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颍:农村回家的路越来越好了,回一趟家,路上的时间越来越短了

临颍:农村回家的路越来越好了,回一趟家,路上的时间越来越短了

这几年来,村里修了水泥路。每条街上,平整的水泥路面一直修到了家门口。道路两边,种的花草,红红绿绿,花开不断,村庄像一个美丽的一幅画。

临颍:农村回家的路越来越好了,回一趟家,路上的时间越来越短了

我从上小学一直到上高中,风里来,雨里去。乡村小路上留下了我童年生活的足迹。

家乡的小路不是曲曲折折,坡陡沟深,像山路那样险,而是纵横交错,分从村子延伸到村外,与田野小路相连。在这大平原黄土地上,走在路上,遇到一阵风,就会尘土扑面。阴雨天气里。路面泥泞湿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这是那时候在农村的生活生动写照。

一到下雨天,我踏着积水,深一脚,浅一脚地去上学,没走几步,鞋底上就粘得厚厚的泥,或者鞋子陷进泥里。有时候鞋子没法穿了,只好赤脚走路。那时候买不起胶靴,好多同学往往是赤着光脚上学去。春天和秋天这样还可以,一到冬天里大雪过后,天寒地冻。太阳一出来,冰雪消融,解冻了。村里路上,被踏的坑坑洼洼。一连几天,泥泞难走。鞋子往往湿了半截,一双棉鞋弄湿了没有鞋子替换,脚冻肿了,奇痒难忍,有时候还有了冻伤。走路都艰难。

有一种芦苇制作的草鞋,厚厚的木底子,就像演古代剧里的朝靴,不怕泥水,又保暖。穿上这样的草鞋就让人羡慕,往往是一家人争着穿。

那时候,自行车很少。我们村里有个人在县城供销社上班,他买了一辆自行车。每次骑车回来,人们羡慕不已。可是遇到雨雪天气,路上泥水遍地。车子就骑不成了。推着车子走,不一会儿,车轮上沾上了厚厚的一层泥巴,把轮瓦塞得紧紧的,轮子就转不动了。只有扛着车子一直走到公社门口的公路上。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少农户买了牲口,有的还买了小拖。乡间小路上牲口拉车,小拖多起来。一到连阴雨天,泥泞不堪,被载重的小拖压的坑坑洼洼。天干路响的时候,路面上是深深的车辙,高低起伏。骑车子不小心就会摔倒。

后来村里群众集资修路,修了一条柏油路,农民在路上打场晒粮食。方便了很多,可是质量太差,没几年就被车辆碾的大坑小坑,坑洼相连。村里的街道上,一到雨天泥水遍地,到处是大人小孩的脚印,人们走来踏去,已经变得像和泥。

改革开放几十年间,农村的道路不断改造升级。路面由柏油路变成了水泥路。政府不断拨款,进行“村村通”工程,各村都修建了水泥路。村村道路相连,路面越来越宽了。路好了,卖豆腐的,卖蒸馍的,卖苹果的,买菜的商贩,走村串巷,把生活用品送到了家门口。运输方便了,农民生产的粮食不用拉到乡政府的集市上,人家开车到家里收购了。农民群众真正看到了“要想富,先修路”带来的好处。

临颍:农村回家的路越来越好了,回一趟家,路上的时间越来越短了

富裕起来的村民开着摩托车,电动三轮车,小汽车,赶集,赶会。老人也骑电动三轮车走亲戚,交流频繁了,情亲更浓了。农村也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回家的路越来越好了,回一趟家,路上的时间越来越短了。(作者:郑颖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