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辞一时爽?不,这不是洒脱,而是残酷

2019年快结束了,你裸辞了么?

前两天看到一条微博话题,

#什么原因会让你裸辞#

裸辞一时爽?不,这不是洒脱,而是残酷

在2019年上半年,有超过90%的人想过裸辞,而其中90后,95后是最有裸辞冲动的人群。

确实,年轻没有生活负担,有得是试错机会——很多人都认为这是90后敢于裸辞的最大资本。

尤其是整个2019年,好像舆论场上随处可见关于职场的泥沙俱下的新闻:上半年996争论得沸沸扬扬,好不容易到了年底,大厂丑闻又引爆了舆论。

裸辞一时爽?不,这不是洒脱,而是残酷

不禁让很多人感叹:这样的工作,不赶紧裸辞了,还留着过年么?说不定自己啥时候就被“优化”了。

但是,话说回来,敢于裸辞,就真的是一件好事么?

裸辞一时爽,但也只是一时爽

前段时间,Papi酱在某档综艺节目里跟大家分享了一段自己的裸辞经历:

她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上班第一天,领导就让她查全球十大石油公司的中英文介绍。

查着查着,Papi酱突然回过神来:自己明明是学导演的,为什么要查这些呢?

工作一天后,她从公司裸辞了。

Papi酱解释说:“我不知道我喜欢什么,但我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

裸辞一时爽?不,这不是洒脱,而是残酷

这话听起来好洒脱,Papi酱的人生也很让人羡慕——毕竟,在裸辞之后,她找到了自己真正愿意投入的事业。

可对于更多裸辞的年轻人来说,却不会那么幸运。

发生在Papi酱身上的故事,在他们身上,只进行了一半:很多人裸辞了,离开了不喜欢的工作,爽了。

然后呢?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几年前那位辞职信爆红网络的老师,写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就带着自己不多的积蓄去旅行了。

裸辞一时爽?不,这不是洒脱,而是残酷

也很洒脱。而且,这句话也鼓舞了不少人逃离北上广,去旅行,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现实的残酷之处在于,他们中间大多数最后都没有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就连那个老师本人最后也没有看完这个世界,而选择了在云南经营民宿,让自己的生活落脚。

记得在日剧《逃跑虽可耻但有用》里,新垣结衣在辞职之后欢呼:“从今天起我就是正式的无业游民了!”

裸辞一时爽?不,这不是洒脱,而是残酷

这是太多人的心声。但电视剧的情节终究不是真实的世界。

在知乎上,跟“裸辞”关联度最高的两个标签并不是“自由”和“爽”,而是“失业”“中年危机”

豆瓣上一个名叫“裸辞威武,待业霸气”的小组里,讨论度最高的一条帖子却是“心态崩了,有没有人聊聊”。

裸辞一时爽?不,这不是洒脱,而是残酷

猎聘网2018年的一项报告中显示,裸辞后两周,在95后中,有25.93%的人感到了焦虑。一个月之后,90后和95后的焦虑人群的比例,分别占到了38.97%和43.21%。


裸辞一时爽?不,这不是洒脱,而是残酷

缺少存款,失去目标,裸辞带来的满足,在短暂的放空和自由之后,最终都会消散在失业的迷茫和恐慌之中。

年轻不再是试错的最大资本

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可以用两到三年的时间来试错。

因为年轻是试错最大的资本。

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频繁跳槽,还是裸辞,年轻人们的行为都可以被理解。

毕竟,在成长的路上,每个人都有很多坑要踩,有很多雷要排。

但是,当HR拿到你的简历,看到你的裸辞经历,心生疑窦的时候。现实世界却又在告诉我们,“年轻人就要多试错”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就好像蒋方舟在《圆桌派》说的那样:“这个社会的容错率,变得挺低的。”

裸辞一时爽?不,这不是洒脱,而是残酷

认识一个姑娘。研究生毕业进了国内一家非常有名的出国留学培训机构,薪水在应届生中已经算是不错了。

可干了3个月,她突然裸辞了。

英语老师的工作强度太大,三个月里她一直连轴转,觉得自己的生活快被工作掏空了。自己不想做一个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人,要学会享受生活。

裸辞一时爽?不,这不是洒脱,而是残酷

裸辞的头一个礼拜,她过上了每天早睡早起的生活,刷剧,看书,做饭,喝下午茶……

她当时告诉我(指本文作者),自己要休整两个月,再去找新的工作,反正不想再当老师了。

但到第三个礼拜她就开始慌了,存款不多,零零散散投出去的简历全无音讯。即使有机会面试,每个HR都会质问她,为什么工作三个月就辞职。

为什么呢?她不知道怎么回答。

虽然现在又重新找到了工作,而且重新做回了英语老师。但谈起来这段经历,她非常后怕。

她告诉我:“你以为自己很优秀,可以任意挑选工作。到最后却发现,比你优秀,或者跟你一样水平的人大有人在。”

确实如此。在智联招聘统计的《2019年职场人年中报告》中,整个上半年,即使在骑驴找马的人当中,也只有30%的人成功跳槽。

裸辞一时爽?不,这不是洒脱,而是残酷

而他们中间大多数,还是降薪跳槽。

这其实就像薛兆丰在《奇葩说》里说得那样,一个人有没有资格裸辞,其实只跟自己的议价权有关。

裸辞一时爽?不,这不是洒脱,而是残酷

只有足够强大,强大到可以跟整个劳动力市场去讨价还价,强大到可以在任何一个平台挑选到跟自己匹配的职位,才能在这个“容错率”非常低的社会有裸辞的自信。

裸辞一时爽?不,这不是洒脱,而是残酷

可惜,我们也要看到的是,这个社会最不缺少的就是劳动力。即使每天投入工作,投入学习的人,也要面对比他们更努力的人的竞争。

当你选择裸辞,当你选择花人生的一整段时间去享受生活乐趣的时候,这个“明码标价”的世界也在悄悄降低你的身价。

年轻,不再是支撑年轻人去裸辞的资本。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工作

在领英的《2019年度求职体验调研》中,有一个问题是关于裸辞的原因的。

46.5%的人觉得,是因为现在的工作让自己不满意。

裸辞一时爽?不,这不是洒脱,而是残酷

马云曾经说过一句话:

“年轻人离职,要么是钱没给够么,要么就是受委屈了。”

所有裸辞的年轻人,或多或少都是在工作中不满意,感到委屈,对职业前景感到焦虑了:不管是因为996太忙,还是因为工作太闲。

记得曾经采访过一个女孩儿,她因为老板让自己改方案改到后半夜,最后却说还是第一版好而愤然辞职。

当时她告诉我(指本文作者):“就是为了刷存在感,让我折腾到后半夜。这辈子再也不想跟这种人一块儿工作了,怕有一天自己也变成这样。”

这是很多职场年轻人的心声。

但是,完美的职业哪里存在?

我们常常对工作存在一种误解:一份完美的工作一定要让自己开心。但开心这件事是最主观,也最难界定的。

当高收入能让我们开心的时候,一定要面对的是在工作上付出更多的时间,以及要面对不一定喜爱的岗位。

当我们更愿意多花时间享受生活的时候,那么收入也就不会那么多。

一个既有钱,又有闲,不受约束,能够自己自由发挥的工作,在职场上是不存在的。

最近热播的某档职场类综艺节目里,那些从中国最优秀的法律院系中出来的实习生,为了自己心仪的岗位,每天都要面对工作挑战,而且难免感到委屈,受到生活的暴击。

里面一个叫邓冰莹的女孩儿,在被委托人刁难、得不到导师正面评价的时候,忍不住感到无语,最后她甚至感叹,“工作都这么累吗?”

裸辞一时爽?不,这不是洒脱,而是残酷

这才是我们在职场中要经历的常态。

就好像刘若英当年在《艺术人生》上说得那样:“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

裸辞一时爽?不,这不是洒脱,而是残酷

而面对这样的不完美,随时可能受委屈的工作。能够让人坚持下来的,不仅仅是热爱,不仅仅是兴趣,更需要的是我们剥去好恶的专业态度。

裸辞,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不会给任何一个年轻人带来他们满意的工作,更不能保证他们在下一份工作中就不会受到委屈

真正的成长,

是克服焦虑,承担责任

我还记得罗曼罗兰说过的那句话: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裸辞一时爽?不,这不是洒脱,而是残酷

在工作与我们的生活日渐融为一体的今天,这句话的意义显得尤为可贵。

其实,裸辞,对于很多人来说,本质上就是自己面对生活焦虑感的一种应激方式。

但我们首先也需要知道,当我们生活陷入困境,我们被焦虑感所围困的时候,就如同陷入了一个沼泽一样。

裸辞就好像我们在沼泽中拼命挣扎,使劲扑腾——这可能是最坏的应对方式。

它不会让我们的境况有所好转,反而会加速下沉。

有研究表明,所有冲动裸辞的人,大概率也会在下一份工作中草率辞职。而更糟糕的是,这样频繁的跳槽,会让他们的焦虑感更加严重,以至于在所有的工作中都无法全心投入。

这个时候,冷静下来,尽可能多地去权衡利弊,而不是盲目挣扎,反而会让自己的职业找到突破口。

马斯克曾在一个采访中回忆自己的创业生涯,说,自己无时不刻不想放弃,无时不刻不感到痛苦,甚至觉得自己的梦想和野心一点也不重要。

裸辞一时爽?不,这不是洒脱,而是残酷

可想到自己的手底下还有这么多跟着自己打拼的员工,自己不敢轻易放弃。

并不是说我们每个人都能有马斯克这样的地位和志向。但在他的故事里,最值得每一个在职业焦虑中挣扎,在裸辞边缘犹豫的人借鉴的就是,他身上的责任感。

年轻人常常会嘲笑中年人失去自我,不敢轻易跳槽,更不敢裸辞,但在他们身上,我(指本文作者)看到的

不是在生活面前低头认输的卑微,而是一种把生活扛在身上的责任感。

房贷,车贷,家人,这都是中年人的责任感。

年轻人没有这些责任,足够热爱自己的职业,对公司足够忠诚这些都不是年轻人的责任。

但是,对年轻人来说,有一项最重要的责任,那就是对自己以后的人生负责。

记得薛兆丰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每一个人,都是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

裸辞一时爽?不,这不是洒脱,而是残酷

这份人生的“简历”不会因为我们裸辞的时候有多勇敢而变得漂亮。

但是,会因为我们用足够大的努力,克服了现在职场上自己面临的困境,不退缩,不逃跑,而变得珍贵。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退缩,不逃跑,不是做给下一家公司去看的,而是真正让我们能够克服未来人生难题的底气。

所以,不要再相信“逃跑可耻但有用”。在现实世界里,逃跑不可耻,但是,一点用也没有。

真正有用的,能够缓解自己的焦虑的,是用最大的勇气面对职场、生活中的困境。

告诉它:“我命硬学不来弯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