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开低走的滨河国际新城,房子还能不能买?

2019年,面对环郑新区的“群雄并起”,如果让笔者选择一个未来相对靠谱的新区置业,那笔者一定将这票投给给滨河国际新城。因为,我相信国企的眼光。

或许郑州尚无哪片区域如并滨河国际新城一般,拥有诸多国企背景的地产企业密集入驻开发。从市场角度来说,央企并没有民企的多变灵活;但从决策角度来说,央企的每一步落子,都有对此后数十年前景研判和把握。

更直白的说,体制内的房企做事更多的是求稳,因为任何一个失误都需要有管理层为此埋单,但在滨河国际新城的布局中,区域内的地产央企则显得比民企更为主动。

作为一级开发的中建七局携1.8万员工集体迁入滨河国际新城;首进郑州的央企电建地产,亦将河南首个标杆作品泷悦华庭落子于此;而落子该区域的绿城•明月滨河,亦是国企混改的样板。

但高开低走的滨河国际新城似乎进入“水逆”之年,区域内不少楼盘经历了从每平方八千余元飙升至一万七八,再从一万七八回调到一万四五的“过山车”行情。

在这轮像风像雨又像雾的调价风波中,不少市民对滨河国际新城的前景茫然——国企的集体加码,是刚性政策的加持还是未来潜力的前瞻?

高开低走的滨河国际新城,房子还能不能买?

前沿的南方城市演变进程,往往为内陆城市勾勒出未来路径。郑州与“网红城市”杭州,两者太多的相似之处,也成为郑州横向比较的坐标。

当下的杭州,早已不是围绕西湖旧城苦苦经营的杭州,短短十几年的光景,杭州亦将视野和雄心跨过钱塘江,以杭州萧山机场为核心打造了钱塘江东岸连片新城,与以西湖为中心的旧城“隔江相望”,共同构建杭州如今的辉煌。

这与打造主城区与航空港区“双城记”的郑州何其相似?但郑州市民选择性忽略港区的发展潜力,纠结的根源在于港区距离郑州主城区太远。

但是,你可曾在国内城市发展格局中,见过“哑铃式”的城市格局(两头发展,中间落寞)?我们再来看杭州,即使隔着钱塘江,以西湖为中心的老城与钱塘新城之间串起钱江新城、滨河新城、奥体中心与亚运村等城区组团,并非单一的割裂发展。

同比之下,与其说郑州主城区与港区空间距离远,目前呈现“哑铃式”的城市格局,更准确地说是河南省从顶层视野上,为郑州的下一个20年布局了超级城市格局,郑州正在按照发展节奏在这个格局中做“填空题”,而港区则是优先填空的拳头区域。

没有哪个城市比因交通而兴的郑州更了解交通的重要性。作为连接郑东新区、老城区、航空港区的核心枢纽,滨河国际新城与北龙湖一样,是郑州仅有的两个由政府统一规划与建设的区域,自整体规划之初,便开创多项河南首个:首个自贸区、首个“海绵城市”样本、首条综合管廊以及首个商业水街,让滨河国际新城“衔玉而生”。

从人居角度来说,滨河国际新城之所以冠以“国际”二字,言下之意是为全省乃至全国开放的新城,其肩负着东区与港区两地中高端人才居住的外溢承接的使命,这些外在因素也促使区域内楼盘从刚需步入高端时代。如今的滨河国际新城,康桥美庐湾成为豪宅地标作品,不仅仅是滨河地标,也是郑州豪宅标杆。海马青风公园、康桥悦蓉园、亚新紫藤公馆、中海天悦府……都是不错的高端楼盘。

如果把前10年成为地产丛林,那么现在就是一个大象赛跑的年代,奔跑的大象会毁掉丛林,正在建立新的生态,如今的滨河国际新城正处于“大象赛跑”的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