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成長,當春乃發生。永春第三實小開展“沐春教育”


教育與成長,當春乃發生。永春第三實小開展“沐春教育”

《泉州市少先隊週刊》報紙版面

春為青陽,春為發生。

在永春城區,大鵬山下,有一所年紀很輕的小學,掩映在一片片霞光與一排排嶄新的樓盤之間,規劃齊整,硬件一流。

嶄新、年輕、一流,這些既是優勢,又是挑戰。如何駕馭這艘新航船駛出令人滿意的高速度,擺在剛上任不久的校長陳素霞面前。

“沐春教育”

這所學校名叫永春縣第三實驗小學,建於2016年9月,隨著基建逐步完善,新學校正等待著凝結新的辦學理念。

陳素霞,2018年8月底從當地一所老實小調至永春縣第三實驗小學。

“有人跟我說,你可以把以前老實小的那套管理體系帶下來。”陳素霞對記者說:“經驗可以讓人少走彎路,但是,不同的學校,文化底蘊、人文環境、師資生源等情況,均有所不同,教育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是不可複製的。我經常告誡自己要立足實際,做到既不重複別人,也不重複自己。”

萬象更新,必慎始初。

“相比較幸福教育、快樂教育,我們更希望做有地域特色的教育。”陳素霞帶領著新的團隊,在苦苦地探索。“在討論的時候,我們突然蹦出說咱們永春,春天不是很美好嗎!我們做的教育就是要像春天一樣充滿希望,充滿溫暖!”陳素霞神采奕奕地訴說。

永春縣第三實驗小學“讓教育與成長如沐春風”的“沐春”教育理念就這樣應運而生。

“跟品德高尚人在一起,是如沐春風。它的核心理念就是讓教育與成長,如沐春風。沐春教育,從學校的角度要為學生提供如沐春風的教育,要為教師提供如沐春風的工作環境。”

陳素霞說,沐的內涵一是沐浴,二是潤澤,代表教育的過程、方法、策略。而春代表希望,代表教育的目標、結果。

有趣有料的研學單 


教育與成長,當春乃發生。永春第三實小開展“沐春教育”

學生研學作品:樹葉貼畫

“一切課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課程。”為了孩子們的研學之旅,永春三實小做了緊鑼密鼓的準備。“我們依據教育部指導意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當地的資源特色,結合原來的‘春秋遊’活動,制定了周密的研學計劃。”

一朵輕雲,一縷清風,秋天最快樂的事,莫過於帶著一群小精靈,和金秋共赴一場約會。今年10月25日上午,永春三實小全校出動,到校外和秋天赴了這場約。

每個年級有不同的研學安排,到兒童廣場採風、到青少年宮科技展廳學習、走進消防大隊……每個同學都走出課堂,感受生活中的課程。

研學單,是永春三實小觀察研學情況的反饋鏡,孩子們研學的豐富歷程都一一地記錄在上面。

“研學單就是說你有研學任務給孩子,他要有一個成果的展示,既有利於老師瞭解情況,又能讓孩子有成就感。比如,看到一二年級的小孩子,拿撿到的樹葉做貼畫,你能夠感受到孩子們強大的想象力。”陳素霞看到研學單作品,欣慰地說。學生在研學過程中有動手操作,有實踐體驗,有情感昇華,有成果展示,整個過程興趣盎然,活動效果非常好。

教育與成長,當春乃發生。永春第三實小開展“沐春教育”

二年級“走進大鵬山 品讀桃源春光”研學單

豐富新穎的家長課堂 

家長教育是根,家庭教育是幹,學校教育是枝,社會教育是葉,孩子是果。只有根深、幹粗、枝繁、葉茂,果才碩。為了充分發揮優秀家長的輻射作用,讓孩子們近距離地接觸生活、感受生活,獲得更多的課外知識與體驗,永春三實小邀請來自不同行業、從事不同職業的家長朋友走進課堂,為孩子們帶來了豐富多彩的課程活動,帶給孩子全新的課堂感受和一筆精神財富。

“家長課堂”的開設,不僅為校園文化注入了新活力,還讓孩子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課堂。同時 “家長課堂”架起了家校之間的橋樑,密切了家校聯繫。家校攜手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更大限度地激發孩子們對學習、對生活的熱愛。

開啟夢想的第一份禮物

教育與成長,當春乃發生。永春第三實小開展“沐春教育”

學校迎接新生入學

今年八月底,暑期即將結束,還沒正式開學,但三實小的校園已開始“熱鬧”起來了。一群新朋友開學啦!這些新朋友是即將升入三實小一年級的孩子們。

為了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永春縣三實小開展了為期三天的一年級新生學習準備活動課程。

“當初我們做‘準備期課程’,是因為發現很多一年級新生在剛跨入一年級時都很茫然,對周圍的同伴、老師、學校環境都不熟悉,缺乏安全感。而且進入一年級,不管在行為習慣,還是學習生活方面的要求,完全不同於幼兒園,學生的心理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應。為了幫助一年級新生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平穩過渡,在心理、思想、行為上進行有效銜接,為小學學習生活做好基礎準備,我們針對新生開設了準備期課程。”夢想從這裡起航,“新生入學準備課程”是永春三實小送給新朋友們的第一份禮物。

飽含深情的畢業禮物

“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人生就是一場不斷的告別和遇見,每次告別都伴隨著不捨,這種不捨就叫成長。”

六月,畢業季,轉眼要各奔東西。六年級的小學生第一次像大人們一樣,學會告別。

怎麼收藏美好的記憶?

一次合影、一次觀影、一次講座、一次感言、一場畢業盛典、一餐暖心“畢業盛宴”,這是永春三實小最暖心的安排。

“‘畢業季課程’是我們送給畢業班孩子的最後一份禮物,放在畢業考之後,讓孩子們以更放鬆的狀態迎接畢業。”

陳素霞校長表示這“六個一”中,最重要的環節是一場講座。“我們是請中學優秀老師來講,這樣,孩子暑假就有具體的目標,心理上也會有安全感,能更從容地迎接新挑戰。”


教育與成長,當春乃發生。永春第三實小開展“沐春教育”

小初銜接專題講座

說到課程設計,那是陳素霞謀劃最多的事。

“其實如果懂教育的人,他不會看你這些外部條件,他看你學校的內涵,你都做了什麼事情,你開發了什麼課程,你為孩子提供什麼樣的平臺,這才是最重要的。”陳素霞深知身上的責任。

開展怎樣的課程呢?她還在探索中。永春三實小大多為農村的小孩,班級裡很少甚至找不到參與外界藝術學習的孩子。“農村的孩子缺少到外面學習的條件,他所有能夠學的東西就在我們校園裡面。”陳素霞為此邀請外面的老師來上課,學習陶笛、非洲鼓、下棋……等等,豐富的課程裡蘊含著陳素霞滿滿的心意。

陳素霞只希望,三實小的每一個孩子都能夠不負春光,向陽生長!


教育與成長,當春乃發生。永春第三實小開展“沐春教育”

《泉州市少先隊週刊》報紙版面

主編:鄭朝木

記者:周佳東

攝影:蘇澤洪

美編:張曉芳

出品:泉州市紅領巾通訊社


教育與成長,當春乃發生。永春第三實小開展“沐春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