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值增值”功能一般的年金保險,真的能管我們未來的養老嗎?

人生無常,所以要常準備。


作為一名金融圈人士,我常常會被人諮詢年金險。雖然我並不從事保險行業,但來問詢的朋友主要問及下面兩類問題:

第一類:

你說,這CPI這麼高,年金險真的能抗通脹嗎?


第二類:

你說,我買年金險,是不是還不如跟著你們投資基金買買股票什麼的,收益反而來得高些?


其實做投資這麼多年,我本人對於年金險的態度真的還挺模糊的。

說它沒用吧,但它存在多年必有合理之處;說它有用呢,可是講真,錢存進去那麼多年,貶值了能有多大用?

但是最近遇到一個事,讓我開始重新審視“用保險準備養老金”這件事。

01“天上”掉下一筆養老錢?


兒時的朋友來我的城市旅行,於是小酌小聚,談起了這些年的經歷。

我們上中學那會兒,朋友的父母下崗做起了小買賣,雖沒有大富大貴但日子也算過得殷實。而我這個朋友後來大學畢業後回家當了公務員,守在父母身邊,結婚、生子,日子也安穩幸福。

原以為可以這樣平靜的生活下去,誰知道2007年左右,朋友的父母經歷了一場電信詐騙,一下子被騙走了八十萬。

80萬啊,這可是兩老在給兒子買房娶媳婦兒後,給自個兒留下的養老錢。在一個三線小城市,在2007年,不少了。隨便理個財,利息一年也有3萬,合著每個月能有2000多。等於多了一份退休金。

可這一下,養老錢全沒了。

朋友畢業也沒幾年,公務員嘛,至少十年打底,錢只夠自己花,幫不上家裡太多。

倆老之前倒是一直交著國家的居民養老保險,交得不多。

於是到了2010年可以領退休金的時候,兩位老人每個月加起來,一共也只能領到2000塊錢。

挺少的,但總比沒有好。


“保值增值”功能一般的年金保險,真的能管我們未來的養老嗎?

2012年的秋的一天,倆老的銀行賬戶裡突然多了一筆5000多塊錢的“鉅款”。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1997年的一天,朋友父親在單位裡接待了一位已經來了好幾次的保險業務員。

秉著“做業務都不容易的心”,產品聽著還可以,也恰好那時他們家經濟上也寬裕,於是叔叔就買下了這份保險。每年交7000多,交十年。恰恰好就交到被騙的那一年交完了。

5年後,也就是2012年,這份保單開始返錢,每年返10000,而且每年遞增500元。

今年是領取的第8年,領了13500元。等於一次性多領半年的國家養老保險。老人當然是挺開心的。

其實那時候哪有什麼養老規劃,不過就是手上有些閒錢,正好趕上了,就買了。無心插柳。

開心歸開心,但這筆保險,真的划算嗎?


02“年金險”真的能抗通脹嗎?


我給這份保險算了一筆賬。

1997年開始交保費,每年交7000+,交10年。所有保費加在一起,我就算一共花了75000吧。

2012年開始領錢,每年領10000。每年遞增500。

“保值增值”功能一般的年金保險,真的能管我們未來的養老嗎?

▲我按照每年交7000,大概的算了一下。表格末用虛線表示未完結,這筆錢會一直領取直到被保人身故。


但1997年的7000可比2012年的10000要值錢多了。

有多值錢呢?

我給大家換算一下,這個時候需要用上之前和大家說過的FV函數。

“保值增值”功能一般的年金保險,真的能管我們未來的養老嗎?

假設我們這些年的平均通脹率在5%,

“保值增值”功能一般的年金保險,真的能管我們未來的養老嗎?

那麼1997年的7000,大概是現在2019年的20500左右。

叔叔交了10年的保費總和,如果換算成現在的錢,約等於一共交了18萬左右吧。

所以,如果我們一定要從投入產出比計算,就算從第一年開始領取10000,每年遞增,差不多也要領16年左右才算勉強回本吧。而能不能領16年回本或者領更長時間,從保險裡“賺到錢”,這取決於我們的健康情況。

所以,單純從投資回報率上說,年金險肯定不能算一個「好投資」。

因為經濟的高速發展,必定會伴隨著一定程度的通脹。而隨著央行利率的下降,必定也會影響保險產品的利率情況。

比如在1997年那會兒,大部分終身壽險、年金險的利率都可以達到7.5%左右。

“保值增值”功能一般的年金保險,真的能管我們未來的養老嗎?

▲一位客服在為客戶解答一份97年投保的保單,提及當時的保單利率在7.5%。

但你知道那時銀行存款利率是多少嗎?

“保值增值”功能一般的年金保險,真的能管我們未來的養老嗎?

6-7%之間。都挺高的。

所以,那時候的保險公司能給出7.5%的年金險利率,也就不奇怪了。說不定穿越到那個時候,你也未必覺得這個利率有什麼稀罕的。

只是現在回過頭去看,之後這些年的利率一直在下調。

所以啊,年金險恐怕抗不了通脹。

但年金險真的是一份「投資」產品?

03無法“增值”的年金險,真的可以幫我們養老嗎?

朋友家裡的故事給我一個最深的感受,恰好就是保險的作用: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事業風生水起,收入足夠豐厚。身邊佳人相伴,膝下兒女縈繞,父母康健,生活幸福。

足夠平淡或者足夠順意的人生,都會給我們一種“人生就是這樣”的錯覺。我們青春正盛、年富力強,我們多半想不到人生的後半段旅程會有什麼想不到的事情正在潛伏。

但這並不是人生的全貌。

首先,我們的生命週期註定了我們的收入不會無限增長。

“保值增值”功能一般的年金保險,真的能管我們未來的養老嗎?

大部分人,收入的頂峰只有那麼些年。我們終究會老去。終身學習,奮鬥不止,當然沒錯。但認識到客觀存在也很必要。

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生病,我們可能會發生意外。

其次,國家的經濟也有周期,我們每個人的命運也會隨著國運的發展而經歷考驗。

社會發展越來越快,行業和知識的迭代也越來越快。我們可能會創業,或成功或失敗,我們也可能會失業,或再就業或從此跨界。

還有,我們也會經歷理財的週期。

股市有周期,2007年股市一落千丈,2015年股市又一落千丈。有多少人存夠了一筆錢,想在這個經濟盛宴中分一杯羹,最後都折在了裡面。

還有落幕的P2P,違約的城投債……

其實投資本來就是一件有風險的事。但不是所有人一開始都瞭解這一點。只把理財當提款機。

除此之外,還會有騙局。朋友的父親就是上了騙局的當。

“保值增值”功能一般的年金保險,真的能管我們未來的養老嗎?

你說,小心一點不就好了嘛。

但誰可以保證自己的一生就可以這麼平順呢?

如果你不是太年青,就一定會同意我的看法。

那首歌是怎麼唱的:

人生的風景,就像大海的風浪。

有時兇猛有時平靜,親愛朋友你要小心。

——《世界第一等》


“保值增值”功能一般的年金保險,真的能管我們未來的養老嗎?

從前的我,也不那麼認同“用保險理財”這件事。利率那麼低,不及衝浪股市一點點。

但理財不代表追求投資回報率,它決定了我們這一生到底要怎麼過。

我們要為旅行準備好錢,為生病準備好錢,為孩子上學準備好錢,為孩子結婚準備好錢,為享受生活準備好錢,為安享晚年準備好錢。

拿類似年金險這樣的保險做理財,從來都不是為了抗通脹。

就好像朋友的父親當年買下這樣一款保險時,也從來沒想過當年也算是個老闆的自己,1997年隨隨便便就能拿出7000塊錢交保費的自己,怎麼會在20年後,他需要這一筆每年10000+的錢補充自己和老伴兒的養老,給兒女減負擔。

只能怪人生太無常。

“保值增值”功能一般的年金保險,真的能管我們未來的養老嗎?

既然我們誰也不能避免無常,就一定要把自己的錢歸歸類,專款專用的存在相應的賬戶裡。堅決不去動用它。

堅決不用?好難啊。你都說人生會有起伏,難免需要錢來幫。

所以啊,錢在手裡,真的不是花了就是虧了要麼就被騙了。如何在我們的人性與自己的金錢之間,建一道絕對護城河?這是一個問題。

或許,這也是保險存在的意義。存在保險裡,就當存進了一件年青時候穿過的衣服裡。把保障的歸保障,把子女教育的養老準備的歸年金險。用不上最好,說明我們活得很好,資產富足,不需要仰仗保險。

但說不定也許某天用上了,我們也許會感謝那年把錢“刻意遺落”在某處的自己。

如果不是保險,還可以是什麼?

如果你有更好的答案,請告訴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