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票據市場長這樣,2020年的票據市場又是什麼樣?

2019年的最後一個月,又到了總結分析展望的時候了!

2018年底票據價格中樞從5%到3%、幾近於單邊下行的走勢,當時的大家想法都是2019年應該不會從3%到1%吧。

但是事情總是“怕什麼來什麼”,2019年不僅真到了1%,還見了兩次,分別是7月底和11月底……

2019年的票據市場長這樣,2020年的票據市場又是什麼樣?

圖1:2019年票交所國股銀票轉貼現利率走勢

同時,2019年的票據市場還呈現其他特點:

票據的信貸規模屬性與規模的“負溢價”一個標題

由於票據兼具資金屬性和信貸屬性,其價格走勢應取決於資金價格與“信貸規模溢價”。

2010年以來,由於企業部門加槓桿、融資需求旺盛而信貸規模相對稀缺,因此票據“信貸規模溢價”為正且價差不菲。

例如可以票據轉貼現利率與DR007衡量。

2019年的票據市場長這樣,2020年的票據市場又是什麼樣?

圖2:票據的信貸規模溢價變化

以往票據業務的創新也多圍繞著如何“銷規模”做文章,以求儘可能多的獲取規模溢價。

進入2019年,監管層仍繼續著力於打通寬貨幣向寬信用的轉換,但目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企業違約風險上升,商業銀行風險偏好與優質“資產荒”導致以票據填充規模的現象較為普遍。

在信貸投放指標驅動下,票據“信貸規模溢價”迅速收窄、甚至在部分時點為負,票據資產價格與資金價格嚴重背離和倒掛。

票據利率低位徘徊與高波動性

由於2019年票據業務強化了信貸調節池的定位與功能,票據利率在機構旺盛的配置需求影響下保持低位,但是低價本身又呈現高波動性,並且與過去的經驗規律也較為不同。

一是季末、半年末等以往出現脈衝走勢的,今年都波瀾不驚,反倒是7月末、11月末讓人大跌眼鏡。

二是上半月票據市場往往交投清淡,下半月再根據信貸投放情況“隨機而動”。

三是大行的信貸投放及相應的票據交易策略行為和市場的“動物精神”相互交織,推波助瀾,進一步放大市場情緒和票據價格波動。

包商事件後的同業信用分層

2013年“錢荒”與包商事件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是先流動性風險,後信用風險,而後者是先信用風險、後流動性風險。

因此前者可以通過央行的流動性注入化解而後者需要時間,特別是同業剛兌信仰破裂後信用風險的重新定價,在此之前,相當部分的流動性將無奈的淤積於頭部機構。

監管政策的持續發酵與多重疊加

銀保監會《“鞏固治亂象成果 促進合規建設”工作的通知》(〔2019〕23號)及北京銀保監局《關於規範銀行業金融機構票據業務的監管意見》(〔 2019〕 248 號)、央行《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徵求意見稿)》和最高人民法院《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九民紀要”)直接關係到票據市場下一步將如何發展和演化。

可以說,儘管2019年票據業務又多收了那麼三五斗,但展望2020年,無論是票據的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都充滿著壓力和不確定性。

2019年的票據市場長這樣,2020年的票據市場又是什麼樣?

2020年的票據市場也許會這樣發展:

01

票據價格料將在2020年2季度趨勢性上行

從央行發佈的最新調查數據來看,信貸需求低迷,且去年底至今年初相當部分的套利票水分將被擠出,短期內票據仍將供不應求,今年以來壓制票據利率的邏輯仍將持續。

但是,今年3季度6%的經濟增長速度已經接近政策底線,2020年“兩個翻一番”的目標意味著明年穩增長的訴求更強、逆週期調控的力度更大、措施落地的時間更早,信貸、社融以及宏觀經濟數據在明年上半年就可能超預期好轉,而票據利率料將提前做出反應,在二季度即出現趨勢性上行。

02

寬貨幣+緊信用(定價)環境有利於票據業務

包商事件後的同業信用分層是同業信用風險重估的開始,在此過程中一是存在定價向上的“超調”,即信仰破裂後受限於信息的不對稱而採取“一刀切”策略,錯殺一部分中小金融機構,其價格有迴歸正常的需求。

二是信用風險溢價從同業端向企業端的“傳導”,從EVA角度看部分目前被錯殺的銀票的收益率已超過高等級企業商票,企業信用價差是否存在向下的“超調”?

再疊加“九民紀要”等嚴監管政策對一、二級票據市場的整頓,從而形成“寬貨幣+緊信用(定價)”格局,票據業務價差有望保持合意空間。

03

在戰術上以經營息差為重要目標

票據業務盈利的驅動力,大致可以歸為規模、槓桿、息差。

隨著2018年7月流動性新規執行且納入資產規模2000億以下中小銀行,票據“槓桿+錯配”的空間已大幅受壓。那麼“規模”和“息差”如何經營?

當前環境下,票據規模的擴張很大程度依託於產品及業務模式的“升級”,即“票據資管”。

截止2019年一季度末,已有275個券商資管類產品、26個基金子公司資管類產品接入上海票據交易所,合計票據託管量8543.19億元。

票據資管已成為市場先進行票據資產規模增長、票據業務盈利的有效利器,不僅解決高收益、低流動性票據資產的規模及出口問題,還極大提升表內的調整和騰挪空間,可謂攻守兼備。

息差則在於如何尋找和維護本機構的“價值客戶”。票交所時代,隨著信息不對稱現象的不斷減少,當天買、賣斷以獲取價差的傳統票據流轉業務空間亦不斷收窄,並且高頻交易的票交所交易成本也不可忽視。

目前和絕大部分機構資金成本倒掛的國股票,配置價值並不大,對於市場價格的波動也缺乏保護,幾十BP的波動瞬間就將持票收益化為烏有。

因此,在當前票據利率水平非理性、未來不可持續且波動加大的判斷下,建議採取信用利差保護策略更為妥當。

從配置來看,適當下沉信用重心、挖掘有價格迴歸要求的銀票,提前佈局和儲備高收益票據資產。

從交易來看,隨著票據交易的“去渠道化”,公開市場、公開信息、公開數據,票據交易水平的高低將更多取決於投研能力,賺交易對手的錢以增厚收益,並可儘早開展與非銀(非銀自營及SPV)的對手交易以獲取早期價格紅利。

04

在戰略上尋求票據差異化發展道路

“理念”、“科技”、“客群”三位一體,“理念”即票據業務經營模式調整與後臺支持優化,例如票據業務定位,票據業務承兌、貼現、轉貼職能安排,總、分職能分配、票據業務風險政策與資源配置等,特別需要高度關注票交所“標準化票據”的後續進展,尤其是以未貼現商票為標的。

“科技”即金融科技+,客戶體驗的提升離不開科技與系統的支持,當前票據業務模式創新疊加票據產品的升級,線上化、可視化、自動化正在加速,例如“票據池”向“大應收池”的擴展並嫁接供應鏈系統,票交所“貼現通”嫁接商業銀行“秒貼”等,層出不窮。

“客群”即在於夯實票據業務的價值客戶基礎,2019年也再次證明直貼客戶是基礎中的基礎,這也符合票據監管政策擠水分、強化票據服務實體經濟的目標導向。

2019年的票據市場長這樣,2020年的票據市場又是什麼樣?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狄更斯曾這樣描述工業革命發生後的世界。今天,票據和它的從業者們,也生活在這樣一個奔騰而充滿“變化”的年代。展望2020年,我們唯有繼續奔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