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我會放棄高校,選擇去科研院所讀研”

讀研成為了當今大學生畢業後的潮流選擇,除了有機會保研的那些同學,大部分同學走上了考研的道路。但在考研路上,很多人的眼裡只有高校,只有985和211,而忽略了另一支神秘軍團,就是科研院所。因為不瞭解,所以不敢選擇,進而錯失了考研上岸的機會。

今天董師兄就在這裡給大家講講,科研院所和高校究竟有什麼不同。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我會放棄高校,選擇去科研院所讀研”

統一報名,統一考試

如何進入科研院所讀研呢,其實和進入高校一樣,有兩種方式,分別是保研和考研。考研報考的時候,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報名沒有任何區別,而且也都是統一考試,即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和相應的複試。那麼通常來說,科研院所的複試時間要比高校晚一些,究其原因,其實是因為報名人數通常報不滿,需要等待那些被調劑的學生。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我會放棄高校,選擇去科研院所讀研”

所以這也成了考科研院所的一個優勢所在,就是競爭壓力相對沒有那麼大。畢竟985和211就那麼多,天天看,天天聽,以至於人盡皆知,自然報考的人數眾多。在錄取分數線上,非中科院體系下的科研院所,通常分數線就是國家線,要比同專業的985高校低好幾十分,初試難度大大降低,對考生來說,這就是性價比。

旅行學習,遇見大師

在高校,第一年都是專業課的學習,主要以上課和考試為主,研二才正式進入科研階段。科研院所其實節奏也是這樣,只不過不同的是科研院所學生少,老師忙,沒必要單獨開設課程,所以這個時候,科研院所通常會選擇將研究生委託到附近的高校進行專業課的學習。我班本科支書,就是在長春的科研院所讀研,然後在北京進行第一年的專業課學習。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我會放棄高校,選擇去科研院所讀研”

其實這一點,有好有壞吧,因為給科研院所上課的老師,和底下的學生,通常都是一面之緣,不會有後續的故事,因為第二年就不在這裡了。而在高校,這些老師就在你的身邊,可以經常交流,而且和導師也有三年的接觸時間,有更多提升的機會。不過科研院所這種模式的好處就是,讀一次研進兩個學校,而且集中給上課的老師,都乃大師級別,真正的學術大拿。

一流設備,超前氛圍

在高校,你可能有很多親手實驗的機會,並以此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但在科研院所,因為承擔的課題通常比較重,也比較商業,所以器械的精密度和價值量更大,通常不會輕易讓研究生隨便嘗試,都會有專門的實驗員去統一管理和操作,這可能是科研院所的一個劣勢,但你見到的設備卻絕對是高精尖的一流設備。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我會放棄高校,選擇去科研院所讀研”

在高校,通常都是以實驗室為一個群體,師兄弟齊聚一堂,其樂融融,氣氛也比較輕鬆,更多的是透露著學生氣。而在科研院所,研究生通常是跟著項目走,也就是你身邊通常會是一群專業的工程師團隊,而你們聊的也就不再是學校裡的事,更多的是家庭、工作、生活等等屬於“社會人”的話題,也讓你提前體驗進入社會的感覺和氛圍。

小資生活,“高薪”待遇

如果說看了前面,都沒有什麼太大感覺的話,到了這個話題,你應該要來感覺了。如果你在高校讀研,通常都是住四人間,一年國家給你六千補助,相當於一月五百。而到了科研院所,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首先是住宿,通常都是雙人間,從此你失去了打麻將的可能,只能培養下棋這種愛好,因為一個屋子真的只有兩個人住。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我會放棄高校,選擇去科研院所讀研”

其次是每個月的補助,通常來說,我瞭解到的最低的,也是將近2000元每個月,而高的,能達到3500-4500,博士一個甚至可以拿到6000-10000,由此可見一斑。當你在高校讀研的同學還在通過做兼職掙生活費的時候,你已經在實驗室靜享科研的樂趣。而且一般的科研院所,住宿費也是不收的,甚至還有免費午餐,所以不得不說,真的很誘人。

以上就是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一些不同,其實除此之外,還有別的差別,比如科研院所的畢業工作去向相比高校,多了一些穩定的因素,因為很多科研院所都有定向合作的單位,畢業生可以選擇躲避殘酷的校招季,選擇這種“內定”的搖籃,而且待遇也並不差。所以當你瞭解了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區別後,你的未來從此多了一個選擇。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我會放棄高校,選擇去科研院所讀研”

報名考試都一樣,科研院所樣樣強。三年兩地任翱翔,遇見大師再起航。一流設備高精強,社會氛圍提前享。小資生活真像樣,高薪待遇真的爽。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我會放棄高校,選擇去科研院所讀研”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歡迎

轉發評論

我是董師兄,考研領域專欄作家,考研專業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