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雷大年:2019年民企违约51家,违约金额已达1200亿

今年是民营企业违约大年。

2019年以来,新增民营违约主体51家,违约金额超过1200亿。实际上,从2016年以来,违约特别是民营企业违约已经常态化了。根据WIND的数据,2016年以来,有债券发行记录的民营企业发行主体有1040家,违约主体就有121家,违约率达11.63%,这违约率,确实够高了。

民企为什么违约率这么高?

首先,从企业经营环境看,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叠加供给侧改革,民营企业由于多处于产业链下游,而16年以来煤炭钢铁石油等价格大涨,上游企业可能盈利增长过得更舒服,但是下游的民营企业就难受了。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快速侵蚀民营企业盈利,使得民营企业经营环境快速恶化,这个过程由于太快,导致很多企业还没反应过来;

其次,民营企业本身的问题。从客观上说,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受益于改革开放,从物资短缺的时代一路顺风顺水,经济一直处在高速发展的趋势中,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到今天,对于经济周期是不敏感的,他们没有保守经营的概念,所以拼命扩大生产规模,当迎头撞上需求不振时,最终被库存害死,另外,民营企业家转移资产的问题,民营企业发家的原罪,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最后要说的,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态度。

从中国有债券市场开始,对民企的态度就十分暧昧。因为中国的债券市场主要是以银行间市场为主,主要投资者均为机构投资者,这些人对债券市场的看法是:

除了政府和国企我谁都不认,离开了政府支持企业什么都不是。

在这种态度下,民营企业融资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民营企业融资难在两个时期有所改观,一个是四万亿时期,另一个就是15-16年。四万亿的财政刺激时期无需多言,我们说说15-16年。

15年开始,中国债券市场无风险收益率快速下行,由于资管规模的快速膨胀,导致中国资本市场出现了“资产荒”的情况,这个时候,机构为了拿资产,是不看价格的。

当年有AA评级的城投公司发行7年期债券,发行利率甚至跌破了4%,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出现了快速下行。

在如此低的融资成本面前,民营企业当然选择大规模发行债券,快速做大资产负债表,此时,民企融资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

融资成本下行---企业资产做大—外部评级调高—企业融资成本下行。

但是从16年开始,由于民企的盈利持续恶化,民营企业的融资进入负反馈的状态:

民企融资成本上升---民企经营恶化—民企外部评级下调—民企融资成本上升。

而晴天送伞,雨天抽伞的银行,又在这个时候,为了降低风险,对部分民营企业抽贷断贷,最终大量的民企违约出现了。

而且可怕的是,民企的违约潮还在继续。

所以,目前民企的问题已经不是融资贵了,而是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

其实很多民企对于信托融资或者租赁融资这种高成本的钱是能接受的,但是现在这种钱他们可能都借不到了。

因为现在对于民企,很多金融机构采取的态度是:一刀切。

在一家银行的评级报告上,我们看到这样的风控措施:

爆雷大年:2019年民企违约51家,违约金额已达1200亿

当所有的金融机构都认为民企的风险大时,他就真的会自我实现,变成风险,甚至是会传染的风险。

就像大家在电影院看电影时,突然有人喊:起火了。

你会怎么做?

不管有没有真起火,肯定是第一时间跑。

但是如果大家都挤在出口上,很可能有人被踩死。

那个被踩死的人,做错什么了吗?

并没有。

只是大家都往一个方向跑,被误伤了。

民企现在也遇到这样一个情况,实际上很多民企在踏踏实实做事,经营仍然正常,但是由于银行和金融机构对民企的一刀切,使得企业正常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生产经营无法正常开展,环环相扣最终自我毁灭。

我们最近看到,包括魏桥、南山这些制造业明星企业,也遇到了债券市场的冷落,成交收益率创近年新高。

民营企业们,可能走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艰难的时刻,他们需要来自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温暖。


爆雷大年:2019年民企违约51家,违约金额已达1200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