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芮国到底跟大荔有没有关系?

  很反感一句话:“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就在最近两三年,围绕三千年前的那个曾经存在并持续辉煌了三个世纪的古芮国,可以说是大荔、韩城、澄城乃至山西芮城共论归属,几度烽火、几度狼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背后,除了现实发展利益之争,那浮躁、那炒作、那指鹿为马……不由得让人感叹胆“大”识“远”的怕怕。

古芮国到底跟大荔有没有关系?

古芮国到底跟大荔有没有关系?

古芮国到底跟大荔有没有关系?

铁如山的史实 无论大学问家胡适有没有说过上述那句话,都不可否认历史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历史事件本身”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关于芮国的“历史事件本身”是客观、真实、不容随意歪曲的。芮国,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前11世纪,周武王把卿士芮伯良夫封在芮邑,位置在今大荔县赵渡地区。周成王在位时正式建立芮国,国君被称为芮伯,两代国君曾在周王室担任“三公”要职。在以史为记的传承中,支撑这些史实的典籍俯拾皆是。《史记·秦本纪》:“德公元年,梁伯、芮伯来朝。”“成公元年,梁伯、芮伯来朝”。《大雅·桑柔·小序》:“芮伯刺厉王也。”《郁离子·献马》:“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可以说,从文王到武王再到厉王,几乎整个西周时代,芮国都活跃于历史的舞台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愈来愈多的考古发现证明,古芮国实非一个,真实存在有三甚或有四。山西芮城是其一,属于殷商时期的姜姓“方国”;大荔是其二,西周初武王分封诸侯的姬姓“古国”;韩城澄城是一个体系的其三其四,鲁桓公三年(前709)芮姜逐芮伯万流亡的“诸侯国”。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左传·昭九年》:“魏、马台、芮、岐、毕,吾西土也”,说明“吾西土”并非尽是姬姓国邦,最起码芮、邰是属于姜姓的。《文献通考》:“芮,姬姓,伯爵,国在冯翊临晋县芮乡”。《竹书纪年义证·武公纪》:“盖周之芮在同,殷时之芮在解,所谓虞芮质厥成也。”透露出文王时代与武王克殷后的芮大不相同,商代河东的芮随着武王克商而消失,在河西大荔则同时出现了姬姓的芮国。《左传·桓公三年》:“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则是说后来芮伯姬万的母亲将其逐走,姬万便出奔到了同姓的魏国,西周中期在韩城梁带村附近,后期向西南迁徙至澄城刘家洼一带。内乱加上外患,终在秦穆公二十年(前640)年,芮国彻底灭亡。


古芮国到底跟大荔有没有关系?

古芮国到底跟大荔有没有关系?

古芮国到底跟大荔有没有关系?

掏掺中的文化 要说文化,还是很有趣的,说白了犹如知识的宝藏,越掏越深越收获。围绕芮国的知识点众多,各路方家见解纷纷,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诗·大雅·公刘》言:“芮鞫之即”,郑玄笺:“芮之言内也”,水流向内凹处的土地,包括出土青铜器《芮叔宽父簋》《芮公鼎》铭文中“芮”也作“内”的注解,都从“芮”的字面意思上求证出芮国地理的概念,即它最初的地域位置位于陕东、晋西的河水短凹处平原。《史记·秦本纪》索引更是直截了当指明,“芮,姬姓国,在冯翊临晋”,让大荔这块三河交汇的冲积平原多了一份历史文化担当。在有限的文献记载中,“武王时,巢伯来朝,芮伯作《旅巢命》。”“穆王思保位惟难,恐贻世羞,欲自警悟……芮伯稽古,作《训纳》。王于善暨,执小臣咸省厥躬,作《芮良夫》。”“芮伯刺厉王也。”“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诸多反映芮国国君芮伯在中央政坛之上,对最高王政表达赞扬、警训或批评,以及受王命征伐的优异表现,既体现出西周芮国是高于部落以上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早期城邦式原始国家,又从国君芮伯长期扮演的重要辅臣角色具体到人—芮伯姬良夫(陕西大荔人),均体现出这个建都于大荔的芮国与众不同。 接下来的历史事实证明,发生于桓公三年的“逐君”是一起恶性政治事件。太后芮姜厌弃姬万而逐其出境“芮更立君”,看似内部动乱偏又受到外部政治势力干预。周王室急于通过“征伐礼乐”来巩固王朝威严和维护礼法秩序,秦国、虢国加上虎视眈眈的戎族力量,意图打着“道义”的旗号分上芮国的一杯羹,于是便与政变后的芮新政权发生了激战。前期吃小亏、后期得红利,从大荔驱逐到芮城,从芮城裹挟到韩城,从韩城流亡到澄城,见诸于史端的芮国“知名”国君姬万每每受制于人。《桓公十年》:“秋,秦人纳芮伯万于芮。”《史记·晋世家》:“晋小子之四年,曲沃武公诱召晋小子杀之,周桓王使虢仲伐曲沃武公。”“芮伯”姬万在周、秦、虢加上戎的扶持下复位成功,但回归古国(大荔)继承大统已成奢望,于是便落脚韩城,形成了史学界所称的“南芮国”(在大荔)、“北芮国”(在韩城)并存相继。由此再聚焦带草的“芮”,《说文解字》释义:“芮芮,草生儿。”意为草儿初生的样子。这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字眼象征新生命的到来,象征顽强不息的生命力,更预示着绵绵不断的生机与力量,联想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那种自然生命循环规律,“芮国”在大荔、韩城、澄城乃至芮城,无论在哪里无论往哪去,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有共享财富。


古芮国到底跟大荔有没有关系?

古芮国到底跟大荔有没有关系?

古芮国到底跟大荔有没有关系?

有气魄的作为

时间定格在十数年前,韩城梁带村黄河西岸的台地上,惊现两周时期大型贵族墓葬群,透过出土的实物资证,人们依稀感受到了北芮国曾经的辉煌。敢想肯干的韩城人坐不住了,文化资源强大的诱惑力促使他们挥写“大手笔”,一座总投资十亿元,规划占地八十多公顷,集五大功能区于一体的恢弘建筑群拔地而起,且不说出土的三万六千余组(件)文物,又不论具有极高科研和艺术价值的三千余件高等级随葬品,聪明的韩城人已经把芮国的文化内涵与发展外延挖掘铺展到了极致。2017年国庆节期间,芮国史诗大型舞台剧—《芮姜传奇》首演;2018年配套服务保障设施相继建成,博物馆正式开放迎客;一场场、一幕幕运用传统与现代交融手法,向人们讲述芮国文明动人故事,揭开前世今生神秘面纱的旅游新地标犹如跳过龙门的鲤鱼一跃成名。有幸在今年的盛夏实地一游,从入口广场、生态停车场、露天剧场、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一路走来,发自内心地感叹“有故事有味道的韩城”—大气、大智、大勇,决策者从一开始就按照全国十大博物馆、国家遗址公园和国家4A级景区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造,能不震撼人心吗!不过,韩城乡党倒也谦虚,“古芮寻微,故国韶光”的主题宣传,足见他们对历史的尊重和文化的敬畏。

无独有偶,就在一年之前,临县澄城刘家洼芮国后期墓地横空出世,两座“中”字型国君大墓出土了丰富的随葬珍品,考古认定“晚于韩城的芮国后期遗址,或因一场不可避免的内乱,造成了从梁代村到刘家洼的都邑迁徙。”也就此推论:这里是芮国最后的政治中心。但不敢苟同的是,“专家”因为从时间上肯定韩城澄城两处芮国遗址几乎重合,就大胆地说刘家洼遗址的大墓主人就是被芮姜赶出芮国的国君芮伯姬万,显然过于武断,试想一个逃命于“魏”的废黜国君,怎可能携带大量的贵重物品,加之流亡政府势力日衰,况受周王朝和秦虢等国裹挟控制颠沛流离,且当时的姬姓伯爵诸侯国“魏国”明明在今山西芮城县北的位置,硬扯成黄土台原上的澄城是不是有些南辕北辙了!大胆推测、认真求证,北芮国在西周中期位于韩城梁带村附近,后期向西南迁徙,刘家洼遗址即是芮国的后期所在。目下,韩城、澄城只是发掘出土了墓葬遗址,更具价值的都城及其他遗址资源尚且不明,但不管咋说,一切都在向前推进、迫于事实真相更近矣!

古芮国到底跟大荔有没有关系?

古芮国到底跟大荔有没有关系?

古芮国到底跟大荔有没有关系?

  历史的天空始终湛蓝,坚信后人的聪明才智总会超越前人。让我们一起踏着记忆的脚步,回望探知那些让社会进步、让民族振兴、让人类发展的峥嵘岁月,张扬个性,放飞理想,在文化知识的海洋中尽情荡漾。

(王小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