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是怎樣尋找火星上生命痕跡的?好奇號尤為重要


科學家們是怎樣尋找火星上生命痕跡的?好奇號尤為重要



35億年前,火星上的蓋爾撞擊坑裡很可能有過生命——而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正好被佈置在那、來研究這個事兒。


科學家們是怎樣尋找火星上生命痕跡的?好奇號尤為重要


如果只看好奇心號拍攝出來的照片,火星上的土地看起來舉目之間盡是貧瘠的土地。但這顆紅色的星球並非一直如此。數十億年前,火星是個溫和的、含有充足水源的星球,而蓋爾撞擊坑正好能夠證明這一點。

蓋爾撞擊坑是一個乾涸的湖床,它的地質特徵很有特點。首先,湖床上既包含黏土和硫酸鹽礦物質,這些物質需要在有水的環境下才能形成,這裡甚至還可能保有生物存在的痕跡。蓋爾撞擊坑裡還存在著許多衝積扇、三角洲,這些地點是生物存活的絕佳區域。

研究員ChristopherHouse說,蓋爾撞擊坑有充足的時間來孕育生命。


科學家們是怎樣尋找火星上生命痕跡的?好奇號尤為重要


“撞擊坑裡面的水源可能存在超過百萬年之久,”他說道。整個地下水系統持續的時間還會比剛剛說的那個要更長。

“整個水系統,包括地下水,存在的時間會長得多,甚至十億年之久,硫酸鹽礦物質當中有許多的裂痕,這意味著在很久之後水流流過了這些岩石,那時甚至整個行星都已經沒有湖泊了。”他說道。

但一顆星球僅僅有條件孕育生命(這點也仍有待證實),並不意味著它真的曾經有過生命。這就是House和其他科學家們尋找硫化物礦物質、硫酸鹽的原因。例如,如果他們找到了黃鐵礦,那麼這就意味著這個環境很可能能夠孕育生命。

House也同時正在與沉積學和地層學的團隊合作,正如這個名稱所說的,他們研究的是火星上岩石層次是如何構成的。這個研究的目標在於,更好地理解這些環境是如何構成的,從而更好地理解我們這顆鄰居星球的地質進化過程。

House說道:“類似的科研任務顯示,火星過去很可能有適宜居住的環境,研究還顯示出,火星目前仍然是一個充滿生機的世界,距今不久仍然存在著火山噴發、甲烷釋放等地質現象。從這個角度來看,火星仍然是一個充滿著動態的世界,和太陽系中的其他星球相比,它與我們之間的差距遠小於其他行星。


科學家們是怎樣尋找火星上生命痕跡的?好奇號尤為重要


不過,通過好奇號火星探測器來完成這項工作並非易事。好奇號自2012年8月登上火星來,除了一些小故障,一直都非常堅挺,目前還沒有停下來的跡象,它也遠遠超過了其既定的工作目標。

在好奇號運行的7年時間裡,它走過了20.73公里的里程。乍一聽似乎並沒有什麼,但它走過的每一步都經過了仔細的計劃、細緻的分析。好奇號每天操作的活動以及科學實驗,是經過了認真的準備以及大量的細節規劃的。研究者們需要認真分析所有好奇號採集的數據,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好奇號的能量是有限的。

“每次當我們啟動好奇號時,我們都會在一個全新的領域中醒來,周圍環繞著陌生的環境、新的岩石,以及一大堆的新的問題。”他說道。

“這就有點像是,每當你移動一下,你就立刻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因此當你還在思考著幾個月之前的問題時,你已經進入了全新的世界中,因此你當天就只能夠解決當時出現的那個問題一樣。”

到目前為止,研究回報的成果相當驚人。火星並不是我們本來設想的無聊、荒蕪的世界。火星相當令人著迷,我們對它瞭解並不多,但我們仍在努力瞭解之中。火星上是否有——或者是否有過生命?我們還不太清楚。但在火星上,瞭解這個問題答案的過程就像瞭解問題答案一樣有趣。


科學家們是怎樣尋找火星上生命痕跡的?好奇號尤為重要



文章內容基於知識共享協議編譯。文中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源於免版權網站,已保留原圖地址。

文中任何內容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後臺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