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燜子到底是什麼?

哈嘍大家好我是莯顏吶!喜歡的親關注我!

最近和小夥伴聊天很開心,聊著聊著就聊到了吃上,她就問我什麼是燜子?

嗯~既然發問了那我就好好給你講解一下。

燜子和涼粉很相似,材料和製作上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澱粉中加水,在鍋中加熱、攪拌、糊化定型後的完美呈現。

涼粉從吃法上來說無論是配合水果蜜豆甜甜滑滑的消暑利器黑涼粉。還是加了麻醬辣子的陝西涼粉,

原理上都是將涼粉切成塊,根據口味,選用甜、鹹配料,拌勻就可以享用了。

燜子不同,它只存在於北方,北方獨有,也只做成鮮鹹口味。

澱粉和水加熱糊化之後倒入模具中晾涼,切成塊狀或者片狀,鍋中放少許油,小火下入燜子,慢慢煎透,直至兩面金黃,澆上調料就可以品嚐了。

有焦脆的外殼,配上麻醬蒜汁辣椒,外殼焦脆內裡軟嫩。配上夠味的調料,味道真是絕了。

也可以煎透之後配上食材爆炒。

燜子的起源

燜子在北方流傳相對廣泛,煙臺、天津、大連均有它的身影。

從傳播途徑來看燜子應該起源於煙臺,大家都知道清末闖關東,現如今的東北人主要是河北人和山東人。河北人大部分是從山海關湧入,山東人主要是在大連入駐。

遼寧北部多為河北人,南部多為山東人。

燜子在大連隨處可見,但是在瀋陽幾乎難覓蹤跡,這也是飲食習慣隨著人們遷移而形成的。

各地的特色

一樣食物流傳到了當地,自然就會與當地的美食融匯,形成當地獨有的風味。

煙臺

煙臺的燜子多以紅薯製成,不好入味兒,一定要小火慢煎,煎到外殼焦脆,放入麻醬蒜汁,更要加入海邊人家特製的蝦醬。這三樣調料麻醬味道醇厚,蒜汁刺激,蝦醬露出一種特殊的鹹鮮。三種濃烈的味道融合在一起讓人大呼過癮。

北方的燜子到底是什麼?

大連

對於飲食文化的遷移和融合大連做的非常棒,不僅在語言中帶有山東方言,讓大連人說話帶有一股“海蠣子味”,也讓燜子在這個城市大放異彩。

大連的燜子更注重口感,把切好的燜子塊兒在鍋中慢火煎著一定要把燜子打碎,為了更加入味,同時增大表面積形成更多焦脆的硬殼,這是大連人最喜歡燜子的地方。

北方的燜子到底是什麼?

鐵絲叉

現在街頭的燜子有了更多的創新,加入蔥花,香菜,辣椒油,甚至還可以加入豆皮和牛肉完做成豪華套餐。豐富口味的同時,戀舊的大連人還是會懷念起小時候的味道,用兩根細小的鐵絲窩成的小叉子,認真且專注的紮起一塊煎的金黃的燜子,小心翼翼的放到嘴裡。享受著燜子帶來的愉悅食感

小時候的快樂真的很簡單,一份簡單的食物就能獲得滿滿的快樂。

天津

二月二龍抬頭,天津吃煎燜子。寓意“煎龍鱗”

天津的煎燜子用綠豆為原料做成的燜子,不似紅薯燜子的白中透灰,帶著些許綠色和透亮。

切得方正。就是現在流行的高顏值美食。

煎的時候也頗費心思,先下燜子,再放油,幾面都煎出焦殼。配合調料,老麼好吃了。

河南

北方的燜子到底是什麼?

禹州的燜子很有特色是用粉條和紅薯粉一起調製而成的,禹州粉條是當地特色配合紅薯粉製成的燜子口感更上一層樓。最常見的是炒燜子。

北方的燜子到底是什麼?

肉燜子的崛起

對於一個愛吃肉的人這個帶肉的燜子更讓我激動!

定州的燜子家喻戶曉,據說是和“吃豬大戶”蘇東坡學流傳下來的,把瘦肉絞成塊放入紅薯粉調料攪拌成糊狀,,放入特製筒狀布袋中煮熟,過涼水,晾乾,放入燻箱架子上熏製,這樣繁瑣工序製作而成燜子,粗如姑娘的小腿(反正沒我腿粗嘻嘻。)。

煎炒燉炸怎麼做怎麼好吃。

北方的燜子到底是什麼?

邯鄲磁縣把肉剁成肉泥加入調味料拌勻,雞蛋攤成薄餅,肉泥放雞蛋餅上包裹好,上鍋蒸熟,涼晾,切條。沾調料食用

保定和河間在驢肉火燒的問題上從來都不謙讓,誰會說自家的東西不好。

北方的燜子到底是什麼?

這倆地的驢被充分的調動起利用率,由內到外就沒有吃不到的地方,煮完肉的湯和油都不浪費。

北方的燜子到底是什麼?

驢肉湯倒入澱粉裡,一邊攪拌一邊加驢油,攪拌至粘稠下鍋熬煮。

倒入盆裡冷凍成型

保定和河間人的火燒裡都要加入燜子,這一點倒是初期的統一。讓整個火燒裡的味道口感更加豐富。

北方的燜子到底是什麼?

你的家鄉吃的是哪種燜子?沒吃過燜子的小夥伴最想常常哪一種燜子的味道。

歡迎評論區留言咱們一起討論。

喜歡的小夥伴點個關注。

我們一起愛上生活,愛上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