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武當老爺山”和那裡的匾額

“西武當老爺山”和那裡的匾額

趙大泰 涼州賢孝博覽館

一、略談匾額

匾額,別稱“門額”,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民俗文化精品,融合辭賦詩文、書法篆刻、建築藝術,集字、印、雕、色之大成,可以說“方寸之上,包羅萬象”,被形象地稱作“古建築的眼睛”。

在中國傳統建築,如殿堂、樓閣、門庭、園林等屋簷下或者大門的正上方,通常會懸掛一塊匾額,說明建築物的名稱,或者表現義理、情感之類,具有古典的美感和裝飾效果。

若果從文字角度來分析,“匾”和“額”兩個字本身具有不同的含義。“匾”字古也作“扁”字,《說文解字》對“扁”解釋為:“扁,署也,從戶冊。戶冊者,署門戶之文也。”而“額”字,是懸於門屏上的牌匾。也就是說,用以表達經義、感情之類的屬於匾,而表達建築物名稱和性質之類的則屬於額。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橫著的叫“匾”,豎著的叫“額”。

匾額就其製作材料來說,常見的的有木刻匾額,石刻匾額和灰制匾額等。木刻匾額是在一塊木牌上雕刻上文字及圖樣花紋,石刻匾額是雕刻在石材上,灰制匾額則是將文字雕刻或者描繪在石灰牆面上。

“西武當老爺山”和那裡的匾額

二、武威有座武當山

提起武威的匾額,有朋友說起,在涼州區的金塔鎮有座道觀,道觀門頭的匾額書寫的是“西武當老爺山”,我不禁有些震驚,嚯,好大的口氣!什麼樣的道觀敢稱作“西武當”?

說起武當山,家喻戶曉的是湖北武當山。說起湖北武當山,那可是大名鼎鼎的道教聖地,也是張三丰創辦“武當派”的地方。金庸大俠雖然走了,但“少林武當”的刀光劍影,俠骨柔情仍然印刻在許多中國人的腦海中。

這座地處武威的小小“老爺山”,竟然號稱“西武當”,難道僅僅因為夜郎自大嗎?

我想也不盡然。銀武威,古涼州,地處西北邊陲,但武威人天生有著一種邊塞詩人的詩意豪情。

古有“涼州大馬,橫行天下”,“醉聽古來橫吹曲,雄心一片在西涼”,今有“南有茅臺,北有皇臺”,涼州人,還真有一種“老子天下第一”的氣概。

所以,這座老爺山,稱作“西武當”也就不難理解了。在一首《涼州人》的歌曲裡唱到,“涼州城雖然尕得很,涼州人其實砝碼得很”。果然,咱們涼州人砝碼得很!“東有武當山,西有老爺山”,這也許就是武威人的一種文化自信。

相傳,早在唐代貞觀年間,老爺山上就修建“武當山聖母廟”,所以後世俗稱武當山。明代嘉靖年間,修建“漢壽亭侯關聖王”廟,祭祀關羽“關老爺”,所以也稱“老爺山”。輝煌時期,老爺山建有無量祖師殿、玉皇殿等殿廟72座。1927年大地震時,大部分廟宇被毀,僅剩無量祖師殿、財神殿等6座廟宇。1958年,因修建南營水庫,建材短缺,遂將廟宇全部拆除。現老爺山道觀於1987年重建,1993年維修擴建。

世事滄桑,老爺山上目前僅留存有玉皇殿、雷祖殿、財神殿、山神土主廟、娘娘殿、藥王殿等小型廟宇,這些廟宇依山而建,巍峨險峻。

“西武當老爺山”和那裡的匾額

三、探訪“西武當老爺山”道觀

“西武當老爺山”位於涼州城西南13公里的金塔鎮黃康村。金塔鎮以境內原有明宣德二年建築的金塔寺而得名。

乘車來到金塔鎮,順著一條鋪著碎石的羊腸小道,就來到了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前。

抬頭望去,山不算太高,山腰上和山頂上零星矗立著一些廊宇式的房屋。在山腳下,渠流潺潺,綠樹成蔭。在樹木掩映當中,有一座四合院式的道觀,頗有古風古韻。

新修的水泥踏步臺階平整乾淨。順著臺階上去,在門廊上就可看到一塊牌匾,中間是個陰陽八卦的圖案,右邊寫著“西武當”,左邊寫著“老爺山”。

道觀的門口立著一塊石碑,石碑上的文字表明,這座道觀在2013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在大門的兩側,有兩幅壁畫,畫的是騎著靈獸的武將,鼻子裡噴著長長的仙氣。從題字上來看,是來自寧夏中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自銀所繪製的。

進入這座老爺山道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巨大的香爐,上面有一個獅子形狀的裝飾,也不知準確的名稱。要知道,好多獅子外形的靈獸,並不一定就叫獅子,也可能是麒麟,貔貅啥的。

道觀的正殿叫做“無量殿”,右側偏殿叫做“文昌宮”,左側的沒有牌匾,據管理人員介紹是地藏王菩薩殿。雖然都是平房,但也雕樑畫棟,樸素中透著奢華。

“西武當老爺山”和那裡的匾額

四、九曲黃河陣

從道觀出來,來到道觀左側山腳下,一座新修的水泥橋,通向一個新近平整出來的場地,大概有一個籃球場那麼大,上面鋪滿了碎石子,走在上面會咯吱咯吱地響。

這塊場地又是做什麼用的呢?

原來,在老爺山附近流傳著一種古老的“九曲黃河陣燈會”,這個場地就是為燈會準備的。

“九曲黃河陣燈會”,是古老的“陣法”與民間廟會的結合。顧名思義,就是取“黃河九曲十八彎”之意,以燈代兵,佈陣遊戲,是附近農村春節期間獨有的群眾娛樂活動。

金塔鎮的黃河燈會,沉寂了若干年之後,又被當地群眾和文化部門挖掘出來併發揚光大。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九(相傳為玉皇大帝的誕辰)點燈之日,是周圍各個村莊最熱鬧的日子。在那一天,彩燈齊明,鼓樂喧天,鞭炮聲聲,人流如潮。各村的社火隊和四方趕來看熱鬧的鄉親們蜂擁而至九曲黃河陣前。

“九曲黃河燈陣”整體為方形,正東方向設有兩道燈壇門,一為進門,一為出門,在大陣四角樹立紅、綠、黑、白四色大幡,形成兩儀四象之勢。陣的中心供奉三霄娘娘,即雲霄娘娘、碧霄娘娘、瓊霄娘娘,並在三霄娘娘身後樹立黃色、綠色、紅色的大幡,周圍用360根立柱掛起360個燈籠代表360個神位。掛著燈籠的立柱用繩索綵帶串聯,中間的通道就像九曲黃河一樣彎彎曲曲,行成了一個巨大的燈陣。

置身其中,供奉三霄娘娘的中心雖然近在眼前,但需要走很長的時間才能到達,因為進陣要沿著迴旋曲折的通道從“九曲”走到“一曲”。而出陣則恰恰相反,要從“一曲”走到“九曲”,才能從中心走到陣門出口。正所謂“九九曲中藏造化,三三灣內隱風雨”,此陣陣排天地,勢擺黃河,裝盡乾坤,環抱九州,按照“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九宮”的原理設計,具有濃厚的神話色彩。

九曲黃河陣的歷史非常悠久,原是古代的一種作戰陣法,相傳來自於《封神演義》中的“三姑計擺黃河陣”。三霄仙子是趙公明的三個妹妹,本來在三仙島修行,她們本領高強,擁有混元金斗、金蛟剪、量天尺等法寶,騎乘青鸞鳥、花翎鳥、鴻鵠鳥等神鳥。趙公明輔佐商朝太師聞仲討伐西岐,不幸身亡,三霄仙子下山為兄長報仇,就擺下了九曲黃河大陣,困住了姜子牙手下的十二員大將。無奈天意難違,三霄仙子最終被元始天尊和老子滅殺,難逃陣破人亡的結局。姜子牙封神榜封神時,三霄仙子被封為三霄娘娘,執掌混元金斗,主管世間的投生轉世。

為感念趙公明為朋友盡義氣及三霄仙子為兄長報仇不惜犧牲生命的精神,當地群眾特把九曲黃河陣演變成了遊藝活動,這就是“涼州黃河燈會”。每年的正月初九,黃河燈會正式開幕,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傳說在燈陣中行走能夠消災祛邪,所以四鄰八鄉的鄉親們都會來到燈陣走一圈,同時祭拜三霄娘娘,祈求神靈滿足各自的心願。

涼州黃河燈會2008年被確定為甘肅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單位為涼州區文化館,燈會的省級傳承人目前為黃康村的村民王士學老人。王士學老人佈置黃河燈陣的手藝來自家傳,他本人是第七代傳人。

近兩年來,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策的支持下,古老的黃河燈陣煥然一新。通往大陣的鄉間小路鋪上了碎石,大陣旁邊的溝渠上修築了小橋和踏步臺階,燈壇門也修建得頗具氣派,大陣所在的場地得以平整夯實並鋪上了碎石,懸掛燈籠的立柱更加的結實美觀,陣的中心則擺上了嶄新的三霄娘娘造像。

隨著優秀傳統文化的日益復興,涼州黃河燈會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必將為涼州區、武威市乃至甘肅省的文化旅遊事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西武當老爺山”和那裡的匾額

五、攀登老爺山

老爺山不高,但怪石嶙峋,道路難行,山上零星分佈有數座廟宇。

順著山路上行,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山神土主廟”,廟內供奉有五尊塑像。在南牆上還貼著一幅“送子觀音像”,應該是當地百姓後來貼上去的。

武威人所稱的“土主”,大概是“土地爺”的意思,至今涼州方言裡面還有“土主爺的X是個泥棒棒”的俏皮話。

“西武當老爺山”和那裡的匾額

接下來是一座“娘娘殿”,殿外的走廊了懸掛著一口祈福大鐘,鐘上鐫刻有捐資人員的姓名。殿內供奉的三尊塑像,殿外有石頭壘成的焚燒爐。

“西武當老爺山”和那裡的匾額

來到“藥王殿”,外匾是豎形的,署名是“顧永林敬書”,內匾是橫書,從右至左為“白衣天使”,還有捐資人員的名單。殿內供奉有“藥王”及其童子的塑像。南面山牆上彩繪有“華佗”像,北面山牆上則是“扁鵲”像,落款為“古浪縣昌靈山雕塑彩繪隊楊文桂設計製作”。

“西武當老爺山”和那裡的匾額

繼續前行,可以看到一座雙層廟宇。第一層是雷祖殿,第二層是玉皇殿。因為建築結構岌岌可危,已經被人阻擋,禁止登上二層。

“西武當老爺山”和那裡的匾額

來到財神殿,門上的匾額令人眼前一亮,因為這塊匾額是書法水平最高的一塊。匾額藍底金字,上書“忠靈福輝”四個隸書大字,及捐建人員姓名。落款“庚辰年五月十三日李福如敬書”。李福如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涼州水陸畫”的傳承人。

“西武當老爺山”和那裡的匾額

另一塊匾額為“神光普照”,落款為“西武當老爺山修建誌慶,乙亥年武威道教協會敬贈。”

“西武當老爺山”和那裡的匾額

財神殿裡供奉有財神趙公明,以及財神關羽等塑像,牆壁上有大量精美的壁畫。

山上還有一些荒廢破敗的小型廟宇,其中一座破廟前有一個殘碑底座和碑帽。碑帽雕刻有兩條盤龍,中間一塊有幾個篆文字,難以辨認,只是感覺年代久遠。

“西武當老爺山”和那裡的匾額

一路走,一路看,最終登上了老爺上的山頂。山頂上的平坦之處,殘存有廟宇的地基,明顯曾經有一座規模較大的廟宇。俯瞰四周,農莊與城市交錯,舉目望去,藍天與白雲輝映,不禁心曠神怡,慨嘆“不虛此行”。沒想到,武威還有這麼個好地方。或許,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下,老爺山會恢復往日的榮光,成為名副其實的“塞外小武當”。

“西武當老爺山”和那裡的匾額

參考文獻:武威西武當山(老爺山)(美篇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