭的发言,同意,最后郭太后要求要把这事前因后果公布于众,让大家都知道。

这样一来,要杀成济倒成了司马昭功劳了。


微史春秋


公元260年五月初六夜,不甘心做傀儡的魏帝曹髦召集尚书王经、侍中王沈(《魏书》作者)、散骑常侍王业等,准备率领贴身侍卫和太监们攻击司马昭的府邸,这事被王沈、王业偷偷告诉了司马昭,司马昭对此早有防备。(曹髦被杀剧照)

年纪只有20岁的曹髦还是有帝王风范,刚出宫门就碰到司马昭弟弟司马伷率领的军队,曹髦的出现使得司马伷部队逃散,中护军贾充(西晋皇后贾南风的父亲)率领部队进行抵御,曹髦亲自上阵,士兵惧怕,纷纷败退。贾充是个狠角色,对手下的成济兄弟说,司马公养着你们这些将士有什么用,还不赶快去办了他(曹髦)!成济立马用戈刺死了曹髦,整个政变全部平息了下来。

司马昭如何善后?

司马昭也假装悲痛了一番,事情还是要处理的,召集群臣商议后事。当时尚书左仆射陈泰明白不能处罚司马昭,要求处死贾充平息事态,司马昭想了很久后有了自己的主意,处死自己重要的谋臣贾充等于承认自己杀了魏帝曹髦。(贾充剧照)

他进入后宫威逼郭太后,废除曹髦的帝位,三条主要原因:一是曹髦不适合做帝位,说曹髦经常用弓箭意图射杀司马昭;二是曹髦曾经试图毒杀他;三是曹髦的近臣离间重臣和皇帝的关系,于是乎曹髦被废为民。后自己又假仁假义的恢复了曹髦即位前的高贵乡公称号,用王的礼仪下葬。

司马昭还将曹髦真正的近臣尚书王经处死,说他离间君臣关系,给他报信的王沈因功封安平侯,食邑2000户,此事就此完结,贾充屁事没有!(司马昭剧照)

不过事情过去二十多天后,群情激愤,吓得司马昭不轻。为了要稳定朝政和民众情绪,他下令逮捕成济、成倅兄弟,要诛灭成济三族。成济成了三国时期最出名的背锅侠

成济兄弟不服,脱光衣服跑到屋顶大骂司马昭,把司马昭的丑事说了一箩筐,被兵士用箭射死。至于成济三族根据部分历史记载并没有诛灭,而是成济兄弟两个被杀就截止了,对外说诛灭三族,司马昭也害怕自己手下的将士寒心。

司马昭拼命保下来贾充不见得是好事,贾充的女儿贾南风也把西晋祸害的够呛,短短几十年就被灭亡了,因果报应挺快的!


穿越再现彼岸


司马昭当初听了他的政治联盟郭太后的话立曹髦为帝,没过多久就肠子都悔青了,本来指望着自己和曹髦相处能够再上演一出曹操和汉献帝“和谐”共处的好戏,没想到这位年轻人打心眼里流露出不甘心当傀儡的意思。

曹髦精力旺盛,年轻活跃,经常和朝廷里的饱学大儒谈论历代帝王得失利弊。抒发议论间极度赞赏以弱胜强,战胜仇敌,复兴夏禹的少康,而极力贬低倚仗武力乘人之危耍流氓手段的汉高刘邦。

这在司马昭看来是明摆着曹髦在展开对自己司马家的舆论攻势,曹髦自比中兴夏朝的少康,那司马氏家族是什么货色就只有司马昭对号入座了。司马家的走卒钟会对司马昭讲,咱这位年轻的皇帝论文采堪比曹子健,论武功可追魏武帝,虽然讲得夸张,但司马昭听了也背脊骨发凉。

甘露5年初(公元260年),曹髦在一时冲动的情况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被一个叫成济的小军头在贾充的鼓动下当街刺死。这事司马昭心里松了一口气,但面子上还得做足功夫,贾充是他手下得力的谋士舍不得杀,那只有动手的人倒霉了。

替主子办事也不能太卖力,到了没有回旋余地的时候,走狗是第一个被抛弃的,愿天下所有走狗引以为戒。司马昭把所有罪责都推到成济身上,成济被斩首,外加灭三族,“成济”在今后的历史中成了弑君的代名词。

司马昭感觉这样处理还嫌不够,琢磨着怎么把这件政治命案向刑事案件转化一些,多少也让这个事件热度降降温。和郭太后合谋下了一道诏书,讲曹髦用箭射她打算暗害自己,并且已经买通她身边的人要毒死她,再加上一些曹髦其他的罪状,告诉别人这个皇帝是个暴君,死了活该。




皇帝宝座空了,还得再选一个人坐上去,即便是个空壳也要做做样子,现在还没有到司马昭最后扯掉遮羞布的时候。司马昭选中曹操的孙子曹璜,按辈分和魏明帝曹叡同辈,见了郭太后还得叫声嫂子。曹璜先改名曹奂,再拜见郭太后于太极殿登基,改年号为景元,加司马昭九锡,把司马昭的封地增加到10个郡。旧皇帝是傀儡,新皇帝更是司马家的牵线木偶。


看遍山川


高平陵之变后,曹睿养子曹芳在司马师掌权时,因卷入张皇后之父张缉李丰等人密谋废司马师推夏侯玄上位的政变,被司马师借机废掉,另立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的儿子曹髦为帝。曹髦聪明机警,少有才学,钟会评价他说文才可比曹植,武略可比曹操。在位期间,推崇少康,重视德治,外攘强敌,内安黎庶,可惜生不逢时,曹魏积重难返,大势已去,曹髦灰心丧志,绝望之余,不甘再为傀儡。


260年甘露五年,20岁的曹髦召集宫中侍卫甲士,与王经王沈王业密谋讨伐司马昭,三人不敢与闻,愤怒之下,拔剑登辇自带宫卫,呼唤着出了皇宫,前去讨伐司马昭。(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首先碰到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及其部众,司马伷不敢接战,落荒而走,司马家铁杆、贾逵的儿子中护军贾充见势不妙,带人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手下成倅成济在他的授意下冲上前杀死曹髦,这一来,出了大事,曹髦虽无实权,但皇帝之尊摆在哪里,是世家豪族的天下共主,这一杀出了大事。司马昭为善后费尽心思。

得知皇帝被杀,大臣们百感交集,司马昭吓得赶紧跑来到曹髦尸体前跪倒在地,司马懿弟弟太傅司马孚大哭来到,抱着尸身哭喊不止,连称陛下被杀,是我的罪过。戏做足后,司马昭召集大臣进殿商议善后事。(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世家的代表,陈群之子尚书左仆射陈泰拒不到场,司马昭令其舅父荀彧的儿子尚书荀顗前去强请,陈泰在众人的逼迫下到来,提出必须杀贾充以谢天下。司马昭解释说,当时有下命令不准靠近皇帝,而成济兄弟没有人臣之礼,不听命令还弑君,主要责任在这二人。陈泰不同意,闭口不答。


司马昭便用了三招进行善后,首先,请出曹睿的皇后郭太后下诏指斥曹髦,说他没有人子之礼人君之度,常怨恨太后对他的规劝,还多次想杀害太后,决定把他废为庶人。这是把弑君罪淡化,毕竟就算成济兄弟抗命,司马昭也罪责难逃,把曹髦的地位降下来才可以解决问题。第二,诛杀成济兄弟三族,向天下人特别是其他世家豪族有所交代,维护代言人身份。成济得知要灭他三族,公然拒捕,还脱掉全身衣服跑上屋顶,大骂贾充司马昭,被众卫士射杀。(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第三,以王经蛊惑曹髦,挑动内乱,离间重臣为罪名杀死了他一家。而告密的王业王沈则加官。三管齐下,内外兼顾,平息了大部份人的议论。这时司马孚继续发挥余热,由他和太尉高柔出面,联同司马昭上奏,请求皇太后原谅曹髦的不孝行为,请给他以王侯之礼安葬而不是庶人身份,郭太后当然同意了,就这样,一桩弥天大祸被司马昭化解。


南方鹏


先说一下司马昭的善后工作。

一是诛杀“炮灰”。替主子出头的杀手一般都是“炮灰”、是垫脚石、是用完就扔的抹布,像杀高澄的兰京,杀林肯的约翰·鲍斯,杀宋教仁的武士英和杀曹髦的成济。公元260年5月5日曹髦被楞头青成济所弑,天下汹汹,于是只隔了一天,成济连同大哥成倅就被当成替罪羊给杀了。



二是政治清算。主要是借此事件清理还与曹魏一条战线上的人,像坚决护卫曹髦的王经、暗中支持的满长武和孙佑等人或诛或贬,曹魏朝堂为之一空。

三是论功行赏。在“南阙交兵”事件中,怂恿成济的贾充居功至伟,即使尚书左仆射陈泰明确建议司马昭杀贾充以塞天下之口,司马昭却连表面文章都不屑做,而且不仅不杀,还在几天后直接给贾充封了侯。其他人像告密的王忱、王业等人也都踩着主人的尸体得以加官晋爵。

四是自我洗白。即使“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抹黑曹髦、洗白自己的工作还是要做,这是一条起码的政治规则。曹髦的罪名是“弑母”,这一点人神共愤,所以他死得其所,死得大快人心,“见义勇为”的司马昭不久便进位“晋王”。曹魏的灭亡进入倒计时。

再说一下“居功至伟”的贾充。

所谓善恶有报、因果循环虽然都无法确认有无,但冥冥之中却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驾驭着命运,在操纵着生死。像隋文帝杨坚遍屠北周宇文氏,其二世却死于宇文氏;明代名臣孙承宗死于清军入关,“东陵大盗”孙殿英却是他的直系后代;叶赫那拉部落在被努尔哈赤灭族时曾起誓说“即使叶赫家族只剩下一个人也会报仇”,慈禧太后就姓叶赫那拉……司马昭也不会想到,司马家族和未来的“晋朝”会败在“第一功臣”贾氏家族手里——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如果贾充没这么坏,或者没这么尽力,那么他就不会被司马昭父子重用;不被重用他和司马炎就不一定会结为儿女亲家;不结成儿女亲家贾南风就无法操纵傻子皇帝司马衷和朝政;无法操纵朝政皇太孙司马遹就可能建康成长并顺利即位,然后晋朝的国祚就会……反正不会这么短、这么乱、这么弱。



历史没法假设,但司马昭因弑君一事遭报应和遭天谴仿佛是被注定的!


彼岸历史


我们先来说一说曹髦。曹髦虽然是傀儡皇帝,但相当有头脑、有才华,他对《易经》、《书经》很有兴趣,曾向太学博士淳于俊请求,几个问题就把这位博士给问得答不上来了。据记载,曹髦还是个画家,他有一些画作流传,很受好评。唐朝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对曹髦评价说“曹髦之迹,独高魏代”,就是说在曹魏时期,他的画是水平最高的。曹髦年龄不大,谨慎得体,大方稳重,赢得了朝野的称赞,史称“百僚陪位者欣欣焉”。

独特的生活经历,险峻的政治形势,使极有独立意识的曹髦内心骚动不安,他实在不愿意再当傀儡被司马昭随意摆弄了,他要揭竿而起。

260年五月的一天,他把待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待王业叫到宫内,一见面,曹髦就向他们大诉苦水,并历数司马昭专权的种种行为。曹髦越说越激愤,不禁大声喊道:“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我再也忍受不了他的羞辱了,不能坐等被他废黜。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意思是今天我就和你们一起去征讨他,把司马昭这个老贼干掉。

王经一听这话吓得浑身发颤,心想,你曹髦哪里是司马昭的对手啊,你跟他比试,这不等于鸡蛋踫石头吗?于是诚恳的劝谏道:“现在国家大权操纵在司马家族已经很久了,朝廷上下到处都有司马家的亲信爪牙,人们不顾逆顺之理己非一日,皇上的宫廷宿卫兵少力单,这些军队怎么能够做你的依靠呢?一旦事情闹起来,就可能出现难以预料的灾祸,请皇上详加考虑啊”!

王经的分折不但没有使曹髦冷静下来,反而使他更加愤怒了。他从怀中掏出早已写好的黄素诏,狠狠的扔在地上,厉声说:“我意已决。即使事败身死,又有什么可怕的呢?更何况还不一定死呢”!曹髦说完,跑到后宫,向郭太后打了个招呼,就率领宫中宿卫、官僮数百人,敲起战鼓,冲出宫去。曹髦身披铠甲,坐在车驾之上,手持宝剑,大呼杀贼,激励士气。

这王经等人见曹髦真的率兵冲了出去,都惊呆了,心想,你曹髦真是疯了,你打得过司马昭吗?王沈、王业决定向司马昭报告,并归顺司马昭。他俩招呼王经一起去告密,王经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你们俩去吧,我不去了。王沈二人见此就快步出宫,抄小路报告司马昭去了。

说话间,曹髦带兵已出宫,直奔司马昭府上杀来,这时司马昭已得知曹髦出宫的消息,并立即派兵前来迎击,带队的是他的亲信、中护军贾充。在皇宫的南门,曹髦与贾充相遇,贾充率领的是司马昭的精兵,训练有素,武器装备精良,再看曹髦这批人马,有内待、宦官、禁卫军,穿戴不一,乱乱哄哄,完全是一群乌合之众。

两支队伍相遇后,曹髦手持宝剑,一边挥舞,一边高喊:“我是天子,谁敢拦我”!情绪亢奋,抡着剑左右乱砍。司马昭手下的将士见小皇帝亲上阵,大家谁见过这场面,又惊又怕,不知所措,只好小心躲避,不敢进逼。

这时,贾充的亲信、太子舍人成济赶忙问贾充:“现在情况紧急,贾大人您看该怎么办”?贾充大声对周围的人喊道:“司马公养你们这些人,不就是为了今天吗?今天的事,你们都看到了,该怎么办,还用问吗?”人们一听了这话都明白了,可以对皇帝动手啦!可是谁敢对皇帝捅刀子呀,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啊!成济立功心切,想抢头功,一点也沒有犹豫,举起长矛就向曹髦猛刺过去。曹髦毫无防备,被刺中前胸,鲜血喷出,当即身亡,时年二十岁。

曹髦死亡,司马昭该怎样收拾这种场面呢?

从整个事件看,他并未登场,好像与他无关,只有亲信贾充知道这其中的秘密。当曹髦被杀的消息传出后,朝廷出现了这样一幕,第一个出现的是司马昭,他得知消息后“大惊,自投于地”非常悲痛。怎样理解司马昭的这一举动?有两种可能:第一,真是害怕了。明眼人都知道,曹髦之死就是司马昭一手所为,纵然司马昭足智多谋,但干了这种缺德事,为千夫所指,总让他感到恐慌和不安。第二,作秀之嫌。司马昭早已预料,只要曹髦发难,就要置他于死地,只有灭了不听话的曹髦,才有可能取代曹魏,所谓“大惊,自投于地”,完全是做给不明真相的人看的。

司马昭为处理好后事,思考再三决定请曹魏老臣、在朝廷威望很高的尚书仆射陈泰出马,研究一个万全之策。

司马昭见到陈泰,问的第一句话就是:“玄伯,卿何以处我”?陈泰冷静回答说:“独有斩贾充,少可以谢天下耳”!杀贾充?对司马昭来说太难了,贾充是司马昭的心腹,点子多,离不了他。他不说话,沉吟半响,轻声问陈泰:“杀其他人,行吗”?陈泰坚定地说,:“但见其上,不见其下”。意思是皇帝的死事关重大,要杀就杀高官,不如此不能摆平此事。司马昭一看和陈泰沒商量,决定抛开他,强硬摆平这件事。于是高声宣布:“成济弑君,罪大恶极,应诛灭九族”。

成济当时正站在司马昭一旁,可能还正在想着自已会接受什么样的奖赏呢,万万没想到等来的是这个结果。他急忙大嚷:“成济只是奉命行事而已,罪不在我”!司马昭不等成济说出更难听的话,示意将他立即拖出去。士兵一拥而上,将成济架了出去一一成济本想立功,没想到自已却成了替死鬼,足见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即然惩处了杀害曹髦的凶手,那就给曹髦办丧事吧。下葬也沒有什么仪式,非常简单。曹髦没有皇帝名号,以前曾被封为高贵乡公,所以埋葬时还称高贵乡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