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GDP增速從去年的7%降到現在的4.5%,到底發生了什麼?

印度一直是一個比較神奇的國家,而且很多印度網民自我感覺都比較優越,甚至連一些政客也自我感覺優越。比如1998年印度前總統阿卜杜勒.卡拉姆曾經預測,到了2020年,印度將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變成為一個超級大國。

然而現在距離2020年只有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印度超級大國的夢想肯定是要破碎的,更讓印度感到尷尬的是,2019年印度的經濟下滑是非常明顯的。

過去十幾年印度一直是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地區之一,憑藉其龐大的勞動力人口以及市場,印度經濟一直處於快速上漲的態勢,再加上莫迪上臺之後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印度經濟走向了快速發展的快車道。

印度GDP增速從去年的7%降到現在的4.5%,到底發生了什麼?

從2003年之後,印度經濟基本上每年都保持7%左右的增速,有的年份甚至達到8%以上的增速,最近兩三年印度甚至已經超過了中國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經濟增速最快的國家。

然而進入2019年之後,印度的經濟增速卻出現了斷崖式的下降,根據印度有關部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7月到9月),印度GDP增速已經跌至4.5%,低於市場預期的4.7%,並創下26個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如果考慮到2019年上半年印度經濟增速下滑到5.4%,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出2019年印度整體GDP的增速大概是在5.2%~5.3%之間,這個增速相較於2018年下降了1.6個百分點以上。

為何印度的經濟進入2019年之後會出現突然下滑呢?這裡面我覺得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受到全球整體經濟環境的影響。

進入2018年以來,全球整體經濟環境都不太樂觀,特別是進入2019年之後,隨著貿易摩擦的不斷升級,全球很多國家的經濟表現都不太理想,出口下滑是普遍現象。

比如2018年印度出口商品總額為3260億美元,同比增長9%,進口商品總額為5110億美元,同比增長14%。但從2019年上半年印度公佈的數據來看,2019年前6個月,印度對外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為4156美元,美元名義下同比增長只有0.6%,其中出口商品1668.7億美元同比增長2.5%,進口商品為2491.2億美元,同比下降0.7%。

第二、印度不合理的經濟結構,印度比較落後但是服務業比重卻第二產業比例還高。

從全球很多發達國家的發展歷史來看,大多數國家都是從農業社會再到工業社會,再到現代化社會。在這一過程當中,剛開始時候農業佔GDP比例是比較大的,到了工業時代,第二產業佔GDP的比重是比較大的,只有一個國家到了發達的現代社會之後,服務業佔比才會比較大一些。

但是印度的經濟發展過程有點讓人看不懂,目前印度經濟相對來說是比較落後的,2018年印度人均GDP只有2015美元,排名世界第158位,這個人均GDP排名跟非洲一些落後國家差不多。

印度GDP增速從去年的7%降到現在的4.5%,到底發生了什麼?

但是奇怪的是印度經濟處於相對比較落後的階段,但國內的服務業佔比卻非常高。目前印度服務業佔GDP比重超過50%,而製造業佔GDP的比重卻不足20%,這個經濟結構跟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是一樣的。相當於印度還沒有完成工業化進程,就進入了現代化進程,但是這種經濟結構,我認為對印度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畢竟對於一些落後國家來說,居民的收入水平比較低,想要靠服務業來拉動經濟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最終還是要靠製造業來拉動,特別是持續不斷的投資來拉動經濟的發展。

比如2019年印度因為汽車銷量下降導致汽車行業減產,這直接導致印度製造業增長率從一年前的12.1%跌至0.6%。

第三、投資放緩。

最近幾年印度經濟之所以能夠迅速發展,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外資企業的投資。特別是在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世界工廠進行產業升級的過程當中,有很多外資企業都跑到了印度以及東南亞其他國家去投資,這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當地產業的發展。

印度GDP增速從去年的7%降到現在的4.5%,到底發生了什麼?

比如2018年印度獲得國外直接投資總額就達到377.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但是進入2019年,特別是2019年下半年之後,很多外資都開始大量流出印度。據有關數據統計,從2019年6月份開始,印度股市就出現了大量的外資外流,6月份開始就出現了45億美元的外流,創下了20年最大的季度拋售。

股市外資流出只不過是印度整體外資走向一個表現而已,實際上進入2019年以來印度對外資的吸引力是有所下降的,比如截止2019年6月份,印度累計吸引的外資投資只有168億美元。如果按照這個增速來看,2019年所吸引的外商投資有可能比2018年還要低。

除了外商投資表現不理想之外,印度國內的投資也有所放緩,比如2019年有些印度開發商就削減了大型房地產、基礎設施和其他項目,這不僅僅直接影響到GDP的增長,也損害了就業和工資。

第四、大規模的銀行改革導致信貸投放縮減。

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都離不開信貸的投放,特別是對於新興經濟國家來說,銀行信貸對刺激經濟的發展是非常明顯的。進入2019年以來,印度進行了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銀行改革措施,比如對國有銀行實施精簡和現代化改革,把原來的10家國有銀行合併為4家。改革的過程當中銀行的問題不斷暴露,銀行信貸削減,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經濟的增長。

第五、債務問題。

債務問題一直是印度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不確定因素。據有關數據統計,截止2018年印度政府債務,印度的外債規模大概是1.4萬億美元左右(包括中央公佈的外債、各邦政府以及企業全口徑外債總和),外債規模佔印度GDP的比例超過50%。如果把其他債務計算在內,目前印度政府總體債務佔GDP的比重甚至已經超過65%的國際警戒線。

而目前印度的外匯儲備就只有4200億美元左右,2018年財政收入只有5440億美元,光外債利息佔財政收入的比例就達到20%。

印度GDP增速從去年的7%降到現在的4.5%,到底發生了什麼?


可見印度當前面臨的債務壓力是非常大的,也正因為如此,印度也被一些評級機構下調了信用評級。比如2017年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就將印度的主權信用評級評為Baa3級,這是該評級當中最低的評級。

所以過高的債務壓力已經成為了印度經濟發展過程當中一個不確定的因素。

第六、印度國內一些體制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

前面我們也說了,最近幾年印度經濟之所以取得迅猛發展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個外商的投資,但是對於一個大國來說,真正要實現經濟的長遠可持續發展,最關鍵還是要激發國內的增長潛力。

雖然最近幾年印度經過一系列的改革,包括貨幣改革以及稅費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這對於推動印度的發展是有很大的幫助的,但是目前印度國內仍然有很多問題影響著印度經濟的發展,比如土地私有制問題,基礎設施問題都是制約印度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