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書記忽悠檢查組被降級 對扶貧造假當“零容忍”

縣委書記忽悠檢查組被降級 對扶貧造假當“零容忍”

12月1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8起典型案例,其中,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委原書記劉鄉在國家貧困縣脫貧摘帽驗收檢查中弄虛作假,受到黨內嚴重警告、政務降級處分。

通報稱,2018年8月,作為國家貧困縣的蓮花縣組織召開全縣脫貧摘帽攻堅工作推進會,為應對國家脫貧摘帽驗收檢查,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委原書記劉鄉在會上總結了4條迎檢“過關訣竅”,即人為控制抽檢比例、提前規劃迎檢路線、電話查訪確保百分百滿意率、配齊舊用品避免“穿幫”等,隨後縣委辦公室將此以文件形式印發。該縣遂按此應對驗收檢查,全縣每個村都組建了十幾人的信息員隊伍,提前設計好路線,給檢查組人員“帶路”,避免檢查發現問題;為防止檢查前臨時購置新物品造成“穿幫”,提前為已脫貧的部分貧困戶購置家居用品,共計花費153萬餘元。劉鄉還存在其他違紀違法問題。2019年7月,蓮花縣委被責令作出深刻檢查;劉鄉受到黨內嚴重警告、政務降級處分。

忽悠脫貧檢查組,後果很嚴重,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委原書記劉鄉終於為她的小聰明付出了沉重代價。應當說,劉鄉在扶貧脫貧中也算有些作為,對於她對於扶貧的重視,此前曾有一些媒體報道。而她此次造假,也被查實為“已脫貧的部分貧困戶購置家居用品”,換言而之,她的一些脫貧政績是實打實的,造假則是為了錦上添花,確保萬無一失。

然而,即便是這種錦上添花式的造假,同樣也不可容忍。造假是扶貧工作中的毒瘤,是不可逾越的紅線。遏制扶貧造假,不放過大惡,也不能縱容小惡,小惡不懲,往往會養癰成患,危及大局。就如蓮花縣委原書記劉鄉,不僅造假,而且居然在公開會議上上總結了4條迎檢“過關訣竅”,即人為控制抽檢比例、提前規劃迎檢路線、電話查訪確保百分百滿意率、配齊舊用品避免“穿幫”等。這樣的風氣若不狠剎,無疑將形成惡劣示範,在干擾扶貧大局的同時,損害政府的公共形象。

縣委書記忽悠脫貧檢查組,類似的事例早已不鮮見。以往,貧困縣是香餑餑,一些地方都爭著戴貧困的帽子,弄虛作假,官僚主義現象層出不窮。而今,在國家要求限期脫貧,不脫貧、不摘帽就可能被追責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同樣延續以往弄虛作假的思路,部分基層官員不是把聰明和精力用在紮紮實實做好扶貧上,通過想方設法揣摩上意,在“迎檢”等方面做足花哨功夫。

此前媒體就報道,在脫貧工作國家省際交叉考核中,中部某縣曾上演了一場幹部“裝兒子”的戲碼。平日對幫扶工作敷衍應付,在檢查時卻慌了神,為應付檢查,避免“露餡兒”,一名年輕幹部“潛伏”到貧困戶家裡“裝兒子”,想替貧困戶回答問題、矇混過關。但“演技”再好也難讓民眾接受,最終還是穿了幫。

類似“迎檢”造假,暴露出一些地方官員扭曲的政績思維。顯而易見,他們真正關心的不是貧困人群的冷暖,他們關心的只是自己的政績打分,關心自己未來的仕途。這樣的思維,註定了地方官員的短視,往往不會重視扶貧長效機制的設計,一些地方的扶貧工作總是不見成效,或者脫貧後又迅速返貧,一個癥結也在於此。

就像蓮花縣委原書記劉鄉,花153萬為脫貧貧困戶購買家居用品不手軟,如此大手大腳亂花錢,不顧惜納稅人的血汗錢,即便暫時脫貧又如何?這種粗暴的施政思路之下,貧困戶遲早都將是受害者。

可以看到,在扶貧考核和監督日益完善的當下,地方官員的這種小聰明已經越來越玩不轉,前有安徽阜陽因“刷白牆”“宣傳片”等事件成了反面典型,後有縣委書記忽悠脫貧檢查組被降級,類似事件無不透露出一個信號,那就是國家相關部門對於扶貧造假“零容忍”姿態。

毫無疑問,弄虛作假、官僚主義是扶貧的的最大“攔路虎”,對扶貧造假“零容忍”,才能以案示警,倒逼政府部門及其官員,使其不敢任性而為。打擊扶貧中的弄虛作假,需要上級部門自上而下的監督,也需要民眾自下而上的制衡,必須上下合力,方能根治扶貧領域的這一頑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