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幾個買房騷操作

做了知識星球后每天都能遇上幾個有關買房的問題,今年我發現一個變化,就是我越來越多地建議「投住分離」這件事兒。

今天就梳理下適合投住分離的5種常見情況。

首先咱們得搞清楚為啥這個操作這兩年特別流行?

我覺得有幾大原因:

最重要的一點是城市在分化。

對買房而言,城市選擇又是最重要的。解釋一下:

成功的買房公式應該是這樣的:

城市 x(配套+小區+戶型+貸款方式和額度)

公式中只有城市用了乘法。而有長期投資、配置價值的城市本來不多:一線、新一線城、二線省會、個別經濟強市。

剩下的低線城市,居住價值很高,投資價值很低。

房子越來越貴,在大城市買套房對誰都不是容易的事兒,買房沒法隨心所欲,只能首付和月供範圍內尋找屬於自己的最優解。

從60後開始,代際財富傳承需求變得越來越井噴。而房產不僅是很棒的媒介,更能通過房貸槓桿放大代際財富。

優質房產可以源源不斷地產出租金、錨定財富。要實現人生中明確的財務目標從來都靠穩定的現金流。

房地產調控一城一策。不同城市之間確實存在套利空間,這些空間包括但不限於——落戶門檻、購房門檻、房價門檻、租售比空間等等。

以上,都是投住分離越來越流行的大背景。

什麼情況可以考慮投住分離呢?

回答過大量問題後我總結出以下5種常見操作:

A在京滬工作,首付夠了,但沒有買房資格。所以辦了深圳戶口,利用深圳更優惠的落戶和購房資格,在深圳買房收租,在北上廣租房工作。錯過京滬,不錯過一線。

B年紀比較大了,在低線城市生活。為了子女的發展和財富傳承,B把三線磚頭換成二線磚頭,相當於於換個地方存錢了,再用二線租金在老家租房生活。

C在一線工作。人到中年,買了房要了娃,但是還沒戶口,學區也不好,面對高昂的教育成本,再想想自己在工作上遇到的瓶頸,索性決定全家移民到二線城市。但保住一線的房子,有了租金,月供壓力也沒那麼大,也給自己和孩子留條後路。

D是個在一線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上車遙遙無期。於是想給自己留條後路,在老家的省會城市買了房,用父母名義買的,做接力貸。雖然多了些成本,但保下了自己珍貴的首貸資格。在一線買房的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E終於可以在一線城市上車了,但和大多數剛需一樣,首付有限,必須二選一。一邊是近郊次新面積大單價低有升值潛力,一邊是市區老破小地段好配套好上班近但越發被市場邊緣化。最終E買了近郊次新並出租,用租金在公司附近租房住。

嗯,成年人只看利弊,必須試著接受投住分離。

有很多讀者都很糾結「新一線」和「二線」的區別。

是這樣的:

一般而言,所有省會城市+個別的經濟強市,都算二線,在各自省內都有很高的首位度。

但是呢,有些省份和省會存在感很低(以西部為主)。

二線裡又有一批強二線,很網紅,媒體關注度也高,橫向比較,經濟水平也有優勢,全國的房產投資者也認可。

以《第一財經週刊》為代表的媒體又圈出來15個城市,造了個新詞兒,叫它們「新一線」

所以嚴格來說新一線是二線的子集。

2019年這15個新一線城市分別是: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西安、蘇州、天津、南京、長沙、鄭州、東莞、青島、瀋陽、寧波、昆明。

另外新一線榜單不固定,之前無錫、大連也上過榜。

最重要的是「新一線」也沒想和買房沾邊。人家的評選維度中從來也沒有房價、房產投資。

你看廈門、福州、珠海、海口這些城市也沒上過榜單。所以大家真想買房也不必糾結這個榜單。

说几个买房骚操作

我公開喊一嗓子,留個證據:目前所有新一線城市中我最看好的就是長沙。

GDP落後武漢,高於鄭州。新一線城市中,長沙房價倒數第一,房價收入比倒數第一,核心江景好學區均價1.5W。

長沙6.25新政是所有二線城市中調控力度最狠的,沒有之一。

2019年長沙政府工作報告裡提到:

「反炒房」攻堅戰取得階段性勝利,持續保持房價「窪地」優勢。誓要把「房住不炒」貫徹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