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闪耀在三元——在三元战斗过的红军部队

红7军团 1933年元月7日,中革军委决定在红一方面军内成立红7军团。七月,红7军团在闽赣革命根据地组建成立,肖劲光任军团长兼政委,辖19、20、21三个师。1933年8月28日,中央军委来电正式成立红7军团,寻淮洲任军团长,肖劲光任政委,指挥19、20、34师和红10军南下独立团。1933年10月28日,中革军委两次决定扩编红7军团,寻淮洲任军团长,肖劲光任政委,后乐少华任政委。1934年春,为打破国民党第五次反革命“围剿”,红一方面军红7军团开赴中央苏区东线作战。1934年4月7日,红7军团由明溪湖坊,进至三元岩前,以三元岩前为后方之一,攻占永安。8日红7军团19师占领三元西面贡川镇,并于4月18日攻占永安城,三四天后即转移,留红9团驻守。5月1日,永安革命委员会成立。1934年5月27日到29日,寻淮洲、粟裕率领红7军团19师,转战三元徐坊(今徐碧)和筠竹村深坑岭。三天内两战,歼灭敌刘和鼎80师239旅和238旅二个营,取得三元徐坊和筠竹两次战斗胜利。1934年6月4日,红7军团由黄沙口分两路,一路经岩前、一路经星桥到达明溪。1934年7月6日,红7军团在瑞金组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寻淮洲任团长,乐少华、粟裕、刘英分任军团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随后,红7军团从江西苏区出发,经长汀、连城、清流、永安,于7月15日,和担任护送红7军团渡闽江任务的红9军团先头部队会师后,小部经过三元莘口、中村,进入大田,到尤溪,挺进闽中,攻克樟湖板,渡闽江,北上浙西到皖南。半年后在国民党军队包围下几乎全军覆灭,余部转入南方游击战争。 红19师1933年6月7日,中革军委发布命令,对红一方面军进行一次大的整编,红19师由原第11军改编,属第五军团,师长周建屏(后寻淮洲),政委肖劲光(后吕振球),下辖第55团,团长李金铭(后李文柱),政委李鸣凤(后王天龙),第56团,团长李开长(后李云清),政委林德清,第57团,团长王永瑞。1933年7月1日,以红3军团为主辖红19师组成东方军,7月2日从广昌出发,东征福建。8月18日到23日,占领明溪全县,红19师在明溪沙溪、地美、三元岩前、吉口一带,打土豪和筹款筹粮,做宣传,开展群众工作。1934年春,为粉碎敌第五次“围剿”,红19师在堡垒区开辟新区,展开游击战,伺机打击牵制敌人。1934年4月7日,红19师由明溪胡坊,到达岩前、吉口、忠山、星桥一带,以忠山为后方之一,进攻永安。4月18日攻占永安城,三四天后即退出,留红9团驻守。5月27日,红19师转战到三元徐坊(今徐碧),受到来自国民党刘和鼎80师驻莘口239旅和驻沙县238旅南北夹攻。红19师强渡沙溪击溃东岸之敌,抢占高岩甫高地,集中兵力歼灭由沙县来的敌238旅。28日经廖源、杜水,向湖源集中,于29日在三元筠竹深坑岭,歼灭敌239旅全部,30日转回江西。1934年6月4日,红19师由黄沙口分两路,一路经星桥,一路经岩前,到达明溪。1934年7月,返回瑞金,组成抗日先遣队,经长汀、连城、清流,进入永安罗坊、西洋,小部经三元莘口、中村,转入大田,北上抗日。后在浙皖边国民党军队包围下,几乎覆灭,余部转入地方游击战争。 红13师1931年6月2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64师改为第13师,归红4军建制,粟裕任师长,高自立任政治委员。1931年6月底,第二次反“围剿”取得胜利后,总前委研究扩大红色区域,决定红军主力向闽西北移动,造成新工作区和筹款区。红4军以宁化、归化、连城为工作区,红4军13师在师长粟裕,政委高自立的带领下,到明溪南部胡坊、沙溪(包括三元岩前、吉口一带),发动群众,开展“不完粮,不完土豪的债”抗租抗高利贷斗争。 红3军团1930年6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红第5军、第8军合编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和前委书记,滕代远任政治委员,邓萍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5军(辖第1、3师)、第8军(辖第4、6师)。1931年7月5日,红3军团在彭德怀、滕代远率领下,从建宁、将乐陆续到达明溪,帮助建立雪峰、溪口等多个基层工农革命委员会,其中岩前、吉口辖于溪口乡工农革命委员会,红3军团一部在岩前、吉口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筹粮筹款革命斗争。1934年1月4日,红3军团4、5、6师再次入闽作战,进到明溪,其中部分红军经过岩前、吉口一带。 红12军1930年3月,闽西各县赤卫队集编成红9军,1930年5月,红9军与红4军第3纵队扩编为红12军,辖第34、35、36师,军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1930年6月,红4军第4纵队部分队伍与明溪地方合编为红20军、21军,同年11月,合编为新红12军。1931年底,新老红12军与红36师编为红12军。1931年2月,红军取得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红12军重占宁化,分兵进入清归,扩大红色区域。6月底,毛泽东连续给周以粟,谭震林等发出三封指示信,指示红12军、红4军以宁清归为工作区,建立地方政权,随后红12军解放归化城。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1931年9月,红12军在军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的率领下,率第34、36师击败国民党56师桂振远部队,进驻明溪。红12军活动区域覆盖归化县大部,34师35团团部设在明溪城,属于沙溪(溪口)乡的岩前、吉口一带,也是此时红12军活动区域。 红军独立第9团1932年冬,由连城、长汀地区地方武装扩编成立,全称“中国工农红军福建军区独立第9团”。为粉碎敌第五次“围剿”,在方方、吴胜的领导下,作为远征游击纵队,担负中央苏区东线游击任务。1934年4月8日起协助红7军团19师攻占永安县城,红7军团奉命撤往中央苏区后,留红9团驻守永安。红9团帮助永安建立永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地方赤卫队,建立红色政权。此间红9团分兵东进三元岩前一带,和当地大刀会及敌52师前哨部队展开游击斗争。至5月9日,敌卢兴邦反扑永安,因兵力县殊,红9团撤回永安西南坚持游击,曾游击至三元筠竹与红7军团会合,因红7军团已撤回江西,后红9团分两路回龙(岩)宁(洋)连(城)边界开辟红色游击区。1934年盛夏,红9团护送北上抗日先遣队时,再次经过现莘口一带。 红军独立第7团1932年初,由宁清归地方武装独立营、游击队编成,属福建军区,团长李集斌,政委张文邦。1932年7月,由清流经安砂游击到贡川、岩前一带,与卢兴邦打了一仗,后撤回归化活动。1933年,从福建赴江西配合红3军团作战。1934年3月至8月,再次以安砂等地为基点,建立安砂区苏维埃政权,分兵进出永安、沙县、归化等县边界打游击,游击区域包括三元区岩前、莘口、中村范围。中央机关离开瑞金长征后,留守中央苏区担任保卫留守任务。后转兴国一带坚持游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