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改革进行时# #区县动态# 济南市章丘区首创“贫贫互助”扶贫模式 实现“脱贫”和“解困”双赢

  济南市章丘区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思路,大胆尝试,摸索出了“爱心之家——贫贫互助”扶贫模式

,激发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在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方面发挥了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济南改革进行时# #区县动态# 济南市章丘区首创“贫贫互助”扶贫模式 实现“脱贫”和“解困”双赢

  开展政企合作,首创“贫贫互助”新模式

  济南市章丘区聚焦“党建引领、产业带动”,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合力打造“有温度”的扶贫。爱心企业济南圣泉集团有限公司出资300万元,联合山东省扶贫开发基金会共同发起成立“圣泉帮帮忙扶贫公益基金”,在黄河镇落地圣泉帮帮忙“爱心之家”项目。“爱心之家”项目在国内率先提出并实施了“贫贫互助”扶贫模式,将贫困群众吸引到脱贫攻坚主战场,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与特殊贫困群体结对帮扶,一方面激发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的内生动力,通过自身劳动获取报酬,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使贫困户在脱贫过程中由原来的“等、靠、要”转变为“主动脱贫、回报社会”;另一方面通过“爱心之家服务平台”为失能半失能贫困人员、留守儿童、贫困农民等提供服务,特殊贫困群体日常生活有人照料,一日三餐有了保证,享受到了社会关爱和心灵慰藉,提高了贫困户的生活品质,提升了扶贫的温度。

  截至目前,“爱心之家”项目已在14个村建设了“贫困户居家养老助残服务站”、在9个村建设了“贫困留守儿童教育托管站”和“为农综合服务站”;为75户失能半失能贫困户提供定点定量的居家生活服务,解决46个贫困劳动力就业,累计已为110名贫困留守儿童提供暑期教育托管和心理疏导,为1800户农民家庭提供就业咨询、技术指导和农业服务。

  紧扣两条主线,下活“脱贫”与“解困”先手棋

  “爱心之家”扶贫项目坚持“一对三”结对、“全方位”服务两条主线,以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为着力点,通过设置扶贫互助专岗,为特殊贫困老人提供居家照料,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特殊贫困老人脱贫养老不离家,日常服务送上门。“一对三”结对,即遴选1名身心健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从事互助专岗工作,与本村3名特殊贫困老人签订互助协议。“全方位”服务,即每户特殊贫困老人每月可享受60瓶开水、1次理发、4次洗衣、8次保洁和每天两次上门送饭的全方位服务。所有服务由“爱心之家”项目依据实际完成工作量发放适当补助,每照顾一户老人,专岗人员每月最多可获得200元补贴。特殊贫困老人每月月初会收到规定服务数量的“定制”服务卡,专岗服务人员每提供一次服务,就获得一张卡,每月月底依卡据实进行结算。在“贫贫互助”过程中,专岗人员根据情况延伸出更多服务,老人若患感冒等病症时,专岗人员会主动帮忙请医生、拿药;老人家里缺水时,专岗人员会帮助其挑水等等,老人们除了基本生活外享受到了更多人文关怀,真正实现了脱贫养老不离家,服务照料送上门。字王村的低保贫困户车祥胜,今年68岁,肢体残疾,独居,生活基本无法自理,被纳入“爱心之家”贫贫互助体系后,由本村贫困群众李云福负责照料,李云福在提供定时定量基本照料的同时,还帮助车祥胜请医拿药、说话聊天排解孤独,全方位的悉心照料大大改变了车祥胜的生活面貌,增强了他的生活信心,李云福周到细致的服务也受到车祥胜和村民的认可,重新找回追求美好生活的志气,实现了自身价值。贫困户之间建立起了互动机制,相互鼓励、相互温暖,实现了“脱贫”和“解困”的双赢。

  强化三个到位,打好“精细”与“精准”组合拳

  “爱心之家——贫贫互助”项目从建立之初就采取标准化管理模式,坚持精细管理和精准施策相结合,着力做到三个到位,确保了项目的高效运行。过程管理到位。项目由“章丘区情暖黄河社会服务中心”总负责,该中心隶属于黄河镇政府,受镇政府监管。项目实施村设立“社会事务委员”,负责专岗人员包括考勤、服务效果评估和收入结算等的日常管理。社会事务委员受本村党支部和“章丘区情暖黄河社会服务中心”的双重管理,每年年底统一接受考评,评定结果作为表彰奖励的依据。人员遴选到位。“爱心之家”服务对象主要为老、弱、病、残等特殊贫困群体。专岗服务人员优先聘请身心健康、责任感强的贫困群众,对符合条件提出申请的服务对象、专岗人员及社会事务委员,严格履行评选程序,统一由村民代表会评议产生,评议出的人选名单必须公示五天,无异议后报送“章丘区情暖黄河社会服务中心”审核批准,所有资料均存入“爱心之家居家养老助残服务站”档案盒内,以备抽检核查。资金保障到位。在以圣泉集团公益基金作为基础的同时,区扶贫办等部门积极参与,出台文件、完善制度,按照“区里拨一部分、镇上出一部分、社会捐一部分”的原则,明确三条资金渠道:一是捆绑使用区级财政专项资金、就业扶贫资金和农村幸福院运行经费;二是镇村扶贫产业项目收益;三是慈善捐助资金,有效确保了“爱心之家”贫贫互助项目的长效运行。

  实现一举四得,扩展各方收获的最大公约数

  “爱心之家”贫贫互助项目鼓励贫困群众依靠自身的努力脱贫,解决了脱贫攻坚中的动力不足和生活品质低下的问题,在完成脱贫任务的同时,引导树立了文明乡风民风,传递了自立自强、互助互爱的社会正能量。一是脱贫群众有尊严。互助专岗服务人员用自己的双手照料别人,付出的是“劳动力”,挣的是“辛苦钱”,激发了他们靠劳动脱贫致富、靠劳动养家糊口、靠劳动赢得尊重的底气。二是帮扶工作有温度。通过互助专岗服务人员的悉心照料,大大改善了受照顾特殊贫困群体自暴自弃的自卑心理,提振了他们继续生活的信心,形成了照顾者与被照顾者的双向激励效应,为脱贫攻坚注入了人文关怀因子,让帮扶工作更有温度。三是基层治理有抓手。通过积极建设“爱心之家”贫贫互助项目,农村党支部解决了村中最需要照料的贫困户“谁来管、如何管”等难题,党组织和扶贫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认可和拥护,厚植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通过做活互助扶贫这篇文章,也极大地推动了基层党建、乡村文明建设等工作。

四是核心价值观践行更自觉。互助专岗服务人员为特困老人提供各种日常照料起到了很好的带动示范效应,邻里之间多了嘘寒问暖、关心照顾,在村庄形成了互帮互助、孝亲敬老、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的浓厚氛围。推行“贫贫互助”的村庄,信访、热线投诉量大幅下降,儿女赡养老人更加积极主动,农村文明和谐程度显著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