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素解》卷八:初地為什麼叫幹慧之地呢?無禪定源頭活水

此講講明菩薩的階次,從凡夫修行菩薩的階次。

對於初地菩薩,此地為幹慧之地,只是乾乾的智慧罷了。沒有禪定的源頭活水。

這個說法太形象了!

《楞嚴經素解》卷八:初地為什麼叫幹慧之地呢?無禪定源頭活水

​【原文】阿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輩愚鈍,好為多聞於諸漏心未求出離。蒙佛慈誨,得正燻修,身心快然,獲大饒益。世尊。如是修證佛三摩提,未到涅槃。云何名為幹慧之地,四十四心,至何漸次,得修行目。詣何方所,名入地中。云何名為等覺菩薩。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大眾一心,佇佛慈音,瞪瞢瞻仰。

《楞嚴經素解》卷八:初地為什麼叫幹慧之地呢?無禪定源頭活水

​【解釋】阿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輩愚鈍,好為多聞於諸漏心未求出離。蒙佛慈誨,得正燻修,身心快然,獲大饒益。阿難從座位站起來,恭敬地頂禮佛足,而後對佛說道:“我輩愚鈍,喜好多聞多記,在有漏心中沉迷,而未能求證出離生死苦海。

承蒙我佛慈悲教誨,得到正道助緣燻修,使得身心快然安樂,獲得大豐饒利益。”

阿難多聞強記第一,前面佛批評他不如修一日禪定功夫。佛這是因材施教,針對阿難這種多聞強記的缺點而說的。如果本身禪定功夫很精進,就需要多聽聽佛法啟發悟性了。當然禪定功夫,在定中可以生髮智慧。

什麼是有漏呢?心如同君主之官,在城池中;而六根如同六個城門,如果都攝六根,六根清淨,不使得物慾漏進來汙染本心,這就是無漏。如果城門把關不緊,就會漏進來了,這就是有漏。

世尊。如是修證佛三摩提,未到涅槃。阿難又說道:“世尊。如此修證定力,可是還沒有證得涅槃之前,位次和次第是如何的(阿難請求開示修行的次第,比如唐三藏所翻譯的《瑜伽師地論》就是講從凡夫逐步修證成佛的次第過程)。

云何名為幹慧之地,四十四心。阿難又說道:“為什麼稱之為幹慧之地呢?為什麼稱之為四十四心呢?”

什麼是幹慧之地呢?菩薩修行有十地的次第,第一地就是幹慧之地。幹慧很形象,只是乾渴的慧,沒有禪定之水,失去禪定之水的滋養。如果能夠有禪定之水,源源不斷地過來,智慧會更加圓滿。如果僅僅是開悟或者明心見性,而不經常持清淨心,沒有能夠經常處於禪定,這就是幹慧了。開悟或者明心見性雖然也不簡單,但是見性起修罷了,還只是開始,需要不斷地修習禪定。各大市場平臺查詢【中華網佛教頻道】,瞭解專業佛教知識。

什麼是四十四心呢?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

所謂十信(修行應該有的十種信心)分別為:

(1)信心:對佛法升起信心,如果已經明心見性和開悟,必定是有信心了,因為已經看見心性的亮光了,沿著亮光走就可以了。此心如同生鏽的銅鏡一樣,明心見性是看見鏡子透過的亮光了,必定信心十足,可以把銅鏡的鏽跡打磨乾淨,可以回家。如果還沒有明心見性,只是看到師兄弟精進修行的各種好,看到佛陀的三十二相好,看見修行人的淡定和閒定而起的信心。

(2)念心:已經能夠保持正念。對任何事情只是帶著覺知,而不會加善惡、美醜的評判。分別心正是痛苦的根源。正如《道德經》所說:世人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世人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3)精進心:不斷精進求證無上菩提,精進救渡眾生的心。

(4)慧心:如果已經明心見性,就有了般若智慧,隨著悟性的增長,智慧會越來越圓融。

(5)定心:如果光有慧,而沒有禪定,沒有定力,就是幹慧了。需要有定力的心,這是源頭活水。

(6)不退心:不會再退轉了,只要明心見性開悟了,見到心性的亮光,這個亮光周圍會不斷擴大,不再縮小退轉了。

(7)護法心:至誠護持佛法的心,傳佛心印,傳承正法,不使得佛法被歪解,不使得佛法被邪師所歪解,不使得佛法遺失。

(8)迴向心:不是隻顧著自己一個人往前修行,往前走,而是要有迴向給眾生的心。看看後面跟著修行的師兄師弟,看看還在沉溺於生死苦海的眾生,想辦法用各種善巧方法去引導救渡。

(9)戒心:嚴持清淨戒律,特別是要學會慎獨,並不是別人看不見就不持戒,並不是別人聽不見就不持戒。

(10)願心:有大願心,受普賢菩薩大願力的感召。發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所謂十住分別為:

(1)初發心住:如何住呢?正如《金剛經》中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初發大菩提心,這是很珍貴的,要不忘記自己的初發心,不忘初心,不忘記真心本心。

(2)持地住:菩薩修行從一地直到十地次第精進修行。之所以說地只是一個比方罷了,不住地相。地實則為心地罷了。田實際上心田罷了。合稱為田地。

(3)修行住:只要能夠住於初發心,不忘記自己的初心;能夠持於心地不動,遊離四方修學修行也無大礙了。持心地為知,修行為行,已經可以知行合一了。

(4)生貴住:註定生為尊貴的法王子。如來佛為世尊,而法王子也是尊貴的。不再生於卑賤之地,不再生於地獄、餓鬼等惡途了。

(5)方便具足住:自利利他,各種善巧方便具足。

(6)正心住:住於正心,非是邪心。如果是邪心就是邪師;如果是正心就是正師,是善知識。正心,此心與佛相應。

(7)不退住:日日增長,不退轉,正如《中庸》中所說,日新,日新,日日新。如同打磨生鏽的銅鏡,每天都是打磨掉舊的一層鏽跡,顯出新的一層。

(8)童真住:此心返老還童。正如《道德經》中所說的,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恢復天真無邪的童真。

(9)法王子住:法王子為如來佛的點滴傳承命脈。住於法王子,不退轉。

(10)灌頂住:既然為法王子,就受到如來佛智慧的灌頂和加持,快速證得無上菩提。各大市場平臺查詢【中華網佛教頻道】,瞭解專業佛教知識。

所謂十行分別為:

(1)歡喜行:菩薩不光是知,還要行。菩薩有歡喜心,充滿法喜,快樂的修行人。菩薩已經證得正果,內心喜樂,並非世俗那種喜樂能夠相比。菩薩令眾生歡喜,隨順十方眾生,因材施教。眾生求子得子,求財得財,並非一味苦行。如果作為修行人,不能歡喜,整天愁眉苦臉的,如何能夠接引吸引眾生修行呢?

(2)饒益行:饒益一切眾生,眾生求福得福,求壽得壽。眾生求法得法,求智慧得智慧。

(3)無嗔恨行:不管眾生如何,也無任何嗔恨心。大火燒壞功德林,嗔恨心引起的怒火足以燒壞所有的功德。人類武器的發展也是沿著金木水火土這個路徑在演進的。石器時代,人類武器是石頭,是土。在石器時代之前是用木頭樹枝,那是木。冷兵器時代,那是金。火藥大量運用,槍支彈藥,火箭導彈核導彈等,這是當今的火的年代。而從2012年開始,特別是在2019年即將加速進入水的時代。正所謂上善若水。核導彈是雖然很厲害的火器,但是終究不如心中的嗔恨心和怒火厲害。如果不是怒火,原子彈也不會在日本爆炸了。如今最厲害的武器是水性武器,文化的武器,令核導彈被封印,令人類遠離戰爭。各大市場平臺查詢【中華網佛教頻道】,瞭解專業佛教知識。

(4)無盡行:菩薩發心度無量無盡眾生,不會懈怠。

(5)離痴亂行:離愚痴和散亂,一心住於正定。如果能夠離愚痴就是有智慧。不散亂就是出於定。所以核心還是定慧雙修。

(6)善現行:由於已經離愚痴和散亂,所以在同類當中現異相。雖然說是異類,但是善於顯現,不會太過於突兀,而是同異一體。不會像孫悟空剛剛得道那樣,到處現七十二變。菩薩善於顯現,和光同塵,不會過於尖銳。正如《莊子》中所說,呼我以馬以馬應之,呼我以牛以牛應之。菩薩也是求子得子,求波得波。光如同菩薩,物理學家以粒子方式觀察,就得粒子;以波動方式觀察,就得波動。菩薩如同滕根,紮根於土地,而上面發美麗的花葉。需要甚深的般若智慧,而顯現出花葉。

(7)不著行:於一切法無所黏著,不粘滯。正如《金剛經》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8)尊重行:又稱之為難得行。以前種種善現,都是由於般若智慧所顯現。般若智慧難得,所以尊重。古人尊師重道。古人為師的,首要是傳道,授業解惑。如今世人很多不知道為何物,也不知道之珍貴了。孔子教導弟子修君子儒,就是要有志於道,而非有志於功名。如果有志於功名,那就是小人儒了。

(9)善法行:由於有般若智慧,所以善於說法,善於辨法,善於護法,善於傳承佛法佛種。於一切法而無障礙,能夠圓融貫通。《金剛經》中講,如果有人聽聞此經,不驚不怖,甚為稀有。如果能夠開悟、明心見性,就能夠善於圓融佛法,弘法渡眾生,護持正法。

(10)真實行:由於已經證得第一義真諦,所以如說就能行,如行就能說。並不是枯坐枯定,不能圓融為眾生說法。菩薩已經證得真心成為真人,大家不要誤解道家才有真人,那就大錯特錯了。只有恢復了初心真心本心以後,方能夠成為真正的人,擁有大心。說話不打妄語,不說假話,都是真話。

所謂十回向(什麼是迴向呢?以大悲心去救渡眾生,稱之為迴向。起這個名字很形象,菩薩網上修行,位次很高了,但是卻回頭向後看看,看看很多眾生還在苦海中輪迴,苦不堪言,所以迴向救渡眾生)分別為:

(1)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救護一切眾生,令脫離生死輪迴苦海,然而又要離眾生相。正如《金剛經》中所說的,不住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者相。佛陀說,雖然說法一生,可是未曾說一法。這是為了打破法相的執著。佛陀說,雖然渡很多眾生,可是實則無一眾生可渡。這是離眾生相。

(2)不壞迴向:對三寶有不壞的信心,只要迴向此善根,就會利益眾生了。

(3)等三世一切佛所作迴向:要等同於三世一切佛所作的迴向,要向佛看齊。三世一切佛所作迴向是什麼,我們就要跟著做。不著生死,已經超脫了生死之相,要勤於修證無上菩提,而後迴向救渡眾生。

(4)至一切處迴向:迴向一切處,迴向一切三寶,迴向一切眾生。以慈悲心照一切處,照一切眾生,照見一切眾生疾苦。不會落下一個眾生,不會落下一個黑暗角落。

(5)無盡功德藏迴向:迴向而作佛事,而得無盡功德,然而不居功自傲,只是將功德退藏起來。正如《道德經》中所說,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6)隨順平等善根迴向:迴向一切眾生,一切眾生所有善根本來是平等。每個人的自性本心都是一樣的。正如《六祖壇經》中所說,人有南北,可是佛性並無南北。

(7)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迴向一切眾生,不偏不倚。正如《金剛經》中所說,不住相佈施。迦葉和須菩提專門區分貧富而佈施,已經住相佈施了。

(8)真如相迴向:迴向真如,迴向宇宙和人生的實相。正如《金剛經》中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透過夢幻的相,而看見真如。以智慧看穿虛幻,而洞穿真如。在人生當中,不會入戲太深,已經以旁觀者看待世間一切。

(9)無縛無著解脫迴向:迴向看待世間一切法,已經無束縛,無著相。不住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者相;不住法相;不被業絲所束縛。

(10)法界無量回向:法界無量無邊,迴向時候已經圓融無礙了。對於佛法圓融貫通。沒有門戶之見,不會看不起儒,也不會看不起道,而是圓融貫通。不會看不起西方比如蘇格拉底、柏拉圖、康德等,而是圓融貫通。各大市場平臺查詢【中華網佛教頻道】,瞭解專業佛教知識。

所謂四加行分別為:

(1)暖加行:此只是比喻罷了。比如有人鑽木取火,火雖然沒有出來,可是暖先感覺到。用智慧之火,燒煩惱柴火,越燒越旺。南懷瑾老師曾經說過,如果開悟了,不管是正的反的,各種煩惱丟進去大熔爐裡,火越燒越旺。加行使得暖,點火起來就有了真正般若之火,就已經開悟了。修行人自己也要加油,使得修行變暖,方能量變到質變,方能點燃智慧之火。持清淨戒律的師父應該要加持弟子,令快速變暖。

(2)頂加行:此也是比喻。比如修行人爬上山頂,就可以看清所有迷霧。修行人自己也需要往山頂爬,放能看清,方能圓融無礙。師父應該也加持弟子們,令其站在巨人的頂上,更加容易看清楚。爬上華山頂上,方看清楚華山五個山峰原來是一體的。物理學也是如此,爬上形而上之道,方能看清楚相對論、量子理論和經典力學等都是一體的,都是連在一起的五座山峰。

(3)忍加行:修行人令此心忍,會使得修行突然大進步。比如清代乾隆御醫黃元御,被庸醫所誤診,弄瞎了一隻眼睛。他忍辱而發奮讀傷寒,突然頓悟而得道。王陽明先生在貴州龍場,也須忍,方能有龍場悟道。森田療法被稱之為東方禪療,其中提到忍受痛苦,為所當為;順其自然,為所當為。如果沒有忍受痛苦和磨難,無法突破自己;痛苦和磨難是開悟的資糧。所以說忍是加持給修行人的資糧。

(4)世第一加行:修行人雖然未能證得無上菩提,但是卻知曉此世間第一。修證無上菩提是此生第一要務,第一有意義的事情。修行人知曉並不是有多少知識就更加厲害,而是智慧第一。正如《道德經》中所說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蘇格拉底說,他知道自己的無知,可是那些所謂的聰明人不知道自己的無知。他比別人知道多一些,就是知道自己的無知之處。可是那些所謂的聰明人不知道自己的無知,以為自己很博學。

至何漸次,得修行目。詣何方所,名入地中。云何名為等覺菩薩。阿難又說道:“修行的位次漸次是如何的呢?所得的修行的位次名目是如何的呢?修行造詣到了何種境地,方能稱之入地了?如何才能稱之為等覺菩薩?”菩薩從初發心到修成正果成佛,有五十二個等級,分別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五十二個位次。

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前面已經講過了,這裡講十地。

所謂十地分別為:

(1)一地或者初地,歡喜地:此地菩薩的智慧如同佛的智慧;菩薩所明之理如同佛理,已經開悟或者明心見性。此地可以說是幹慧之地,還不能時常處於禪定之中。禪定是智慧的源頭活水。不要小看初地菩薩,不要小看開悟或者明心見性,此時已經圓融佛經了,一看便知。三教許多書一看就知道了。此地菩薩得法喜,登於初地。雖然說地,實則是心地。各大市場平臺查詢【中華網佛教頻道】,瞭解專業佛教知識。

(2)二地,離垢地:什麼是離垢地呢?《心經》中講,不垢不淨,此為垢,垢為心垢。此心如光亮的銅鏡,只是因為有塵垢的覆蓋而已,不能照天照地。離垢就是去掉塵垢。二地菩薩已經明瞭萬事萬物的相異之處都是假象,能夠將萬物混同玄同而為一,例如莊子的《齊物論》。《道德經》中講,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如果無難就無易,無善就無惡,無長就無短,無動就無靜。這一切都是相對的。動靜也是相對的。古人講,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靜並不是絕對的好,也不是絕對的不好。如果一直靜在一個單位或者一個地方,可能就會腐臭了。例如工作在一個行業或者一個單位沉下去,一門深入確實能夠有好處,但是如果形成惰性,如此就不好了。流動雖然好,但是也有不好。如果太過於頻繁地流動,而不能一門深入做點實事,頻繁跳槽,此也是職場大忌。如果從異入於玄同,而此玄同之相也泯滅了,此方稱之為離垢地。

(3)三地,發光地:如果同異的垢,分別心已經乾淨了。本來覺知一切的心,本來的智慧光明就會顯發出來。心垢乾淨到了極點,自然生出發光地。

(4)四地,焰慧地:如果智慧發出光明到了極點,融覺之一切圓滿了,覺行圓滿則智慧之光如同發出火焰一般,如同大火把,照破一切煩惱。如同火焰照亮,覺知圓滿,稱之為焰慧地。

(5)五地,難勝地:智慧的火焰照見一切,無有同異之相,無有分別心。此焰慧地到了極致,為無有能勝之地,就是菩薩的難勝地了。

(6)六地,現前地:已經沒有同異之相,了不可得。真如清淨之性,已經明顯現前,清淨自性已經顯露,稱之為現前地。

(7)七地,遠行地:真如現前,天地萬物同為一體,廣大無邊無際。如此為遠行地。《金剛經》中說,身大如須彌山。

(8)八地,不動地:真如顯現全體,為真常無能動搖,天地萬物,天下眾生同為一體。難怪有同體大悲之說。此為如如不動之地,稱之為不動地。

(9)九地,善慧地:既然已經證得真如心之本體,就可以發出妙用。此為善慧地。

(10)十地,法雲地:至此第十地,修行功德圓滿,唯獨迴向利益救渡眾生。大慈菩薩如同慈雲,潤澤眾生。可是本來此心孤寂寂然不動。此地稱之為法雲地。

什麼是等覺菩薩呢?此地菩薩,覺行圓滿,等於如來妙覺。如來妙覺,覺知一切。如來是已經證得正果,在果海中了。如來只是慈悲眾生,所以逆流回向救渡眾生。此等覺菩薩還未證得正果,還屬於正流,並非逆流。各大市場平臺查詢【中華網佛教頻道】,瞭解專業佛教知識。

什麼是妙覺菩薩呢?此妙覺菩薩已經證得圓滿究竟佛果。修行到了這個階位,則可以斷除一切煩惱,智慧圓滿,已經證悟絕妙涅槃、無上正等正覺的妙理。證得不可思議的真諦。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大眾一心,佇佛慈音,瞪瞢瞻仰。阿難說完這番話,恭敬地五體投地。大眾都專心致志,佇立在那裡等待佛慈悲的法音,眼睛直視著佛,眼巴巴地瞻仰著佛,期待著能夠得到佛的教誨。

《楞嚴經素解》卷八:初地為什麼叫幹慧之地呢?無禪定源頭活水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迴向給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脫

《楞嚴經素解》卷八:初地為什麼叫幹慧之地呢?無禪定源頭活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