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王姓有三十八郡望,你屬於哪一支?

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滋養了一個偉大的中華民族,培育了一個勤勞勇敢、仁愛智慧的王氏家族。王氏家族是當今中華民族中的第一大族,數千年來探天人之道,窮古今之變,暢時事之運,勵志自強,建功立業,英豪遍神州,美名揚天下。

一、郡望源流相演繹

郡望,堂號,是歷史上常用來放在姓氏前的稱號,也是表示一個姓氏內涵的專用術語。郡望,是某郡顯貴世族為標明家族身份而用的稱號,意即世居某郡為當地所望。堂號,是廳堂的名稱,舊時多指某一家或某一房的名號。不過後來也有將郡望、堂號混用,共同表示某地的一個姓氏的家族來源。

王姓來源眾多,郡望堂號也十分多,在當今中國所有大姓中,擁有郡望堂號之豐富,還沒有一個能超過王氏。一個郡望堂號的背後包含內容豐富的家族歷史。

百家姓:王姓有三十八郡望,你屬於哪一支?

(一) 傳統的二十一望

歷史學家為了便於對王姓的研究,根據各支王姓人的不同來源和祖居歷史,將其分為二十一望。南宋碩儒王應麟在《姓氏急就篇》“王氏”注中,以及宋鄢恩《姓解》中,均稱:“王氏凡二十一望,各以分封食隋地而立也。”

傳統二十一郡望及其主要源流大致分佈如下:

1、太原:太原王氏以太原為郡望者,多稱太原晉陽人或太原祁人。晉陽即今山西太原市郊區一帶,祁即今山西祁縣,在太原市南(詳略)。

2、琅琊:琅琊王氏為祖居琅琊臨沂都鄉南仁裡,亦即今山東費縣東。

注:太原、琅琊王氏都是周靈王太子晉之後。其中王元為避秦亂,遷居琅邪皋虞城(今山東即墨),為琅邪王氏祖(詳略)。

東晉建立後,王覽的孫子王導、王敦因協助司馬睿建國有功而被委以要職,分掌軍政大權,形成了與司馬氏共天下的局面。琅琊王氏傳至王導,舉族南渡,相東晉元帝於金陵,是為“王氏金陵祖”。王導歷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自是王氏一姓,盛於江左,世稱望族.與謝安一門,號為“烏衣巷世家”。

3、北海:北海王氏世居北海劇縣,即今山東昌樂縣西。

4、陳留:陳留王氏世居陳留浚儀,即今河南開封市。

注:北海、陳留,出自媯姓,為虞舜後裔,齊王田和之後。北海王氏因所居地望不同,以縣分為三支。三支中,營陵王氏知名最早,劇縣王氏影響最大,密縣王氏家富於財。世人所說的北海王氏,一般指北海劇縣王氏。

兩晉十六國時,王猛僑居魏郡(今河北臨漳縣南),博學好兵書,佐前秦主符堅成就霸業。劇縣王氏亦因此而興。王猛有子四人:皮、休、曜、永。皮仕前秦,官散騎侍郎,休官河東太守,永官至丞相。前秦亡後,王猛子孫一分為二,分仕於南北朝。仕於南朝者,有王曜及休子鎮惡等人。

5、東海:東海王氏世居東海郯縣,即今山東郯城縣。

注:東海王氏亦東海郡郯縣王氏,世居今山東郯城縣城北。自東漢以至南北朝,東海王氏也是王姓人的一個著名家族。東海王氏起於東漢會稽太守王朗,王朗是個儒生,以孝義聞名,徐州刺史陶謙慕名舉其為秀才。

6、高平:高平王氏世居高平郡,漢魏時屬山陽郡,即山西省晉城。

7、京兆:京兆王氏分為京兆郡霸城、新豐、藍田、杜陵四支,分別相當於今陝西西安市東北、臨潼縣東北、藍田縣柳城、長安縣東北杜陵。四支之中,以霸城和杜陵兩支最知名。

注:高平、京兆王氏亦為姬姓傳人,據說其始姐是戰國時期的魏公子無忌。秦滅六國之後,無忌的子孫逃至泰山,始以王為姓。西漢時,泰山王姓被遷至霸陵(今陝西西安東北),因此地屬京兆尹,後來便被稱為京兆王氏。

8、天水:天水王氏世居天水郡上縣,即今甘肅天水市。

9、東平:東平王氏世居東平郡新桃縣,即今東平縣一帶。

10、新蔡:新蔡王氏世居今河南新蔡縣。

11、新野:新野王氏居今河南省新野縣。

12、山陽:山陽王氏世居今山東滕州市西。

注:山陽王氏又稱高平王氏,是繼元城王氏之後又一個王姓著名望族。山陽即山陽國,西漢景帝時分梁國設置,武帝時改稱山陽郡,治所在昌邑縣(今山東金鄉縣西北),下轄昌邑、鉅野、高平、金鄉等十縣。西晉時改稱高平國,後降為郡。王氏始居高平膩子縣,即今山東滕州市西北、南陽湖邊的魯橋鄉南。南北朝後山陽王氏逐漸敗落。

13、中山:中山王氏世居今河北定縣。

14、章武:章武王氏世居今河北行唐縣。

15、東萊:東萊王氏即東萊曲城王氏,世居今山東掖縣東北。

16、河東:河東王氏世居河東猗氏縣,亦即今山西臨猗縣南。

注:天水、東平、新蔡、新野、中山、章武、東萊、河東等均為子姓敫王子比干之後。

17、金城:金城王氏世居金城郡,亦即今甘肅省蘭州市。

18、廣漢:廣漢王氏即廣漢郡郪縣王氏,世居今四川中江縣東南。

19、長沙:長沙王氏世居今湖南長沙市。

20、堂邑:堂邑王氏世居今江蘇六合北。

21、河南:河南王氏即河南郡王氏,世居河南洛陽市。

百家姓:王姓有三十八郡望,你屬於哪一支?

(二)三十八郡望及四十四望

兩宋及兩宋以後,王姓望族與分支更多,遠遠超出二十一望之外,僅鄧名世《古今姓氏辯證》一書所記,兩宋時的王姓就有三十八望之多,其中除去二十一望外,多出的十七望是如下:

1、河間王氏(畢公高之後)。

2、汲郡王氏(王子比干之後)。

3、烏丸王氏(烏丸族)。

4、馮翊(同州)王氏(羌族鉗耳氏)。

5、安東王氏(回紇阿布思族)。

6、營州王氏

7、華陰王氏

8、河內王氏

9、廣陵王氏

10、聊城王氏

11、長安王氏

12、高陵王氏

13、藍田王氏

14、上黨王氏

15、鄴郡王氏

16、廣平王氏

17、樂陵王氏。

此外,還有周考王弟之後的考城王氏、高麗族的拓王氏或樂浪王氏等等。

百家姓:王姓有三十八郡望,你屬於哪一支?

還有以下二支大的王氏也未列入。

(1)元城王氏出自虞舜之後,屬媯姓之王。秦滅齊後,齊王室田氏後代被遣散。西漢初,田安一支來到平陵(今山東東平)。田安的四世孫王賀得罪當地豪強終氏,為避禍乃遷居魏郡元城委粟裡(今河北大名縣東),遂為元城王氏。王賀的孫女王政君連嫁兩次皆未婚喪夫,十八歲時被送入宮中當了最低一等的宮人。一個偶然的機會,王政君到了太子身邊,不久就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劉驁。三年後,漢宣帝死,劉驁被立為太子,王政君隨之成為皇后,其父王禁被封為陽平 (今山東莘縣)侯。

王禁死後,王政君的哥哥王鳳承襲了爵位,元城王氏由此開始知名。王政君的侄子王莽登上皇帝寶座,立新朝。十五年後,新朝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瓦解,劉秀建東漢,元城王氏也失去了往日的地位與榮耀。自西漢元、成二帝時開始,到東漢建國前,元城王氏為天下第一望族,權勢地位遠遠超過西漢皇室。至王莽時代漢自立,建立新朝,其聲望與後起的王姓二十一望相比毫不遜色,然而,卻不被包括在王姓二十一望之中。

(2) 三槐王氏

太原王氏後裔王言,其先祖為太原祁人,是姬晉第五十六代孫,娶妻姚氏,始定居於山東大名府莘縣,唐末黎陽縣(今河南浚縣)縣令,後以子孫貴,追贈許國公。王言之子王徹,五代後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中進士第一,成為狀元魁首,官至左拾遺。從此,大名莘縣王氏便日益興旺繁昌。

百家姓:王姓有三十八郡望,你屬於哪一支?

綜上所述,三十八望也不能歸納王姓的望族,這裡再簡要歸納為四十四望如下:

1(39)、王城王氏,週考王弟之後的考城王氏。

2(40)、高麗族的拓王氏或樂浪王氏。

3(41)、元城王氏,媯姓之後。

4(42)、三槐王氏,屬太原王氏。

5(43)、豫章王氏,太原王氏景肅後裔世系,居江西南昌、婺源武口、安徽歙縣、湖北陽新、鄂州、浠水等。

6(44)、開閩王氏,居福建,後擴大到臺灣與東南亞。

(二) 地望源流相演繹

研究地望常常必須與該地的主要支系的源流結合起來,以便於真正把握世系傳承。但是,往往某一地方有多支王氏族人存在,而且隨著歷史的發展還在不斷地變化。依據我們的經驗要把握以下幾點。

1、古代族人往往首先在封地繁衍集居,遷徙時也往往同族同宗相聚而居,以便相互保護與照顧,從郡望之城市到廣大農村均普遍,所以,以地望研究世系源流比較方便。

2、在當代,隋著交通與通訊的發達,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行業和社會分工的細化,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人員流動範圍與速度的加快與擴大,族人以地集居的現象逐漸淡化甚至在逐步消失。因此,姓氏世系研究應當偏重以世系。因此尋根連祖、編繪世系圖,成為研究的主要形式。

3、現在雖然古代的郡望已基本消失,集居現象也在逐步消失,但是在廣大農村的一些村、多個村、或一大片區以某個姓氏為主還很常見。也就是說說地望是以較小的地域範圍形式而存在,當然在某省或某市縣以某姓氏為第一。農村人士的家族觀念仍較強,城市人的家族觀念在淡化。

目前,我國處在太平盛世與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好時光,重修家譜與尋根連祖活動也在發展擴大。這對搶救、保護與宏揚具有中國特色的悠久歷史文化具有重大意義。從東南沿海到大西北、大西南,從大城市到廣大農村,修譜之風出現可喜的發展。

形式上略有差異,城市修譜以個人為主,農村則是以宗族為主的一村、多村,甚至聯合城市人進行。他們不計報酬、自籌資金、以奉獻精神默默地在撰寫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的家譜文化而努力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