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城故事】民國才女章亞若

【吳城故事】民國才女章亞若

章亞若

【題記】吳城女子章亞若,既有傾城之貌,亦有驚世之才,可惜年紀輕輕便香消玉殞,紅顏薄命,她的故事,讀後令人唏噓不已……

民國才女章亞若

◎肖介漢◎

章亞若(1913—1942),原名章懋李,出生於江西省永修縣吳城鎮。

祖父章伯昌,身材高大,相貌魁梧,刀、槍、劍、棍棒、九節鞭無所不通,曾在吳城二府衙門供職,任把總,專司緝私,捉拿歹徒,維護吳城一方平安。這位太平天國戰將之後,承襲先父太平義士之遺風,為人仗義,嫉惡如仇,在“九壠、十八巷、六坊、八碼頭”的吳城,名聲顯赫,深得府臺賞識和地方百姓愛戴。父親章貢濤也是鎮上一位頗有名氣的人物,從小聰慧好學,才氣過人。15歲參加縣府院科舉考試,連中“小三元”,披紅掛綵,坐轎遊街,甚是風光。章父曾兩任江西遂川縣知事,抗戰期間因病在廬山療養,後應友人之邀,任廬山中學國文教員。母親周錦華生於書香門第,婚後育二男五女。章母賢惠善良、勤勞質樸、持家有方,是位傳統的中國婦女。

章亞若自幼天資聰穎,端莊秀麗,活潑乖巧,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四五歲時便在家中讀書識字,攻詩詞,練書法,她的記憶力特別好,母親教她下象棋,每個棋子該怎麼走,只要教一遍就會。六歲起跟隨父親在南昌讀小學、中學,不僅各門功課優秀,還在學校辦牆報,畫刊圖,能歌善舞。十二三歲時就能替母親操持家務,懂烹飪,精編織,多才多藝,其國文程度更勝一籌,是當時南昌女中一位出類拔萃的學生。

中學畢業後,1926年,章亞若奉父母之命,與時年18歲的遠房表兄唐英剛結婚,育有兩個兒子。章亞若是位受過新思想薰陶的女性,不甘忍受“三從四德”舊禮教的羈絆,決意衝破封建思想的禁錮,依靠自身能力闖蕩社會;而固守舊俗的丈夫卻認為妻子的言行不合禮制,有悖婦道。1936年,唐英剛因一念之差,走上了輕生的不歸路(另有一說,是因乘船時不慎落水引發急性肺炎而逝)。丈夫的突然離去,令年輕貌美的章亞若痛不欲生。章亞若是位堅強的女性,丈夫死後,她痛定思痛,更堅定了生存的信念,毅然將孩子交給婆母,獨自挑起全家生活重擔。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飽受戰亂之苦的中華民族陷入深重的災難中。章亞若在南昌呆不下去,帶上家人隨著“難民流”南逃至贛州。盈盈數口之家,生活十分困窘,章亞若毫不畏縮,決心憑自己的膽識和才幹尋求生活出路,她找到贛南專員公署,表示國難當頭,願意儘自己的綿薄之力報效祖國。經測試後,章亞若進了專員公署資料室,任圖書資料員。當時工作條件艱苦,常有日機轟炸,房屋坍塌、人畜傷亡的險象時有發生。章亞若置個人安危於不顧,主動參加救護隊,奔赴一線搶救傷員;一有空閒就寫報道,搞宣傳,十分活躍,頗受蔣經國賞識。後被調到公署“抗日動員委員會”任文書,進一步展現其才氣。1940年入“青幹班”受訓後擔任專員秘書,成了蔣的得力助手。

章亞若天生的麗質和超群的工作能力,深得蔣經國愛慕,兩人漸漸進入甜蜜、浪漫的熱戀中。每到下班時或公假日,這對有情人便相聚在一起,說不完綿綿情話,道不完愛慕之意,他們珍分惜秒,彼此慰藉,溫存相守,享受無比的歡樂與幸福。久而久之,他們的婚外戀在專員公署內成了公開的秘密。

1941年夏,秀外慧中的章亞若身懷六甲。為避免流言,蔣經國託人在廣西桂林郊區找到一處民房,讓章亞若隱居桂林待產,委託桂林的親友照顧章亞若生活起居,他再三叮嚀章亞若一定要養好身體,保護好他們的胎兒,還派親信陪同章亞若前往。臨行前,蔣經國在贛州設宴為章亞若餞行,以此表達對紅顏知己的安慰和愛戀之情。離別時,蔣經國雖然心裡萬般不捨,但也沒有辦法;章亞若更是心懷忐忑,對前途充滿迷茫。

1942年農曆正月十五,桂林霪雨霏霏,天氣有些陰冷。這天,章亞若在省立桂林醫院誕下一對孿生子,取乳名為大毛、小毛(後蔣介石按蔣氏字派取名孝嚴、孝慈,隨母姓)。蔣經國聞知喜訊,心花怒放,當即驅車親赴桂林探望亞若母子。一下車便衝進病房抱起兩個可愛的兒子細細端詳,他深情地看著心上人章亞若,感激之情溢於言表。時乖運蹇的章亞若望著風塵僕僕的丈夫和襁褓中熟睡的孩子,深深地陶醉在幸福之中,享受著做賢妻良母的天倫之樂。

常言道:“自古紅顏多薄命,有福落在醜人邊。”1942年8月16日,可憐集才藝於一身的章亞若還未步入而立之年竟然離奇身亡,其時,兩個孩子只有六個月。章亞若猝然死去,死因撲朔迷離,至今未能破解,仍是一宗謎案。

章亞若去世後,幼小的孝嚴、孝慈兄弟倆一直跟隨外婆,先後在江西萬安、貴州銅仁、江西南昌生活。1949年,在蔣經國的安排下,從南昌輾轉廈門去了臺灣新竹,過著平民的日子。

直到2005年3月2日,孝嚴、孝慈兄弟才正式認祖歸宗,恢復蔣姓;當年清明節,蔣孝嚴在桂林祭拜完母親後,首次以蔣家後人身份到浙江奉化拜謁祭祖。2012年9月23日,時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的蔣孝嚴抵達吳城尋根問祖,他動情地說:每個人既是父親的兒子,也是母親的兒子,我母親是江西吳城鎮人,自己到吳城來走走看看,這是我們中國人對祖先的認同與懷念,是我們根深蒂固的文化的一部分,這種聯繫是不可割捨的。在參觀完吳城古建築吉安會館後,蔣先生欣然命筆題寫“尋根深源人之本也”的字幅,表達自己踏上祖地原鄉時內心的無限感慨和對祖國對故土深深的眷戀與熱愛之情。

【吳城故事】民國才女章亞若

章亞若遺像

【吳城故事】民國才女章亞若

章亞若與蔣經國之子、前中國國民黨中央副主席蔣孝嚴先生攜兒孫祭掃母親章亞若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